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激光焊接设备及其焊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4505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跨度激光焊接设备及其焊接工艺,涉及焊接技术领域,该种大跨度激光焊接设备及其焊接工艺,通过将压板和支撑件的长度设置为不小于待焊工件的长度,可以完成后续对待焊工件的压紧折弯工作,避免了传统的多点式压紧固定的焊接后的工件冷却会变形折弯的问题,通过设置若干压板,在相邻两个压板之间设置间隙,可以使用焊接机通过间隙沿着各个第二主体部的内侧的长度方向进行焊接,最后再使用焊接机沿着最外部的第二主体部的外侧的长度方向进行焊接,将若干第二主体部焊接与第一主体部上,可以一次进行多个第二主体部的焊接固定且折弯,避免了传统的在焊接多个主体部的梁柱结构时需要一个个主体部依次焊接的麻烦,节约了时间。节约了时间。节约了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跨度激光焊接设备及其焊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焊接
,特别是涉及一种大跨度激光焊接设备及其焊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大跨度钢结构建筑(例如大型体育馆、影剧院、展览馆等)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其中,这些大跨度钢结构建筑的建设通常都离不开大跨度梁柱结构的架设。
[0003]目前,在对于大跨度的梁柱结构进行焊接时,存在以下缺陷:(1)目前在对大跨度梁柱结构进行焊接时对其进行多点压紧固定再焊接,仅仅进行多点式的压紧固定,焊接时焊缝和焊缝附近受热区的金属发生膨胀,由于四周较冷的金属阻止这种膨胀,在焊接区域内就发生压缩应力和塑性收缩变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横向和纵向收缩,由于焊缝的纵向和横向收缩相对于构件的中和轴不对称引起构件的整体弯曲,导致最终焊接完成的大跨度的梁柱构件冷却后折弯呈拱形,不利于直接使用,还需后续矫正工作,相对麻烦;(2)现有的大跨度梁柱结构在进行焊接时,当有一个第一主体部和多个第二主体部时,需要将多个第二主体部依次逐个焊接与第一主体部上时,如图9所示的大跨度钢托盘梁9,包括第一钢板91、第二钢板92和第三钢板93,目前将第二钢板92和第三钢板93焊接于第一钢板91上时,需要将第二钢板92焊接在第一钢板91上后,再对第三钢板93进行焊接,焊接工艺复杂,浪费时间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跨度激光焊接设备及其焊接工艺,以解决焊接完成的大跨度的梁柱构件冷却后会折弯呈拱形以及在焊接多个主体部的梁柱结构时焊接工艺复杂,浪费时间较多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跨度激光焊接设备,包括若干焊台和焊接机,还包括:
[0006]支撑件,设于焊台上,用于支撑待焊工件,所述待焊工件呈长条状,所述待焊工件包括第一主体部以及设于第一主体部上的若干第二主体部,所述焊接设备用于将若干第二主体部焊接于第一主体部上;
[0007]压紧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压紧组件,分别对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压紧固定,每个所述压紧组件均包括第一驱动件和压板;
[0008]其中,所述压板和支撑件的长度不小于待焊工件的长度,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压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压板运动将待焊工件压紧固定于支撑件上且对待焊工件折弯,使待焊工件的顶面和底面均从其中间位置到四周边缘向下或向上折弯,用于补偿工件焊接后冷却反弹的幅度。
[0009]优选的,待焊工件折弯后的最高点到该工件折弯前与最高点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为待焊工件长度或宽度的1/200

1/100。
[0010]优选的,所述焊台一侧设有机械手臂,所述机械手臂的输出端连接焊接机,所述压紧组件有两个,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滑轨,所述滑轨底端固定安装压板,所述待焊工件为钢托盘梁,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第一钢板和焊接于第一钢板上的第二钢板,所述第二主体部为放置于第一钢板顶面且位于第二钢板一侧的第三钢板。
[0011]优选的,两个所述滑轨之间具有间隙。
[0012]优选的,所述焊接设备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三驱动件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压紧机构,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支撑架移动使压板与支撑件错位处于不同竖直平面内。
[0013]优选的,靠近第一钢板与第三钢板焊接处的所述滑轨外壁设为斜面。
[0014]优选的,所述焊接设备还包括夹持机构,对支撑件上的待焊工件限位固定。
[0015]一种大跨度激光焊接工艺,采用所述焊接设备,包括以下步骤:
[0016]一:将待焊工件的第一主体部放置于支撑件上,再将第二主体部放置于第一主体部上;
[0017]二:通过调节压紧机构使压板对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压紧固定并使其折弯,使待焊工件的顶面和底面均从其中间位置到四周边缘向下或向上折弯;
[0018]三:开启焊接机,通过控制机械手臂或者人工手动带动焊接机移动,使其通过间隙沿着各个第二主体部的内侧的长度方向进行焊接,最后再使用焊接机(3)沿着最外部的第二主体部的外侧的长度方向进行焊接,将若干第二主体部焊接与第一主体部上;
[0019]四:焊接完毕后,调节压紧机构使压板不再压紧固定焊接好的工件,取出焊接好的工件,等待其冷却回弹呈直线状。
