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的线束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3708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用的线束支架,涉及线束支架领域。该汽车用的线束支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部设置有螺栓,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座,所述卡座的内部卡接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合页,所述合页的左侧与卡座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卡座的右侧开设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移动杆。该汽车用的线束支架,通过座、挤压块、合页、弹簧槽、第一弹簧、移动杆、侧板、通孔、限位杆、第二弹簧和压板之间的相互配合,达到可以更加方便的将线束进行限位,增加铺设效率,解决了目前汽车用的线束支架在进行线束限位时不够方便,使得线束铺设效率低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用的线束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线束支架
,具体为一种汽车用的线束支架。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线束产业链包括电线电缆、连接器、加工设备、线束制造和下游应用产业,线束应用非常广泛,可用在汽车、家用电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各种电子仪器仪表等方面,车身线束连接整个车身,大体形状呈H形,汽车线束在铺设过程中需要支架进行限位,使得线束排列更加整齐,目前汽车用的线束支架在进行线束限位时不够方便,使得线束铺设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用的线束支架,解决了目前汽车用的线束支架在进行线束限位时不够方便,使得线束铺设效率低的问题。
[0004]技术方案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汽车用的线束支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部设置有螺栓,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座,所述卡座的内部卡接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合页,所述合页的左侧与卡座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卡座的右侧开设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与弹簧槽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左侧与挤压块的右侧搭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侧板的左侧开设有与右侧相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左端与压板的右侧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簧位于限位杆的表面套接。
[000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用的线束支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09]该汽车用的线束支架,通过座、挤压块、合页、弹簧槽、第一弹簧、移动杆、侧板、通孔、限位杆、第二弹簧和压板之间的相互配合,达到可以更加方便的将线束进行限位,增加铺设效率,解决了目前汽车用的线束支架在进行线束限位时不够方便,使得线束铺设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12]其中,1支撑板、2螺栓、3卡座、4挤压块、5合页、6弹簧槽、7第一弹簧、8移动杆、9侧
板、10通孔、11限位杆、12第二弹簧、13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如图1

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用的线束支架,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的内部设置有螺栓2,支撑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座3,卡座3的内部卡接有挤压块4,挤压块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合页5,合页5的左侧与卡座3的右侧固定连接,卡座3的右侧开设有弹簧槽6,弹簧槽6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移动杆8,移动杆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7,第一弹簧7的顶端与弹簧槽6的内顶壁固定连接,移动杆8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侧板9,侧板9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2,第二弹簧1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压板13,侧板9的左侧开设有与右侧相连通的通孔10,通孔10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杆11,限位杆11的左端与压板13的右侧固定连接,第二弹簧12位于限位杆11的表面套接,压板13的左侧与挤压块4的右侧搭接。
[0014]工作原理:将压板13向右拉动并将侧板9向上拉动,将挤压块4从卡座3的内部向右翻出,将线束全部放入卡座3的内部,将挤压块4向左翻转将线束卡紧,随后将侧板9放开,使得第一弹簧7推动移动杆8向下移动,移动杆8带动侧板9向下移动,使得压板13位于挤压块4的右方,最后将第二弹簧12放开,第二弹簧12推动压板13向左移动将挤压块4的右侧向左抵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的线束支架,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内部设置有螺栓(2),所述支撑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座(3),所述卡座(3)的内部卡接有挤压块(4),所述挤压块(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合页(5),所述合页(5)的左侧与卡座(3)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卡座(3)的右侧开设有弹簧槽(6),所述弹簧槽(6)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移动杆(8),所述移动杆(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7),所述第一弹簧(7)的顶端与弹簧槽(6)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8)的右端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西扬陈洪斌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宝华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