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报警的电力杆塔防撞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4053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是一种自动报警的电力杆塔防撞桶,包括防撞桶本体、电源、报警器和电杆倾斜感应装置,防撞桶本体的外侧壁上分布有多个容纳槽,每个容纳槽内均设有一块压板,压板的内侧面和容纳槽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每块压板的内侧面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活动触头,对应每个活动触头位置的容纳槽的内壁上均设有一个固定触头,活动触头与对应的固定触头相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当车辆撞击到防撞桶本体时,报警器发出警告,提醒行人车辆远离撞击位置,当电杆被撞击后发生倾斜时,撞击车辆离开后,报警器仍能持续发出警告,提醒行人车辆远离倾斜电杆,避免倾斜电杆倾倒砸伤行人车辆的情况发生。倾倒砸伤行人车辆的情况发生。倾倒砸伤行人车辆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报警的电力杆塔防撞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是一种自动报警的电力杆塔防撞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道路的两旁架设有大量的电杆,为了防止电杆被车辆撞击而倾倒,常在电杆下部周围设置防撞桶,然而现有的防撞桶功能单一,其仅能对车辆撞击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当车辆的撞击力较大时,还是会导致电杆发生倾斜,而此时电杆下部周围又被防撞桶包围,从行人或驾驶人员的视角高度很可能察觉不到被撞击的电杆已经发生倾斜,行人车辆经过倾斜的电杆时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0003]故亟需设计一款能在电杆发生倾斜时提醒行人车辆远离的防撞桶,以避免行人车辆被倾倒的电杆砸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报警的电力杆塔防撞桶,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电力杆塔防撞桶存在不能在电杆发生倾斜时发出警告提醒行人车辆远离倾斜电杆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自动报警的电力杆塔防撞桶,包括防撞桶本体、电源、报警器和电杆倾斜感应装置,防撞桶本体的外侧壁上分布有多个容纳槽,每个容纳槽内均设有一块压板,压板的内侧面和容纳槽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每块压板的内侧面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活动触头,对应每个活动触头位置的容纳槽的内壁上均设有一个固定触头,活动触头与对应的固定触头相分离,且活动触头能于压板被向内压入时与固定触头接触;报警器一端和电源正极连接,所有的固定触头通过连接导线串联在一起并连接到报警器另一端上,所有的活动触头通过连接导线串联在一起并连接到电源的负极上;电杆倾斜感应装置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导电筒体,导电筒体顶端设有绝缘板,导电筒体内设有通过软导线悬挂在绝缘板上的导电球体,导电球体能于导电筒体呈一定角度倾斜时与导电筒体的内壁接触,所述一定角度为大于或等于15度,定义所述的两个导电筒体分别为第一导电筒体和第二导电筒体,第一导电筒体通过连接导线与报警器另一端连接,第一导电筒体上的软导线与第二导电筒体连接,第二导电筒体上的软导线和电源负极连接,防撞桶本体内壁上设有一个导电筒体安装槽,第一导电筒体固定安装在导电筒体安装槽内。
[0006]下面是对上述专利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防撞桶本体可包括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前后两块半圆环形半桶体,每块半桶体的外侧壁上设有上下间隔的三组容纳槽组,每组容纳槽组包括左右两个容纳槽,导电筒体安装槽设于前半桶体的内侧壁上,后半桶体的内侧壁上设有一个导电筒体避让槽;每块压板的内侧面与对应的容纳槽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4根复位弹簧。
[0007]上述报警器可为蜂鸣器。
[0008]上述自动报警的电力杆塔防撞桶可还包括第一无线发射器、第二无线发射器、监控主机和报警灯,第一无线发射器串联在活动触头和电源的负极之间,第二无线发射器串联在第二导电筒体上的软导线和电源负极之间,第一无线发射器、第二无线发射器均和监控主机信号连接,报警灯包括报警红灯、警示黄灯和安全绿灯,报警灯和监控主机连接;当监控主机接收到第一无线发射器发射的信号时,监控主机控制报警灯的警示黄灯闪烁;当监控主机接收到第二无线发射器发射的信号时,监控主机控制报警灯的报警红灯闪烁。
[0009]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当车辆撞击到防撞桶本体时,报警器发出警告,提醒行人车辆远离撞击位置,当电杆被撞击后发生倾斜时,撞击车辆离开后,报警器仍能持续发出警告,提醒行人车辆远离倾斜电杆,避免倾斜电杆倾倒砸伤行人车辆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10]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1]附图2为附图1中沿A

