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间氧气罐转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3728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间氧气罐转运车,包括第一转运单元和第二转运单元,第一转运单元和第二转运单元之间利用多根连接杆整合成一体;第一转运单元和第二转运单元结构相同,均包括承载台,承载台中间上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隔离柱和第二隔离柱,第一隔离柱和第二隔离柱上部之间固定安装有承载柱,承载柱中间设置有固定柱台;承载台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弧形座。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根据需要,可以利用连接杆组件多个第一转运单元和第二转运单元来移动使用,且可以在两侧的拉动板中,通过拉动孔中系绳拉动,或者利用其他动力机构来拖到,提升运转氧气罐效率。气罐效率。气罐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间氧气罐转运车


[0001]本技术属于氧气罐运输
,具体涉及一种车间氧气罐转运车。

技术介绍

[0002]氧气罐在车间生产中经常使用,无论是空罐还是装满氧气,这些氧气罐的转运都是一个问题,虽然有专门的车辆进行转运,但因为车间不适合机动车辆运行的角落,就不适合车辆来运送,就需要提供合适的转运车了。一般的人力车大多是普通的推车,针对专门的氧气罐搬运,存在不足,比如,容易滚动,不适合多层放置,也不能上下推动,增加了氧气罐转运的难度,对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0003]在专利CN202210002905.7中提供了一种基于冷库的柔性组盘的自动拣选搬运系统,包括移动小车和机器人,机器人设有相机模块、扫码模块、箱体夹具、货物夹具以及控制模块,货物夹具包括柔性夹具和吸盘夹具;控制模块分别控制箱体夹具和货物夹具,其中在目标物为箱体时控制箱体夹具夹持箱体,在目标物为货框时根据目标物品内部的货物品类选择控制柔性夹具或吸盘夹具夹持货框内货物。本专利技术通过箱体夹具对整箱货物进行夹取、通过柔性夹具在货框内夹持瓶罐类货物或其他上部不规则货物,或者通过吸盘夹具对货框内块状货物直接吸附,对多种不同的货物进行夹取组成复杂货物订单,避免货物托盘反复出入库,提高货物拣选效率,节省人工,降低劳动强度。该系统主要针对货物进行处理,不能用于瓶罐的转运,因此,有必要根据需要提供一种合适的瓶罐转运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间氧气罐转运车,以便克服上述不足,更好地针对车间氧气罐进行转运,方便根据需要使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车间氧气罐转运车,包括第一转运单元和第二转运单元,第一转运单元和第二转运单元之间利用多根连接杆整合成一体;第一转运单元和第二转运单元结构相同,均包括承载台,承载台中间上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隔离柱和第二隔离柱,第一隔离柱和第二隔离柱上部之间固定安装有承载柱,承载柱中间设置有固定柱台;承载台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弧形座,弧形座中间均设有空腔,空腔中分别安装有第一转动块和第二转动块;第一转动块和第二转动块中间均设有空腔,空腔中设有活动安装块,活动安装块中均设有转动轴,转动轴两端设置在第一转动块和第二转动块中的空腔侧面上;活动安装块上均设有卡柱连接座,卡柱连接座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柱和第二卡柱,第一卡柱和第二卡柱另一端均利用固定螺柱固定安装在固定柱台的侧面上。
[0007]进一步地,承载台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拉动板,拉动板中均设有两个拉动孔。
[0008]进一步地,承载台的前后侧面中均设有连接通孔,连接杆设置在连接通孔中。
[0009]进一步地,承载台下部四周分别固定安装有万向移动轮。
[0010]进一步地,承载台上表面上设有多个弧形面。
[0011]进一步地,弧形座中均设有通孔,通孔中均设有转动块安装轴,第一转动块和第二转动块下部均分别活动连接在转动块安装轴上。
