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道面板及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4409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5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折叠式道面板及制造方法,折叠式道面板包括至少一个板组,板组上形成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板组包括第一单板、第二单板以及第三单板,第一单板和第二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体,第二单板和第三单板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体;第一折叠点和第二折叠点中一个位于板组的上表面、另一个位于板组的下表面;通过绕第一折叠点翻转第一单板和第二单板以及绕第二折叠点翻折第二单板和第三单板使板组在折叠和展开状态下切换,板组折叠状态下第一单板、第二单板以及第三单板平铺,第一单板、第二单板以及第三单板堆叠。本申请具有在施工摊铺道路时,能够将板组展开平铺,无需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施工效率较高的效果。施工效率较高的效果。施工效率较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式道面板及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路面施工
,特别地,涉及一种折叠式道面板及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技术中道面板多采用混凝土结构,现浇混凝土道路需要进行大量的施工工作,包括挖掘、模板制作、钢筋加工、混凝土浇筑等等,因此施工周期较长。这在自然灾害抢险和战争时期等紧急情况下不利于快速修复道路。基于复合材料面板强度高、抗腐蚀性能与耐久性能优异、热膨胀系数与混凝土的相近等特性;同时,复合材料道面板具有抗弯曲强度高、抗冲击韧性强、材质轻、抗老化耐久性好、抢修铺装简便、抢修省时高效、能重复使用等优点,使其能够成为传统金属结构或混凝土结构道面板的代替方案。
[0003]但是目前复合材料道面板为了便于加工和运输条件,单板尺寸往往较小,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组合拼接,将小板拼接完成大板后再进行铺设,施工周期较长,不利于快速修复道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式道面板及制造方法,以解决道面板铺设施工周期较长的技术问题。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折叠式道面板,包括至少一个板组,板组上形成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板组包括第一单板、第二单板以及第三单板,第一单板和第二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体,第二单板和第三单板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体;第一连接体上设置有第一折叠点,以第一折叠点为界,第一连接体一端与第一单板连接,第一连接体另一端与第二单板连接;第二连接体上设置有第二折叠点,以第二折叠点为界,第二连接体一端与第二单板连接,第二连接体另一端与第三单板连接;第一折叠点和第二折叠点中一个位于板组的上表面、另一个位于板组的下表面;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均为柔性片状体,通过绕第一折叠点翻转第一单板和第二单板以及绕第二折叠点翻折第二单板和第三单板使板组在折叠和展开状态下切换,板组折叠状态下第一单板、第二单板以及第三单板平铺,第一单板、第二单板以及第三单板堆叠。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板组由多个单板拼接组成,在运输和存储时能够将板组翻转到折叠状态,使板组占用空间较小,在施工摊铺道路时,能够将板组展开平铺,覆盖面积较大,无需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施工效率较高;
[0007]第一连接体一端与第一单板之间贴合并连接,第一单板另一端与第二单板之间贴合并连接,使第一单板和第二单板之间只能绕第一折叠点转动,不会产生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运动,从而使第一单板和第二单板之间连接较为稳定;同理第二连接体一端与第二单板之间贴合并连接,第二单板另一端与第三单板之间贴合并连接,使第二单板和第三单板之间只能绕第二折叠点转动,不会产生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运动,从而使第二单板和第三单板之间连接较为稳定;
[0008]第一折叠点和第二折叠点中一个位于板组的上表面、另一个位于板组的下表面,使板组在折叠时第一单板和第三单板会转向第二单板的不同侧,进而使第一单板和第三单板之间不会相互干涉,堆叠状态下的第一单板、第二单板以及第三单板能够翻转到平行的状态,以便于更多的单板能堆叠在一起,提升堆叠的密度,进而更节省空间。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上表面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一下表面段,第一折叠点位于第一上表面段和第一连接段之间;第一上表面段与第一单板上表面连接,第一下表面段与第二单板下表面连接,第一连接段与第二单板的侧壁连接,或,第一上表面段与第二单板上表面连接,第一下表面段与第一单板下表面连接,第一连接段与第一单板的侧壁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上表面段位于单板的上表面,第一下表面段位于单板的下表面,第一连接段连接第一上表面段进和第一下表面段,使第一单板和第二单板之间因为受外力产生剪切运动的趋势时,第一连接体能够更好地起到支撑作用,连接更加稳定。
[0011]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上表面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二下表面段,第二折叠点位于第二下表面段和第二连接段之间;第二上表面段与第二单板上表面连接,第二下表面段与第三单板下表面连接,第二连接段与第二单板的侧壁连接,或,第二上表面段与第三单板上表面连接,第二下表面段与第二单板下表面连接,第二连接段与第三单板的侧壁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上表面段位于单板的上表面,第二下表面段位于单板的下表面,第二连接段连接第二上表面段进和第二下表面段,使第二单板和第三单板之间因为受外力产生剪切运动的趋势时,第二连接体能够更好地起到支撑作用,连接更加稳定。
