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轴承改进降噪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3423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轴承改进降噪结构,包括轴承杆和后端轴承,所述轴承杆的后端设置有前轴承机构,所述前轴承机构的后端安装有游隙轴承,且游隙轴承的后端设置有电机轴承,所述后端轴承安装于电机轴承的后端,所述后端轴承的后端设置有后端游隙轴承。该电机轴承改进降噪结构,前轴承机构和游隙轴承在安装后和使用过程中都应进行调整,通过使用过程中的调整,避免补偿轴承磨损所引起的轴承游隙的增大,便于组装的前轴承机构和游隙轴承进行拆卸,内置轴通过游隙调整柱螺纹组装在游隙轴承上,使用者可对游隙轴承和内置轴进行拆卸更换,电机轴承采用可调的游隙轴承,根据电机轴承进行补偿轴承磨损调整。承进行补偿轴承磨损调整。承进行补偿轴承磨损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轴承改进降噪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轴承
,具体为一种电机轴承改进降噪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将传动轴放平,轴承内外圈垂直,转动轴,同时观察滚子运动状态,是滚动还是滑动,若有4、5颗滚子处于滑动状态,说明轴向间隙过大;若所有滚子处于滚动状态,说明间隙过小;若有2、3颗滚子处于滑动状态则比较理想,将多种调整手段相结合、对比,如果都满足要求,则准确性和可靠性将得到提高,电机轴承游隙过大,导致电机轴承噪音。
[0003]市场上的电机轴承难以采用可调的游隙轴承,难以根据电机轴承进行补偿轴承磨损调整,补偿轴承磨损所引起的轴承游隙的增大,导致电机轴承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轴承改进降噪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市场上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轴承改进降噪结构,包括轴承杆和后端轴承,所述轴承杆的后端设置有前轴承机构,所述前轴承机构的后端安装有游隙轴承,且游隙轴承的后端设置有电机轴承,所述后端轴承安装于电机轴承的后端,所述后端轴承的后端设置有后端游隙轴承,且后端游隙轴承的后端安装有游隙调整机构,所述前轴承机构包括内置轴和游隙调整柱,且内置轴的后端设置有游隙调整柱。
[0006]进一步的,所述轴承杆与前轴承机构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前轴承机构与游隙轴承之间为螺纹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轴承与后端轴承之间为焊接连接,且后端轴承与后端游隙轴承之间为活动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后端游隙轴承与游隙调整机构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游隙调整机构内部呈圆弧结构。
[0009]进一步的,所述内置轴与游隙调整柱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内置轴通过游隙调整柱与游隙轴承构成拆卸结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游隙调整机构包括轴承柱和降噪游隙轴承,且轴承柱的下方设置有降噪游隙轴承。
[0011]进一步的,所述轴承柱与降噪游隙轴承之间为固定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电机轴承改进降噪结构,前轴承机构和游隙轴承在安装后和使用过程中都应进行调整,通过使用过程中的调整,避免补偿轴承磨损所引起的轴承游隙的增大,便于组装的前轴承机构和游隙轴承进行拆卸。
[0013]1.本技术内置轴通过游隙调整柱螺纹组装在游隙轴承上,使用者可对游隙轴承和内置轴进行拆卸更换,电机轴承采用可调的游隙轴承,根据电机轴承进行补偿轴承磨损调整。
[0014]2.本技术轴承柱和降噪游隙轴承,通过后端游隙轴承安装在后端轴承,补偿轴承磨损所引起的轴承游隙的增大时,使用者可手动拆卸轴承柱和降噪游隙轴承进行更换,避免轴承游隙增大,降低电机轴承噪音。