电池壳体及具有其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0704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壳体及具有其的电池,电池壳体包括:外壳、内壳、保温底板、隔热层。外壳的底部形成有第一敞口;内壳设在外壳内;保温底板能保温隔热并盖设于第一敞口,保温底板、外壳的内壁面和内壳的外壁面之间形成有保温腔;隔热层采用发泡材料,并填充在保温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在外壳和内壳之间设置发泡材料的隔热层以及设置保温底板,大幅度降低了电池壳体内外的热传导效率,其中,发泡材料的隔热层与内壳和外壳紧密贴合,避免了振动时发生分层,进一步延长了保温时间,进而提高了电池壳体在低温环境下的保温效果。而提高了电池壳体在低温环境下的保温效果。而提高了电池壳体在低温环境下的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壳体及具有其的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壳体及具有其的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磷酸铁锂体系的电芯由于低温时电解液粘稠,电极电导率低等原因,导致低温环境下循环稳定性差,续航里程大打折扣,限制了电动汽车在北方冬季环境下的推广和使用。
[0003]在现有技术中,通过采用在电池包底部增加热膜或保温棉的方式进行保温,但采用增加加热膜的方式会发生加热膜脱落、移位,进而带来的热失控;采用保温棉的方式会占用电池壳体底部空间进而降低空间利用率,同时保温棉在电池包底板和底护板之间容易分层,使得长期使用时会发生保温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电池壳体,通过在复合材料的内壳和金属外壳之间设置发泡材料的隔热层,底部结合保温底板,使电池壳体具有高强度的同时隔绝了电池壳体内外的热量传递,进而提高电池壳体的低温保温能力。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壳体,包括:外壳、内壳、保温底板、隔热层。所述外壳的底部形成有第一敞口;所述内壳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保温底板能保温隔热并盖设于所述第一敞口,所述保温底板、所述外壳的内壁面和所述内壳的外壁面之间形成有保温腔;所述隔热层采用发泡材料,并填充在所述保温腔内。
[000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壳体,通过在外壳和内壳之间设置发泡材料的隔热层以及设置保温底板,大幅度降低了电池壳体内外的热传导效率,其中,发泡材料的隔热层与内壳和外壳紧密贴合,避免了振动时发生分层,进一步延长了保温时间,进而提高了电池壳体在低温环境下的保温效果。
[0008]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电池壳体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底板包括多个堆叠的隔热板,多个所述隔热板为PP玻纤板、PP蜂窝板中的至少一种。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底板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在所述隔热板上。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隔热板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所述第二板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加强板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二板设在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三板之间。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层的厚度h满足:3mm≤h≤30mm。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为金属件,所述内壳为PCM复合件、SMC复合件、RTM复合件、LFT复合件、STM复合件中的一种。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壳具有用于安装电芯的安装空间,所述电池壳体还包括多个加强横梁,多个所述加强横梁设在所述安装空间内,并与所述内壳相连。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壳的远离所述保温底板的端部上形成有翻边部,所述翻边部止抵在所述外壳上,并与所述外壳相连。
[0016]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
[001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1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括上述的电池壳体。
[001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通过设置具有发泡材料隔热层的电池壳体,使电池能够在低温环境中避免热量的流失,提高了电池的保温效果,同时,具有隔热层的电池壳体还能使电池在振动时具有稳定的保温能力,使电池在低温环境能够正常运行。
[002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壳具有安装空间和连通所述安装空间的第二敞口,所述电池还包括电芯和盖板,所述电芯设在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二敞口,所述安装空间、所述电芯和所述盖板限定的空隙内填充有发泡材料。
[0021]所述电池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3]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壳体的爆炸图。
[0024]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壳体的保温底板的爆炸图。
[0025]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壳体的剖视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100、电池壳体;1a、保温腔;
[0028]10、外壳;10a、第一敞口;10b、内壁面;
[0029]20、内壳;20a、安装空间;20b、外壁面;20c、第二敞口;
[0030]210、翻边部;
[0031]30、保温底板;
[0032]310、隔热板;
[0033]311、第一板;312、第二板;312a、安装槽;313、第三板;
[0034]320、加强板;
[0035]40、隔热层;50、加强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3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7]下面将参考图1

图3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8]如图1、图3所示,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壳体100,包括:外壳10、内壳20、保温底板30、隔热层40。外壳10的底部形成有第一敞口10a;内壳20设在外壳10内;保温
底板30能保温隔热并盖设于第一敞口10a,保温底板30、外壳10的内壁面10b和内壳20的外壁面20b之间形成有保温腔1a;隔热层40采用发泡材料,并填充在保温腔1a内。具体来说,隔热层40通过采用发泡材料能够粘接在外壳10内壁面10b和内壳20外壁上,进而能够提高电池壳体100的强度以及电池壳体100的减震能力,当电池壳体100发生振动时,隔热层40填满保温腔1a,进而使隔热层40与外壳10和内壳20粘接,避免了隔热层40与内壳20、外壳10发生分层,使电池壳体100在振动时保持稳定的保温能力。
[0039]需要说明的是,隔热层40采用的发泡材料可以采用聚氨酯发泡材料,聚氨酯具有一定的粘接强度和硬度,导热系数≤0.05W/m
·
K,具有优异的保温性能,先装配好除保温底板30外的其他结构,再进行聚氨酯在线发泡的工艺过程,可以实现预留腔体充分填充,既解决了内壳20与外壳10的连接问题,又能实现保温隔热。隔热层40也可以采用其他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低导热系数的发泡材料,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004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壳体100,通过在外壳10和内壳20之间设置发泡材料的隔热层40以及设置保温底板30,大幅度降低了电池壳体100内外的热传导效率,其中,发泡材料的隔热层40与内壳20和外壳10紧密贴合,避免了振动时发生分层,进一步延长了保温时间,进而提高了电池壳体100在低温环境下的保温效果。
[0041]如图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部形成有第一敞口;内壳,所述内壳设在所述外壳内;保温底板,所述保温底板能保温隔热并盖设于所述第一敞口,所述保温底板、所述外壳的内壁面和所述内壳的外壁面之间形成有保温腔;隔热层,所述隔热层采用发泡材料,并填充在所述保温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底板包括多个堆叠的隔热板,多个所述隔热板为PP玻纤板、PP蜂窝板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底板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在所述隔热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隔热板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所述第二板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加强板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二板设在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三板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的厚度h满足:3mm≤h≤30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雪泽单小林曲凡多徐颖莹张德民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