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撞电线杆扶正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4609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58
一种易撞电线杆扶正防护装置,涉及一种电线杆防撞装置,多块立板(12)环绕在电线杆的下部周围,在多块立板下端外部分别设置的底部板(15)通过钢钉(17)固定在地面上,多块立板的下中部和上端外侧分别设有下挡条(13)和上挡条(10),上部双半圆板的两内半圆板(3)固定在上挡条上,下部双半圆板的两内半圆板固定在下挡条上,多个转筒(8)上端的上穿杆(7)穿在上部双半圆板的外半圆板(2)上,多个转筒下端的下穿杆(9)穿在下部双半圆板的外半圆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多个立板和底部板将电线杆扶正,由分布在四周的多个转筒防护电线杆。四周的多个转筒防护电线杆。四周的多个转筒防护电线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撞电线杆扶正防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线杆防撞装置,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易撞电线杆扶正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线杆主要用于支撑电线、绝缘子、横担等输配电配镜,也有少量的电线杆用于支撑变压器和断路器的,所栽植的地点主要在公路边、绿化带或街道的建筑物边上,近年来由于修路、道路扩建等原因,将原有栽植在路边的电线杆演变成占用部分人行道或道路,这些电线杆由于当地的产权问题无法移植,这也进一步导致车辆转弯后就是电线杆,也有栽植在慢车道的电线杆经常被临时停放的车辆撞击,使得这些电线杆出现局部龟裂或水泥脱落,虽然不太严重但存在很大的事故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基于现有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撞电线杆扶正防护装置,通过多个立板和底部板将电线杆扶正,由分布在四周的多个转筒防护电线杆。
[0004]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本申请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撞电线杆扶正防护装置,包括立板、钢钉、上部双半圆板、下部双半圆板和转筒,多块立板环绕在电线杆的下部周围,在多块立板下端外部分别设置的底部板通过钢钉固定在地面上,多块立板的下中部和上端外侧分别设有下挡条和上挡条,两上部双半圆板的两内半圆板固定在上挡条上,两下部双半圆板的两内半圆板固定在下挡条上,多个转筒上端的上穿杆穿在两上部双半圆板的外半圆板上,多个转筒下端的下穿杆穿在两下部双半圆板的外半圆板上。
[0005]所述的易撞电线杆扶正防护装置,在多块立板下端外部分别设置的底部板上均设有两固定孔,与固定孔数量匹配的钢钉分别穿过固定孔后与地面固定连接。
[0006]所述的易撞电线杆扶正防护装置,在多块立板的下中部外侧面设有两间隔设置的下挡条,下部双半圆板的两内半圆板卡在两下挡条之间的间隔中。
[0007]所述的易撞电线杆扶正防护装置,在多块立板的靠近上端外侧面设有两间隔设置的上挡条,上部双半圆板的两内半圆板卡在两上挡条之间的间隔中。
[0008]所述的易撞电线杆扶正防护装置,所述两下部双半圆板和两上部双半圆板为相同结构,在两上部双半圆板的外半圆板与内半圆板的两端之间分别设有连接板,在连接板上设有穿孔;两上部双半圆板的两两连接板对接后由连接螺丝穿接两两连接板的穿孔;或通过焊接连接两两连接板。
[0009]所述的易撞电线杆扶正防护装置,在两下部双半圆板的外半圆板外部分别间隔设有多个套住所述多个转筒下端下穿杆的套环,在两上部双半圆板的外半圆板外部分别间隔设有多个套住所述多个转筒上端上穿杆的套环。
[0010]所述的易撞电线杆扶正防护装置,所述套环呈U形结构,在每一U形结构套环的口
部两侧分别设有焊接连接外半圆板的翼板。
[0011]所述的易撞电线杆扶正防护装置,所述转筒为空心结构。
[0012]通过上述公开内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易撞电线杆扶正防护装置,利用环绕在电线杆周围并固定在地面的底部板形成立板的定位,由立板的保护和扶正使电线杆不再轻易被撞;本申请设置的转筒可化解车辆撞击对电线杆带来的直接伤害,两上部双半圆板和两下部双半圆板的外半圆板与内半圆板之间的间隔可起到二次减震的作用;本专利技术通过多个立板和底部板将电线杆扶正,由分布在四周的多个转筒防护电线杆。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双半圆板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转筒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立板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连接板;2、外半圆板;3、内半圆板;4、套环;5、穿孔;6、翼板;7、上穿杆;8、转筒;9、下穿杆;10、上挡条;11、间隔;12、立板;13、下挡条;14、固定孔;15、底部板;16、连接螺丝;17、钢钉。
