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堤下路反滤排水导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3866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堤下路反滤排水导渗结构,包括堤防、道路路面、道路路基和导渗结构,所述堤防的坊体后部铺设有道路路面,且道路路面下方铺设有道路路基,所述道路路基内填入设置有导渗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堤后道路建设对堤防渗流产生较大不利影响的路段,参照反滤排水分层结构设置,在原路基结构中插入一层反滤导渗结构层,并作为路基的一部分按照路基的压实度要求进行夯实,从而将堤身内的渗水安全稳定排出,有效解决水利部门关注的堤防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也保障道路工程对路基的技术要求,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多层次对堤身渗水进行收集,各层次之间有明确的坡度、区位和材料特性要求。特性要求。特性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堤下路反滤排水导渗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防洪堤下路导渗
,特别涉及一种堤下路反滤排水导渗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防洪堤是指为了防止河流泛滥而建的堤坝。防洪堤在几百年前就已出现,防洪堤通常就是一堆泥土,土堆呈长条形,有时会沿河流、湖泊或海洋绵延数公里。
[0003]目前对于防洪堤的堤下路在建设时通常采取堤后护堤地砂石反滤盖重结构,其铺设于护堤地地表,从下至上共分四层,分别为粗砂层、极粗砂层、极细砂层和压盖小卵石层,予以保护。其作用原理主要是针对堤基内的渗流承压水,利用从粗到细的反滤级配,使渗水流速逐步降低,并将随渗水流动的堤基砂土维持在堤基内,防止堤基发生渗透破坏。
[0004]但上述堤下路反滤盖重结构存在以下缺点与不足:1、此种结构适应性较弱,其必须在堤后表面铺设,占用堤后土地面积,对于堤后有道路等建设时,将出现建筑物交叉矛盾的现象,对于土地开发建设的适应性不强;2、渗水收集效率较低,主要是被动的保护堤防在渗流稳定下的安全问题,无法主动收集堤基渗水,降低堤防渗流的比降及压力;3、堤基渗水情况不易观察监测,此结构主要是铺设在地表覆盖层以上,对于堤基部分渗流监测不方便,需利用附属监测设施进行监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一种堤下路反滤排水导渗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堤下路反滤排水导渗结构,本技术针对堤后道路建设对堤防渗流产生较大不利影响的路段,参照反滤排水分层结构设置,在原路基结构中插入一层反滤导渗结构层,并作为路基的一部分按照路基的压实度要求进行夯实,从而将堤身内的渗水安全稳定排出,有效解决水利部门关注的堤防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也保障道路工程对路基的技术要求,并且本技术采用多层次对堤身渗水进行收集,渗水从堤身至检查井内需经过一系列的过滤、防护,各层次之间有明确的坡度、区位和材料特性要求,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堤下路反滤排水导渗结构,包括堤防、道路路面、道路路基和导渗结构,所述堤防的坊体后部铺设有道路路面,且道路路面下方铺设有道路路基,所述道路路基内填入设置有导渗结构,所述道路路面下方的道路路基由上层路基和下层路基铺设组成,所述导渗结构的复合土工膜、中粗砂层、级配碎石层和复合土工底膜设置在上层路基和下层路基之间,所述道路路面表面远离道路路基的路面层处建造有穿过上层路基、复合土工膜、中粗砂层、级配碎石层、复合土工底膜和下层路基的检查井,所述导渗结构的钢塑软式透水管在中粗砂层内沿坡度倾斜穿过下层路基延伸进入检查井内部。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下层路基表面依次铺设复合土工底膜、中粗砂层、复合土工膜和上
层路基,且中粗砂层内包裹有级配碎石层;下层路基为复合土工底膜、中粗砂层、复合土工膜和上层路基提供支撑,并且中粗砂层内可以包裹级配碎石层。
[0009]进一步地,所述导渗结构深入堤防底部;导渗结构可以在堤防底部起到导渗作用。
[0010]进一步地,所述钢塑软式透水管沿百分之一的坡度延伸至检查井内部;倾斜的钢塑软式透水管可以伸入检查井内集水。