[0013]可选的,所述板组上形成有与折叠边垂直的左连接边和右连接边,左连接边靠近上表面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下台阶,右连接边靠近下表面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上台阶,相邻板组对应的上台阶和下台阶相互配合,并通过锁紧件固定。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台阶和下台阶配合,在相邻的板组之间产生错位的趋势时,上台阶和下台阶能够相互抵紧,进而能够提升相邻板组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0015]可选的,所述锁紧件包括预埋螺母、上螺柱以及下螺套;预埋螺母预埋在下台阶内;下螺套包括与下台阶抵紧的下定位板和与预埋螺母螺纹配合的套管部;上螺柱包括与上台阶抵紧的上定位板和与套管部螺纹配合的螺柱部。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螺柱和下螺套之间螺纹配合能够使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夹紧上台阶和下台阶,同时起到定位作用,使上台阶和下台阶之间不会分离;下螺套和预埋螺母螺纹连接,通过下螺套和预埋螺母螺纹配合以及上螺柱与下螺套螺纹配合实现双重螺纹锁紧,能够起到防松的作用。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单板、第二单板以及第三单板上均预设有锚固孔,板组折叠状态下,第一单板、第二单板以及第三单板上的锚固孔重合。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铺设道面板时,通过在锚固孔中穿设螺栓的方式对单板进行固定,在储存和运输时,能够在重合的锚固孔内穿设杆体以便对折叠状态下的板组进行固定。
[0019]可选的,所述第一单板、第二单板以及第三单板均包括多个玻璃纤维布层和玄武岩纤维布层,玻璃纤维布层和玄武岩纤维布层交替设置,玻璃纤维布层和玄武岩纤维布层之间设置有树脂层。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璃纤维布能够加强强度和耐久性,以提高其抗拉强度和耐久性,玄武岩纤维布是一种高强度、高温度耐受性的材料,可以提高抗震性和耐久性,多层玻璃纤维布层和玄武岩纤维布交错设置能够使单板具有足够的强度。
[0021]可选的,所述上台阶与下台阶厚度均为第一单板厚度的一半。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相邻的板组在连接后整体能够保持平整。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折叠式道面板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剪裁玻璃纤维布和玄武岩纤维布,并将玻璃纤维布和玄武岩纤维布交替叠放在模具上;通过真空灌注方式将热固性树脂灌注到玻璃纤维布和玄武岩纤维布之间,形成道面板单板;使用乙烯纤维布连接多个沿纵列排布的道面板单板,形成道面板板组;采用紧固件连接多个沿横列排布的道面板板组,形成折叠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道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板组(1),板组(1)上形成有用于承载的上表面和用于与路基接触的下表面,板组(1)包括第一单板(11)、第二单板(12)以及第三单板(13),第一单板(11)和第二单板(12)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体,第二单板(12)和第三单板(13)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体;第一连接体上设置有第一折叠点(2),以第一折叠点(2)为界,第一连接体一端与第一单板(11)贴合并连接,第一连接体另一端与第二单板(12)贴合并连接;第二连接体上设置有第二折叠点(3),以第二折叠点(3)为界,第二连接体一端与第二单板(12)贴合并连接,第二连接体另一端与第三单板(13)贴合并连接;第一折叠点(2)和第二折叠点(3)中一个位于板组(1)的上表面、另一个位于板组(1)的下表面;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均为柔性片状体,通过绕第一折叠点(2)翻转第一单板(11)和第二单板(12)以及绕第二折叠点(3)翻折第二单板(12)和第三单板(13)使板组(1)在折叠和展开状态下切换,板组(1)折叠状态下第一单板(11)、第二单板(12)以及第三单板(13)平铺,第一单板(11)、第二单板(12)以及第三单板(13)堆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道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上表面段(41)、第一连接段(42)和第一下表面段(43),第一折叠点(2)位于第一上表面段(41)和第一连接段(42)之间;第一上表面段(41)与第一单板(11)上表面连接,第一下表面段(43)与第二单板(12)下表面连接,第一连接段(42)与第二单板(12)的侧壁连接;或,第一上表面段(41)与第二单板(12)上表面连接,第一下表面段(43)与第一单板(11)下表面连接,第一连接段(42)与第一单板(11)的侧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道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上表面段(51)、第二连接段(52)和第二下表面段(53),第二折叠点(3)位于第二下表面段(53)和第二连接段(52)之间;第二上表面段(51)与第二单板(12)上表面连接,第二下表面段(53)与第三单板(13)下表面连接,第二连接段(52)与第二单板(12)的侧壁连接;或,第二上表面段(51)与第三单板(13)上表面连接,第二下表面段(53)与第二单板(12)下表面连接,第二连接段(52)与第三单板(13)的侧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道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组(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飞香李再轲任治国金伟光彭旋丁一帆刘世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