实施方式
[0014]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特点以及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不限于一种的实施方式。
[0015]结合附图1~5中所述的易撞电线杆扶正防护装置,包括立板12、钢钉17、上部双半圆板、下部双半圆板和转筒8,多块立板12环绕在电线杆的下部周围,在多块立板12下端外部分别设置的底部板15上均设有两固定孔14,与固定孔14数量匹配的钢钉17分别穿过固定孔14后与地面固定连接,在多块立板12的下中部外侧面设有两间隔设置的下挡条13,下部双半圆板的两内半圆板3卡在两下挡条13之间的间隔11中,在多块立板12的靠近上端外侧面设有两间隔设置的上挡条10,上部双半圆板的两内半圆板3卡在两上挡条10之间的间隔11中,在两下部双半圆板的外半圆板2外部分别间隔设有多个套住所述多个转筒8下端下穿杆9的套环4,在两上部双半圆板的外半圆板2外部分别间隔设有多个套住所述多个转筒8上端上穿杆7的套环4,所述套环4呈U形结构,在每一U形结构套环4的口部两侧分别设有焊接连接外半圆板2的翼板6;所述转筒8为空心结构。
[0016]结合附图1、2,所述两下部双半圆板和两上部双半圆板为相同结构,在两上部双半圆板的外半圆板2与内半圆板3的两端之间分别设有连接板1,在连接板1上设有穿孔5;两上部双半圆板的两两连接板1对接后由连接螺丝16穿接两两连接板1的穿孔5;或通过焊接连接两两连接板1。
[0017]实施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易撞电线杆扶正防护装置,结合附图1至,本申请的转筒8为两毫米厚的钢板制作成筒状结构,然后在筒状结构两端分别设有封闭筒状的端板进行焊接,
使用一根钢筋形成的穿杆分别穿过转筒8的两端板后对穿过处焊接,所述钢筋上部裸露部分形成上穿杆7,下部裸露部分形成下穿杆9,在包含上穿杆7、转筒8和下穿杆9外部面做防锈处理后,其中一半转筒8涂抹红荧光漆和另一半转筒8黄荧光漆;也可使用不锈钢材料制作上穿杆7、转筒8和下穿杆9;立板12、两下部双半圆板和两上部双半圆板可按照附图使用钢板制作,制作好后做防锈处理,也可使用不锈钢材料制作。
[0018]结合附图1至5,本申请使用时,在易被撞电线杆四周分别规划四个或六个立板12的安装位置,立板12的内面可与电线杆留有间隙,然后使用电动工具在电线杆四周地面打孔,孔径可略小于钢钉17直径,使用钢钉17分别将底部板15固定,然后将多个转筒8的上穿杆7穿入一个上部双半圆板的套环4和将所述多个转筒8的下穿杆9一个下部双半圆板的套环4,接着将另外的多个转筒8上穿杆7穿入另一个上部双半圆板的套环4和将所述另外的多个转筒8下穿杆9另一个下部双半圆板的套环4;接着将两上部双半圆板的连接板1和两下部双半圆板的连接板1对接,这时多个立板12的两上挡条10卡住两上部双半圆板的内半圆板3,多个立板12的两下挡条13卡住两下部双半圆板的内半圆板3,使用四根连接螺丝16分别将两上部双半圆板的连接板1连接,再使用四根连接螺丝16分别将两下部双半圆板的连接板1连接即可;通过安装本申请后,出现车辆无意撞击电线杆时,转筒8可化解部分冲撞力,以便减少车辆直接撞击带来的硬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撞电线杆扶正防护装置,包括立板(12)、钢钉(17)、上部双半圆板、下部双半圆板和转筒(8),其特征是:多块立板(12)环绕在电线杆的下部周围,在多块立板(12)下端外部分别设置的底部板(15)通过钢钉(17)固定在地面上,多块立板(12)的下中部和上端外侧分别设有下挡条(13)和上挡条(10),两上部双半圆板的两内半圆板(3)固定在上挡条(10)上,两下部双半圆板的两内半圆板(3)固定在下挡条(13)上,多个转筒(8)上端的上穿杆(7)穿在两上部双半圆板的外半圆板(2)上,多个转筒(8)下端的下穿杆(9)穿在两下部双半圆板的外半圆板(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撞电线杆扶正防护装置,其特征是:在多块立板(12)下端外部分别设置的底部板(15)上均设有两固定孔(14),与固定孔(14)数量匹配的钢钉(17)分别穿过固定孔(14)后与地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撞电线杆扶正防护装置,其特征是:在多块立板(12)的下中部外侧面设有两间隔设置的下挡条(13),下部双半圆板的两内半圆板(3)卡在两下挡条(13)之间的间隔(11)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撞电线杆扶正防护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一温艳磊姚明星王清宇黄文钊郭培培汪浦要李春雷谷世林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