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波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3584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超声清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声波发生器,该发生器包括呈长方体结构的外壳、装设于外壳内电容组件、单片机、可调电感装置、第一散热装置以及第二散热装置,所述外壳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出风口以及与第一出风口间隔设置的进风口,所述外壳的后端开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散热装置位于第一出风口的内侧,所述第二散热装置位于第二出风口的内侧;所述可调电感装置正对第一散热装置,所述单片机正对第二散热装置,所述电容组件位于单片机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声波发生器,解决了目前超声发生器散热较差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声波发生器


[0001]本技术涉及超声清洗
,具体涉及一种超声波发生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超声波发生器,主要由超声波发生器和超声波换能器组成,超声波发生器又称超声波驱动电源、电子箱、超声波控制器,是大功率超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超声波发生器作用是把市电转换成与超声波换能器相匹配的高频交流电信号,驱动超声波换能器工作。
[0003]现阶段,超声波发生器在工作过程中,高负荷运作产生高频交流电信号,并产生大量的热量,而现有的散热方式大都通过单个散热装置进行外壳内部的热量排出,这种单一的散热方式,使得对超声波发生器的散热效果较差,对超声波发生器的使用产生影响,降低了装置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声波发生器,解决了目前超声发生器散热较差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超声波发生器,包括呈长方体结构的外壳、装设于外壳内电容组件、单片机、可调电感装置、第一散热装置以及第二散热装置,所述外壳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出风口以及与第一出风口间隔设置的进风口,所述外壳的后端开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散热装置位于第一出风口的内侧,所述第二散热装置位于第二出风口的内侧;
[0007]所述可调电感装置正对第一散热装置,所述单片机正对第二散热装置,所述电容组件位于单片机的一侧。
[0008]其中,所述可调电感装置包括底板、驱动电机、电感本体、第一磁芯、第二磁芯、联动组件以及反馈电路,所述驱动电机装设于底板,所述第一磁芯以及第二磁芯分别插入电感本体的两端,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联动组件驱动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同时靠近或同时远离;所述电感本体用于与超声系统形成谐振电路,反馈电路用于检测谐振电路当前的声阻大小;所述外壳的前端设置有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当前的声阻大小。
[0009]其中,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滑台、第二滑台、圆杆、第一螺母以及第二螺母,所述第一滑台及第二滑台滑动设置于底板,所述圆杆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驱动连接,所述圆杆间隔设置有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以及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母与第一螺纹螺接,所述第二螺母与第二螺纹螺接;所述第一螺母以及第一磁芯均设置于第一滑台,所述第二螺母以及第二磁芯均设置于第二滑台。
[0010]其中,所述底板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滑台抵触的第一接触传感器以及用于与第二滑台抵触的第二接触传感器。
[0011]其中,所述反馈电路包括占空比调节电路以及电感量匹配调节电路;占空比调节
电路,用于接收、整流市电的电流信号以及接收单片机发送的电压信号,将电压信号与电流信号相除得到声阻信号,并将该声阻信号发送回单片机;电感量匹配调节电路,用于接收单片机发送的控制信号,并控制可调电感构造的电感进行大小调节。
[0012]其中,所述占空比调节电路包括运放整流模块、阻抗变换跟随模块以及声阻运算模块;所述运放整流模块包括运放IC1以及运放IC2,所述阻抗变换跟随模块包括运放IC3以及运放IC4,所述声阻运算模块包括运放IC5;所述运放IC1的同相输入端以及运放IC2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市电电连接,所述运放IC1的输出端以及运放IC2的输出端均与运放IC3的同相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运放IC3的反相输入端以及输出端均与运放IC5的反相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运放IC4的同相输入端与单片机的POWER