[0020]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待焊工件为钢托盘梁时,当所述第一主体部为第一钢板,第二主体部为第二钢板和第三钢板时,将第一钢板放置于支撑件上,再将第二钢板和第三钢板放置于第一钢板上,当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第一钢板和焊接于第一钢板上的第二钢板,所述第二主体部为放置于第一钢板顶面且位于第二钢板一侧的第三钢板时,将焊接好的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放置于支撑件上,再将第三钢板放置于第一钢板上。
[0021]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压紧机构包括两个压紧组件,通过调节两个压紧组件使两个压板对第二钢板和第三钢板进行压紧固定且使待焊的钢托盘梁整体折弯。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23]一: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压板和支撑件的长度设置为不小于待焊工件的长度,可以完成后续对待焊工件的压紧折弯工作,避免了传统的多点式压紧固定的焊接后的工件冷却会变形折弯的问题,通过设置折弯成拱形的支撑件和压板,可以将待焊工件压紧固定并使其折弯,使待焊工件的顶面和底面均从其中间位置到四周边缘向下或向上折弯,保证后续焊接后工件会冷却回弹呈直线状,补偿工件焊接完毕后冷却反弹的幅度,避免了传统的大跨度工件焊接冷却后会呈拱形,还需进一步进行纠正平整的麻烦,且通过设置若干压板,在相邻两个压板之间设置间隙,可以使用焊接机通过间隙沿着各个第二主体部的内侧的长度方向进行焊接,最后再使用焊接机沿着最外部的第二主体部的外侧的长度方向进行焊接,将若干第二主体部焊接与第一主体部上,可以一次进行多个第二主体部的焊接固定且折弯,避免了传统的在焊接多个主体部的梁柱结构时的焊接工序复杂,需要一个个主体部依次焊接的麻烦,节约了时间;
[0024]二:本专利技术设置两个压紧组件,可以控制第一驱动件驱动两个压板对第二钢板和第三钢板压紧固定且使钢托盘梁顶面和底面均从其中间位置到四周边缘向下或向上折弯后,通过在相邻两个压板之间设置间隙,需要在第一钢板上焊接第二钢板和第三钢板时,通过焊接机发出的激光穿过间隙将第二钢板与第三钢板相互靠近一侧,再对第二钢板和第三钢板的外侧焊接,完成第二钢板和第三钢板的焊接固定,或者在已经焊接好的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上再焊接第三钢板时,通过焊接机发出的激光穿过间隙将第三钢板内侧与第一钢板进行焊接固定,再对第三钢板外侧与第一钢板进行焊接,完成第三钢板的焊接;
[0025]三: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在对工件进行上料时,调节第三驱动件使其带动支撑架移动,使压板与支撑件错位处于不同竖直平面内,从而支撑件上方无遮挡,方便将待焊工件在支撑件上的下料工作以及焊接完毕后的工件的下料工作,放置完毕后,再调节第三驱动件使其带动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激光焊接设备,包括焊台(1)和焊接机(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件(4),设于焊台(1)上,用于支撑待焊工件,所述待焊工件呈长条状,所述待焊工件包括第一主体部以及设于第一主体部上的若干第二主体部,所述焊接设备用于将若干第二主体部焊接于第一主体部上;压紧机构(5),包括至少两个压紧组件(51),分别对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压紧固定,每个所述压紧组件(51)均包括第一驱动件(511)和压板(512);其中,所述压板(512)和支撑件(4)的长度不小于待焊工件的长度,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压板(512)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驱动件(511)驱动压板(512)运动将待焊工件压紧固定于支撑件(4)上且对待焊工件折弯,使待焊工件的顶面和底面均从其中间位置到四周边缘向下或向上折弯,用于补偿工件焊接后冷却反弹的幅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激光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待焊工件折弯后的最高点到该工件折弯前与最高点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为待焊工件长度或宽度的1/200

1/1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跨度激光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焊台(1)一侧设有机械手臂(2),所述机械手臂(2)的输出端连接焊接机(3),所述压紧组件(51)有两个,所述第一驱动件(5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滑轨(513),所述滑轨(513)底端固定安装压板(512),所述待焊工件为钢托盘梁(9),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第一钢板(91)和焊接于第一钢板(91)上的第二钢板(92),所述第二主体部为放置于第一钢板(91)顶面且位于第二钢板(92)一侧的第三钢板(9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跨度激光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滑轨(513)之间具有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跨度激光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设备还包括调节机构(7),所述调节机构(7)包括第三驱动件(71)和支撑架(72),所述支撑架(72)上设有压紧机构(5),所述第三驱动件(71)驱动支撑架(72)移动使压板(512)与支撑件(4)错位处于不同竖直平面内。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跨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友安沈钦锋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锋元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