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混凝土U型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4483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U型结构及施工方法,装配式混凝土U型结构包括预制底板、第一预制边墙和第二预制边墙,第一预制边墙和第二预制边墙对称设置在预制底板两侧,在第一预制边墙上与预制底板相对处设有第一连接钢筋,在第二预制边墙上与预制底板相对处设有第二连接钢筋,在预制底板两端设有第三连接钢筋,第三连接钢筋通过现浇带与第一连接钢筋、第二连接钢筋浇筑成为单块U型结构,相邻两个单块U型结构之间通过横向现浇带浇筑成为整体。通过发挥预制拼装工法绿色环保、施工干扰小、速度快等优点,永临结合,优化了传统路基U型结构的截面尺寸,达到受力可靠、整体性好、拼装高效、节省工期、节约用地、减少土方工程、利于环保的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U型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路基结构建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U型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路基U型结构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工程中,常被用于解决路堑工程中土层开挖条件差、地下水位高、结构空间受限等问题,具有安全可靠、节省用地等优点。然而,传统路基U型结构全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进行施工,随着边墙高度的增加,结构尺寸迅速增大,支模数量及钢筋绑扎数量较多,往往存在施工周期长,施工效率低等问题;特别是路堑式U型结构,在U型结构施工前,仍需提前施工基坑支挡防护结构及止水措施,并作为一种临时防护措施,于完工后数年内彻底失效,不仅制约工期,对材料也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0003]装配式结构作为一种预制拼装结构,采用工厂预制,现场快速安装的施工方法,可以大大节约施工工期,解决传统路基U型结构施工周期长的问题,但若考虑常规吊装及运输机械的限制,预制拼装构件应轻量化、简单化,这与深基坑随着基坑深度大,受力变大,需要增大截面尺寸特点相违背。此外,预制构件需要现场拼装,如何保证构件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U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底板、第一预制边墙和第二预制边墙,所述第一预制边墙和第二预制边墙对称设置在所述预制底板的两侧,在所述第一预制边墙上与预制底板相对处设有第一连接钢筋,在所述第二预制边墙上与预制底板相对处设有第二连接钢筋,在所述预制底板的两端设有第三连接钢筋,所述第三连接钢筋通过纵向现浇带与第一连接钢筋、第二连接钢筋浇筑成为单块U型结构,相邻两个所述单块U型结构之间通过横向现浇带浇筑成为整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U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底板、预制边墙、预制边墙集中预制后运送至现场,并进行吊装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U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预制边墙和第二预制边墙的外侧均设有支护桩,在所述第一预制边墙和第二预制边墙内沿预制边墙高度方向纵向设置侧墙内锚固筋,在所述支护桩内设有侧墙外锚固筋,所述侧墙内锚固筋与侧墙外锚固筋通过钢筋接驳器相连,与支护桩连接锚固,并采用现浇混凝土浇筑为整体,组合形成路堑型装配式U型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U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制底板、第一预制边墙和第二预制边墙的底部设置现浇底板或托梁,并设置跨中加强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U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底板或托梁与所述支护桩通过支护桩环向锚固筋和支护桩插筋进行锚固,所述支护桩环向锚固筋与现浇底板或托梁平行设置,所述现浇底板与支护桩空隙通过现浇底板桩间混凝土进行封堵。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U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桩插筋从支护桩沿现浇底板或托梁方向呈发散状布设。7.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U型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生贵秦宝来苏伟崔维孝王俊杰曾祥高乐张帅窦鹏李婉荻
申请(专利权)人: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