CTR端电连接,所述运放IC4的反相输入端以及输出端分别与单片机的POWER

PRO端以及运放IC5的同相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运放IC5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VPOWER端电连接。
[0013]其中,所述占空比调节电路还包括声阻运放模块,所述声阻运放模块包括运放IC6,所述运放IC6的同相输入端与运放IC5的输出端以及单片机的VPOWER端电连接,所述运放IC6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VPOWER1端电连接。
[0014]其中,所述占空比调节电路还包括跟随处理显示模块,所述跟随处理显示模块还包括运放IC7,所述运放IC7的同相输入端与运放IC6的输出端以及单片机的VPOWER端电连接,所述运放IC7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单片机

VPOWER端电连接。
[0015]其中,所述电感量匹配调节电路包括驱动芯片U2,所述驱动芯片U2的AIN端与单片机的AIN端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2的BIN端与单片机的BIN端电连接,所述电机的正极与芯片U2的AOUT端电连接,所述电机的负极与芯片U2的BOUNT端电连接。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的一种超声波发生器,在外壳的一侧设置第一散热装置以及第一出风口,同时在外壳的后端设置第二散热装置以及第二出风口,通过第一散热装置以及第二散热装置将外壳内的空气从外壳经第一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抽出,使得在进风口、第一出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在外壳内部形成两个风道,从而形成超声发生器内的良好散热,保证装置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0018]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图。
[0021]图3为可调电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可调电感装置的爆炸图。
[0023]图5为反馈电路的部分电路原理图。
[0024]图6为反馈电路的部分电路原理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外壳
‑‑
100,电容组件
‑‑
101,单片机
‑‑
102,可调电感装置
‑‑
103,第一散热装置
‑‑
104,第二散热装置
‑‑
105,第一出风口
‑‑
106,进风口
‑‑
107,第二出风口
‑‑
108,显示模块
‑‑
109,
[0027]底板
‑‑
200,驱动电机
‑‑
201,电感本体
‑‑
202,第一磁芯
‑‑
203,第二磁芯
‑‑
204,第一接触传感器
‑‑
205,第二接触传感器
‑‑
206,限位柱
‑‑
207,
[0028]联动组件
‑‑
300,第一滑台
‑‑
301,第二滑台
‑‑
302,圆杆
‑‑
303,第一螺母
‑‑
304,第二螺母
‑‑
305,第一螺纹
‑‑
306,第二螺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声波发生器,包括呈长方体结构的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设于外壳内电容组件、单片机、可调电感装置、第一散热装置以及第二散热装置,所述外壳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出风口以及与第一出风口间隔设置的进风口,所述外壳的后端开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散热装置位于第一出风口的内侧,所述第二散热装置位于第二出风口的内侧;所述可调电感装置正对第一散热装置,所述单片机正对第二散热装置,所述电容组件位于单片机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声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电感装置包括底板、驱动电机、电感本体、第一磁芯、第二磁芯、联动组件以及反馈电路,所述驱动电机装设于底板,所述第一磁芯以及第二磁芯分别插入电感本体的两端,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联动组件驱动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同时靠近或同时远离;所述电感本体用于与超声系统形成谐振电路,反馈电路用于检测谐振电路当前的声阻大小;所述外壳的前端设置有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当前的声阻大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声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滑台、第二滑台、圆杆、第一螺母以及第二螺母,所述第一滑台及第二滑台滑动设置于底板,所述圆杆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驱动连接,所述圆杆间隔设置有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以及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母与第一螺纹螺接,所述第二螺母与第二螺纹螺接;所述第一螺母以及第一磁芯均设置于第一滑台,所述第二螺母以及第二磁芯均设置于第二滑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声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滑台抵触的第一接触传感器以及用于与第二滑台抵触的第二接触传感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声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电路包括占空比调节电路以及电感量匹配调节电路;占空比调节电路,用于接收、整流市电的电流信号以及接收单片机发送的电压信号,将电压信号与电流信号相除得到声阻信号,并将该声阻信号发送回单片机;电感量匹配调节电路,用于接收单片机发送的控制信号,并控制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小翔阎先锋王少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声索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