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涤纶包覆纱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4828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再生涤纶包覆纱制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再生涤纶包覆纱制备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解决现有的再生涤纶包覆纱制备装置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再生涤纶是以螺旋状缠绕在芯线外侧,使得再生涤纶线的使用长度往往长于芯线长度,会发生再生涤纶线提前用完的情况,此时需要停机进行线卷更换并进行人工对接,由于再生涤纶线较细,不便于使得工作人员完成两组再生涤纶线的连接,降低再生涤纶包覆纱的制备效率的技术问题,包括设备主体,设备主体上分别设有芯线移动部和涤纶绕接部,芯线移动部连接有芯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能够快速精准地实现两组再生涤纶线的无缝续接,提高再生涤纶包覆纱的制备效率。再生涤纶包覆纱的制备效率。再生涤纶包覆纱的制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涤纶包覆纱制备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再生涤纶包覆纱制备设备
,具体是一种再生涤纶包覆纱制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聚酯纤维,俗称“涤纶”,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再生纤维进入广大消费者的视线之中。再生涤纶是指利用涤纶布料,废旧聚酯瓶片,纺丝废丝,泡泡料,浆块做原料,废旧瓶片经过粉碎、清洗,各种料的混合物经过干燥,熔融挤出,纺丝,卷绕,集束,牵伸,卷曲,松弛热定型,根据需要可以再进行切断形成再生涤纶短纤,属于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它因其成本低,性能好而具有广大的市场。包覆纱为纺织业常用材料,包覆纱由芯线和外包线构成,在制造包覆纱方面,再生涤纶包覆纱常以尼龙弹力线为芯线,且在芯线外呈螺旋状缠绕有再生涤纶线。
[0003]现有的再生涤纶包覆纱制备装置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再生涤纶是以螺旋状缠绕在芯线外侧,使得再生涤纶线的使用长度往往长于芯线长度,会发生再生涤纶线提前用完的情况,此时需要停机进行线卷更换并进行人工对接,由于再生涤纶线较细,不便于使得工作人员完成两组再生涤纶线的连接,降低再生涤纶包覆纱的制备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涤纶包覆纱制备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再生涤纶包覆纱制备装置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再生涤纶是以螺旋状缠绕在芯线外侧,使得再生涤纶线的使用长度往往长于芯线长度,会发生再生涤纶线提前用完的情况,此时需要停机进行线卷更换并进行人工对接,由于再生涤纶线较细,不便于使得工作人员完成两组再生涤纶线的连接,降低再生涤纶包覆纱的制备效率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再生涤纶包覆纱制备装置,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上分别设有芯线移动部和涤纶绕接部,所述芯线移动部连接有芯线,所述涤纶绕接部包括与设备主体相连接的转动驱动结构,所述转动驱动结构连接有放卷机构,放卷机构连接有涤纶线,所述放卷机构连接有续接机构,所述续接机构包括与设备主体固定连接的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通过连接架连接有夹持头,所述夹持头活动连接有凹架,所述凹架通过连接臂与转动驱动结构相连接,所述夹持头与凹架上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夹持头固定连接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通过第一连接管固定连接有接头,所述接头通过软管连接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通过第二连接管固定连接有液泵,所述液泵固定连接有存料箱,存料箱与设备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放卷机构连接有控线部,所述控线部与涤纶线相连接,所述控线部连接有磨线部。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芯线移动部包括对称安装在设备主体一侧的
滚轮架,所述滚轮架上转动安装有多组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与芯线相连接,所述设备主体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与芯线相连接的收线轮。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转动驱动结构包括与设备主体固定连接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有齿圈,所述齿圈固定连接有槽架,所述槽架与放卷机构固定连接,所述设备主体固定连接有与槽架滑动连接的限位架,所述槽架与放卷机构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放卷机构包括与槽架固定连接的底架,底架与控线部相连接,所述底架固定连接有与涤纶线滑动连接的导管,所述底架上对称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有凹座,所述凹座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双出轴电机,所述第一双出轴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螺纹连接有与凹座滑动连接的夹持臂,所述夹持臂转动连接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活动连接有涤纶线轮,所述涤纶线轮与涤纶线卷绕连接,凹座上安装有激光测距仪,所述凹座固定连接有第二双出轴电机,所述第二双出轴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防落架。