A线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导电筒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电路框图。
[0014]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电路框图。
[0015]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电源,2为报警器,3为压板,4为复位弹簧,5为活动触头,6为固定触头,7为导电筒体,8为绝缘板,9为软导线,10为导电球体,11为半桶体,12为第一无线发射器,13为第二无线发射器,14为电杆,15为监控主机,16为报警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专利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17]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0018]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附图1

4所示,该自动报警的电力杆塔防撞桶包括防撞桶本体、电源1、报警器2和电杆14倾斜感应装置,防撞桶本体的外侧壁上分布有多个容纳槽,每个容纳槽内均设有一块压板3,压板3的内侧面和容纳槽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4,每块压板3的内侧面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活动触头5,对应每个活动触头5位置的容纳槽的内壁上均设有一个固定触头6,活动触头5与对应的固定触头6相分离,且活动触头5能于压板3被向内压入时与固定触头6接触;报警器2一端和电源1正极连接,所有的固定触头6通过连接导线串联在一起并连接到报警器2另一端上,所有的活动触头5通过连接导线串联在一起并连接到电源1的负极上;电杆14倾斜感应装置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导电筒体7,导电筒体7顶端设有绝缘板8,导电筒体7内设有通过软导线9悬挂在绝缘板8上的导电球体10,导电球体10能于导电筒体7呈一定角度倾斜时与导电筒体7的内壁接触,所述一定角度为大于或等于15度,定义所述的两个导电筒体7分别为第一导电筒体和第二导电筒体,第一导电筒体通过连接导线与报警器2另一端连接,第一导电筒体上的软导线9与第二导电筒体连接,第二导电
筒体上的软导线9和电源1负极连接,防撞桶本体内壁上设有一个导电筒体安装槽,第一导电筒体固定安装在导电筒体安装槽内。
[0019]根据需求,电源1可为锂电池,活动触头5、固定触头6均为导电体,软导线9穿设过绝缘板8并与绝缘板8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导电筒体上的软导线9的内端和第一导电筒体内的导电球体10固定连接,第一导电筒体上的软导线9的外端与第二导电筒体的筒壁固定连接,第二导电筒体上的软导线9的内端和第二导电筒体内的导电球体10固定连接,第二导电筒体上的软导线9的外端与电源1负极固定连接,当导电筒体7呈竖直状态时,导电球体10不与导电筒体7的内壁接触,倾斜角度是指导电筒体7的中心轴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本申请中,当倾斜角度大于或等于15度时,导电球体10与导电筒体7的内壁接触,优选的,防撞桶本体内侧壁上可设置用于放置电源1和报警器2的放置槽,具体的,复位弹簧4为压缩弹簧,报警器2为蜂鸣器。
[0020]使用时,将防撞桶本体固定安装在电杆14上,通过抱箍将第二导电筒体竖直固定安装到电杆14上,当车辆撞击到防撞桶本体上时,在车辆撞击的作用下,某块或多块压板3被向容纳槽压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报警的电力杆塔防撞桶,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桶本体、电源、报警器和电杆倾斜感应装置,防撞桶本体的外侧壁上分布有多个容纳槽,每个容纳槽内均设有一块压板,压板的内侧面和容纳槽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每块压板的内侧面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活动触头,对应每个活动触头位置的容纳槽的内壁上均设有一个固定触头,活动触头与对应的固定触头相分离,且活动触头能于压板被向内压入时与固定触头接触;报警器一端和电源正极连接,所有的固定触头通过连接导线串联在一起并连接到报警器另一端上,所有的活动触头通过连接导线串联在一起并连接到电源的负极上;电杆倾斜感应装置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导电筒体,导电筒体顶端设有绝缘板,导电筒体内设有通过软导线悬挂在绝缘板上的导电球体,导电球体能于导电筒体呈一定角度倾斜时与导电筒体的内壁接触,所述一定角度为大于或等于15度,定义所述的两个导电筒体分别为第一导电筒体和第二导电筒体,第一导电筒体通过连接导线与报警器另一端连接,第一导电筒体上的软导线与第二导电筒体连接,第二导电筒体上的软导线和电源负极连接,防撞桶本体内壁上设有一个导电筒体安装槽,第一导电筒体固定安装在导电筒体安装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报警的电力杆塔防撞桶,其特征在于防撞桶本体包括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前后两块半圆环形半桶体,每块半桶体的外侧壁上设有上下间隔的三组容纳槽组,每组容纳槽组包括左右两个容纳槽,导电筒体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彬李亚强马拉提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