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前轴承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游隙调整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轴承杆;2、前轴承机构;201、内置轴;202、游隙调整柱;3、游隙轴承;4、电机轴承;5、后端轴承;6、后端游隙轴承;7、游隙调整机构;701、轴承柱;702、降噪游隙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1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机轴承改进降噪结构,包括轴承杆1和后端轴承5,轴承杆1的后端设置有前轴承机构2,前轴承机构2的后端安装有游隙轴承3,且游隙轴承3的后端设置有电机轴承4,后端轴承5安装于电机轴承4的后端,后端轴承5的后端设置有后端游隙轴承6,且后端游隙轴承6的后端安装有游隙调整机构7,前轴承机构2包括内置轴201和游隙调整柱202,且内置轴201的后端设置有游隙调整柱202,轴承杆1与前轴承机构2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前轴承机构2与游隙轴承3之间为螺纹连接,将轴承杆1固定连接前轴承机构2上,使得游隙轴承3螺纹连接安装在前轴承机构2后端,可将轴承杆1、前轴承机构2和游隙轴承3进行组装,前轴承机构2和游隙轴承3在安装后和使用过程中都应进行调整,通过使用过程中的调整,避免补偿轴承磨损所引起的轴承游隙的增大,便于组装的前轴承机构2和游隙轴承3进行拆卸,电机轴承4与后端轴承5之间为焊接连接,且后端轴承5与后端游隙轴承6之间为活动连接,将后端轴承5焊接连接在电机轴承4后端,使得后端游隙轴承6活动安装在后端轴承5上,便于可调的游隙轴承,通过后端游隙轴承6和后端轴承5进行组装,后端游隙轴承6与游隙调整机构7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游隙调整机构7内部呈圆弧结构,将内部呈圆弧结构的游隙调整机构7,通过固定连接方式安装在后端游隙轴承6后端,可调的游隙轴承,通过后端游隙轴承6和后端轴承5进行组装时,使得游隙调整机构7安装在后端轴承5上,内置轴201与游隙调整柱202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内置轴201通过游隙调整柱202与游隙轴承3构成拆卸结构,轴承杆1固定连接前轴承机构2上,游隙轴承3螺纹连接安装在前轴承机构2后端时,使得游隙调整柱202固定连接在内置轴201上,内置轴201通过游隙调整柱202螺纹组装在游隙轴承3上,使用者可对游隙轴承3和内置轴201进行拆卸更换,电机轴承采用可调的游隙轴承,根据电机轴承进行补偿轴承磨损调整。
[0021]实施例2
[0022]如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机轴承改进降噪结构,游隙调整机构7包括轴承柱701和降噪游隙轴承702,且轴承柱701的下方设置有降噪游隙轴承702,轴承柱701与降噪游隙轴承702之间为固定连接,可调的游隙轴承,通过后端游隙轴承6和后端轴承5进行组装时,游隙调整机构7安装在后端轴承5上时,使得轴承柱701固定连接在降噪游隙轴承702上,轴承柱701和降噪游隙轴承702,通过后端游隙轴承6安装在后端轴承5,
补偿轴承磨损所引起的轴承游隙的增大时,使用者可手动拆卸轴承柱701和降噪游隙轴承702进行更换,避免轴承游隙增大,降低电机轴承噪音。
[0023]综上,该电机轴承改进降噪结构,使用时,轴承杆1固定连接前轴承机构2上,游隙轴承3螺纹连接安装在前轴承机构2后端时,使得游隙调整柱202固定连接在内置轴201上,内置轴201通过游隙调整柱202螺纹组装在游隙轴承3上,游隙轴承3螺纹连接安装在前轴承机构2后端时,使得游隙调整柱202固定连接在内置轴201上,内置轴201通过游隙调整柱202螺纹组装在游隙轴承3上,使用者可对游隙轴承3和内置轴201进行拆卸更换,可调的游隙轴承,通过后端游隙轴承6和后端轴承5进行组装时,游隙调整机构7安装在后端轴承5上时,使得轴承柱701固定连接在降噪游隙轴承702上,轴承柱701和降噪游隙轴承702,通过后端游隙轴承6安装在后端轴承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轴承改进降噪结构,包括轴承杆(1)和后端轴承(5),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杆(1)的后端设置有前轴承机构(2),所述前轴承机构(2)的后端安装有游隙轴承(3),且游隙轴承(3)的后端设置有电机轴承(4),所述后端轴承(5)安装于电机轴承(4)的后端,所述后端轴承(5)的后端设置有后端游隙轴承(6),且后端游隙轴承(6)的后端安装有游隙调整机构(7),所述前轴承机构(2)包括内置轴(201)和游隙调整柱(202),且内置轴(201)的后端设置有游隙调整柱(2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轴承改进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杆(1)与前轴承机构(2)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前轴承机构(2)与游隙轴承(3)之间为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轴承改进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承(4)与后端轴承(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昌盛张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智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