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控线部包括与底架固定连接的延展片,所述延展片固定连接有两组机座,所述机座分别设置在夹持头两侧,所述机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固定连接有与机座滑动连接的驱动架,所述驱动架与机座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架转动连接有两组第二滚轮,其中一组第二滚轮连接有安装在驱动架上的第三电机,所述涤纶线设置在第二滚轮间,远离放卷机构的一组驱动架与磨线部相连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磨线部包括与驱动架固定连接的筒体,所述筒体内转动安装有回转座,所述回转座固定连接有磨盘,所述磨盘上开设有与涤纶线相适配的线孔,所述回转座内安装有永磁体,所述回转座内固定安装有沿周向设置的多组电磁铁。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凹架内固定安装有加热板,所述凹架内固定安装有温度探头。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在使用时,先将涤纶线一端绕接在芯线上,通过控线部、转动驱动结构、放卷机构、第一电动伸缩杆、连接架、夹持头和凹架的配合使用,使得涤纶线被夹持在夹持头与凹架间,夹持头与凹架相互抵接,且涤纶线的线头置于凹槽中,在将另一组涤纶线安装在放卷机构上后,在控线部的控制下,另一组涤纶线进入夹持头与凹架间的凹槽内,而后在液泵对存料箱的抽取下,熔融的聚酯纤维依次通过第二连接管、流量计、软管、接头、第一连接管、控制阀,最终熔融的聚酯纤维流入夹持头与凹架间的凹槽内并与两组涤纶线的线头相接触,通过上述处理能够快速精准将两组涤纶线的线头接触在一起,无需人工操作,便于后续将两组涤纶线无缝衔接在一起,提高两组涤纶线相对接的工作效率;
[0015]2、随着熔融的聚酯纤维冷却,两组涤纶线的线头被冷却的形成的聚酯纤维块连接,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连接架、夹持头、凹架、控线部的配合使用,使得聚酯纤维块脱离凹架并移动向磨线部,随着聚酯纤维块被磨线部打磨,一条与涤纶线同直径的聚酯纤维丝线从磨线部移动出,此时两组涤纶线被同直径的聚酯纤维线连接在一起,完成对两组涤纶线的对接,本设备通过聚酯纤维块辅助两组涤纶线的线头进行连接,并通过对移动的聚酯
纤维块打磨的方式将聚酯纤维块加工为与涤纶线同直径的聚酯纤维线,实现两组再生涤纶线的无缝续接,提高再生涤纶包覆纱的制备效率。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放卷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放卷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凹座、第一双出轴电机和第一螺杆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磨线部的俯视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的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涤纶包覆纱制备装置,包括设备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上分别设有芯线移动部(2)和涤纶绕接部(4),所述芯线移动部(2)连接有芯线(3),所述涤纶绕接部(4)包括与设备主体(1)相连接的转动驱动结构(5),所述转动驱动结构(5)连接有放卷机构(10),放卷机构(10)连接有涤纶线(11),所述放卷机构(10)连接有续接机构(46),所述续接机构(46)包括与设备主体(1)固定连接的第一电动伸缩杆(12),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12)通过连接架(13)连接有夹持头(14),所述夹持头(14)活动连接有凹架(15),所述凹架(15)通过连接臂(16)与转动驱动结构(5)相连接,所述夹持头(14)与凹架(15)上均设置有凹槽(17),所述夹持头(14)固定连接有控制阀(18),所述控制阀(18)通过第一连接管(19)固定连接有接头(20),所述接头(20)通过软管(21)连接有流量计(22),所述流量计(22)通过第二连接管(23)固定连接有液泵(24),所述液泵(24)固定连接有存料箱(25),存料箱(25)与设备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放卷机构(10)连接有控线部(26),所述控线部(26)与涤纶线(11)相连接,所述控线部(26)连接有磨线部(2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涤纶包覆纱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移动部(2)包括对称安装在设备主体(1)一侧的滚轮架(28),所述滚轮架(28)上转动安装有多组第一滚轮(29),所述第一滚轮(29)与芯线(3)相连接,所述设备主体(1)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0),所述第一电机(30)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与芯线(3)相连接的收线轮(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再生涤纶包覆纱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驱动结构(5)包括与设备主体(1)固定连接的第二电机(32),所述第二电机(3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33),所述第一齿轮(33)啮合连接有齿圈(34),所述齿圈(34)固定连接有槽架(35),所述槽架(35)与放卷机构(10)固定连接,所述设备主体(1)固定连接有与槽架(35)滑动连接的限位架(36),所述槽架(35)与放卷机构(10)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再生涤纶包覆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立金陈传亮洪彬鲍怡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汇力高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