[0012]该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技术装置根据需要,可以利用连接杆组件多个第一转运单元和第二转运单元来移动使用,且可以在两侧的拉动板中,通过拉动孔中系绳拉动,或者利用其他动力机构来拖到,提升运转氧气罐效率。在该装置中,将需要运转的氧气罐放入在承载台上的弧形面即可,放入前,可以把四周的第一卡柱和第二卡柱打开,并转动,直到第一卡柱和第二卡柱另一端靠在地面上,便于氧气罐沿着第一卡柱和第二卡柱推到承载台上,便于向上推动或者向下移动氧气罐,减少搬运氧气罐的难度。整个装置中,可以针对较短的瓶罐采用单个单元进行转运,也方便调节连接杆在第一转运单元和第二转运单元之间的距离,实现针对较长的氧气罐的搬运。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标记说明:1、第一转运单元;2、第二转运单元;3、连接杆;4、第一转动块;5、第一卡柱;6、承载柱;7、第一隔离柱;8、固定柱台;9、固定螺柱;10、第二隔离柱;11、第二卡柱;12、卡柱连接座;13、活动安装块;14、第二转动块;15、转动轴;16、转动块安装轴;17、万向移动轮;18、承载台;19、弧形面;20、拉动孔;21、拉动板;22、连接通孔;23、弧形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技术。
[0019]实施例
[0020]如图1至4所示的车间氧气罐转运车,包括第一转运单元1和第二转运单元2,第一转运单元1和第二转运单元2之间利用多根连接杆3整合成一体;第一转运单元1和第二转运单元2结构相同,均包括承载台18,承载台18中间上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隔离柱7和第二隔离柱10,第一隔离柱7和第二隔离柱10上部之间固定安装有承载柱6,承载柱6中间设置有固定柱台8;承载台18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弧形座23,弧形座23中间均设有空腔,空腔中分别安装有第一转动块4和第二转动块14;第一转动块4和第二转动块14中间均设有空腔,空腔中设有活动安装块13,活动安装块13中均设有转动轴15,转动轴15两端设置在第一转动块4和第二转动块14中的空腔侧面上;活动安装块13上均设有卡柱连接座12,卡柱连接座12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柱5和第二卡柱11,第一卡柱5和第二卡柱11另一端均利用固定螺柱9固定安装在固定柱台8的侧面上。该技术中,承载台18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拉动板21,拉动板21中均设有两个拉动孔20。承载台18的前后侧面中均设有连接通孔22,连接杆3设置在连接通孔22中。承载台18下部四周分别固定安装有万向移动轮17。承载台18上表面上设有多个弧形面19。弧形座23中均设有通孔,通孔中均设有转动块安装轴16,第一转动
块4和第二转动块14下部均分别活动连接在转动块安装轴16上。
[0021]该技术装置根据需要,可以利用连接杆3组件多个第一转运单元1和第二转运单元2来移动使用,且可以在两侧的拉动板21中,通过拉动孔20中系绳拉动,或者利用其他动力机构来拖到,提升运转氧气罐效率。在该装置中,将需要运转的氧气罐放入在承载台18上的弧形面19即可,放入前,可以把四周的第一卡柱5和第二卡柱11打开,并转动,直到第一卡柱5和第二卡柱11另一端靠在地面上,便于氧气罐沿着第一卡柱5和第二卡柱11推到承载台18上,第一卡柱5和第二卡柱11能转动,是因为该装置在四周的弧形座23位置设置了能转动的第二转动块14和活动安装块13,需要时候,只需要拉动第一卡柱5和第二卡柱11,下部的两级转动结构,能牵动第一卡柱5和第二卡柱11进行转动,便于向上推动或者向下移动氧气罐,减少搬运氧气罐的难度。同时弧形面19的设置也方便氧气管的稳定放置。当氧气罐两端靠在第一转运单元1和第二转运单元2上时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间氧气罐转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运单元(1)和第二转运单元(2),所述第一转运单元(1)和第二转运单元(2)之间利用多根连接杆(3)整合成一体;所述第一转运单元(1)和第二转运单元(2)结构相同,均包括承载台(18),所述承载台(18)中间上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隔离柱(7)和第二隔离柱(10),所述第一隔离柱(7)和第二隔离柱(10)上部之间固定安装有承载柱(6),所述承载柱(6)中间设置有固定柱台(8);所述承载台(18)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弧形座(23),所述弧形座(23)中间均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中分别安装有第一转动块(4)和第二转动块(14);所述第一转动块(4)和第二转动块(14)中间均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中设有活动安装块(13),所述活动安装块(13)中均设有转动轴(15),所述转动轴(15)两端设置在第一转动块(4)和第二转动块(14)中的空腔侧面上;所述活动安装块(13)上均设有卡柱连接座(12),卡柱连接座(12)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柱(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群仙李志辉付贵人张从孝陈龙平姜涛李汝云张杰刘刚刚赵开国张宇祥路道凯王陈官上凯李正伍发伟
申请(专利权)人:凉山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