[0011]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土工底膜和复合土工膜的膜体材质厚度相同;复合土工底膜和复合土工膜可以取用同一种膜进行分裁铺设。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的反滤排水导渗结构的适应性更强,不占用堤后土地,可置于构筑物底部,能够避免出现交叉矛盾的现象,推进地块开发建设,同时导渗结构采用的填料可与道路路基填料相适应,对道路结构和路基功能产生的影响较小。
[0014]2、本技术的反滤排水导渗结构对堤防渗流安全保护更有效,由于导渗结构前端深入地基内,能够有效降低堤身渗流溢出点的比降,并将堤身渗水通过多层渗流防护结构安全稳定的收集至检查井内,便于检查堤身渗流情况。
[0015]3、本技术的反滤排水导渗的结构型式简洁明了,材料为常用的砂石填料,能够与道路路基同步施工、同步发挥作用,有效缩短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堤防安全加固处理和防渗处理的投资。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堤下路反滤排水导渗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堤防;2、道路路面;3、道路路基;4、导渗结构;5、路面层;6、检查井;7、上层路基;8、下层路基;9、复合土工膜;901、复合土工底膜;10、中粗砂层;11、级配碎石层;12、钢塑软式透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9]如图1所示,一种堤下路反滤排水导渗结构,包括堤防1、道路路面2、道路路基3和导渗结构4,所述堤防1的坊体后部铺设有道路路面2,且道路路面2下方铺设有道路路基3,所述道路路基3内填入设置有导渗结构4,所述道路路面2下方的道路路基3由上层路基7和下层路基8铺设组成,所述导渗结构4的复合土工膜9、中粗砂层10、级配碎石层11和复合土工底膜901设置在上层路基7和下层路基8之间,所述道路路面2表面远离道路路基3的路面层5处建造有穿过上层路基7、复合土工膜9、中粗砂层10、级配碎石层11、复合土工底膜901和下层路基8的检查井6,所述导渗结构4的钢塑软式透水管12在中粗砂层10内沿坡度倾斜穿过下层路基8延伸进入检查井6内部。
[0020]其中,所述下层路基8表面依次铺设复合土工底膜901、中粗砂层10、复合土工膜9和上层路基7,且中粗砂层10内包裹有级配碎石层11;下层路基8为复合土工底膜901、中粗砂层10、复合土工膜9和上层路基7提供支撑,并且中粗砂层10内可以包裹级配碎石层11。
[0021]其中,所述导渗结构4深入堤防1底部;导渗结构4可以在堤防1底部起到导渗作用。
[0022]其中,所述钢塑软式透水管12沿百分之一的坡度延伸至检查井6内部;倾斜的钢塑软式透水管12可以伸入检查井6内集水。
[0023]其中,所述复合土工底膜901和复合土工膜9的膜体材质厚度相同;复合土工底膜901和复合土工膜9可以取用同一种膜进行分裁铺设。
[002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堤下路反滤排水导渗结构,本技术可分为堤防1、堤后道路路面2、道路路基3、导渗结构4共4大部分,其中堤后道路路面2在堤防1后部,道路路基3在道路路面2下部,导渗结构4在道路路基3内部,且与道路路面2之间有至少0.5m厚的道路路基3,导渗结构4要深入堤防1底部,堤防1主要功能是拦挡洪水,保护堤后设施防洪安全;堤后道路路面2主要功能是保证车辆高速、安全且舒适的行驶;道路路基3的功能是承受堤后道路路面2的重力,及由道路路面2传递而来的行车荷载,维持道路路面2的稳定运行;导渗结构4的作用是降低堤防1渗流溢出点的渗透比降,收集堤防1的渗水,维持堤防1的安全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堤下路反滤排水导渗结构,包括堤防(1)、道路路面(2)、道路路基(3)和导渗结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堤防(1)的坊体后部铺设有道路路面(2),且道路路面(2)下方铺设有道路路基(3),所述道路路基(3)内填入设置有导渗结构(4),所述道路路面(2)下方的道路路基(3)由上层路基(7)和下层路基(8)铺设组成,所述导渗结构(4)的复合土工膜(9)、中粗砂层(10)、级配碎石层(11)和复合土工底膜(901)设置在上层路基(7)和下层路基(8)之间,所述道路路面(2)表面远离道路路基(3)的路面层(5)处建造有穿过上层路基(7)、复合土工膜(9)、中粗砂层(10)、级配碎石层(11)、复合土工底膜(901)和下层路基(8)的检查井(6),所述导渗结构(4)的钢塑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少鹏韦伟光顾富星郭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灏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