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横编织机的沉降控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3115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横编织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横编织机的沉降控制结构,其包括沉降底板(1)和沉降三角件(2),还包括引导块(3),引导块(3)上设有行程槽(31),还包括滑块(4),滑块(4)的内端与行程槽(31)配合,滑块(4)的外端与沉降底板(1)上的竖直滑孔(11)配合,沉降三角件(2)与滑块(4)的外端端面固接;行程槽(31)至少有一条,每条行程槽(31)上配合有至少一个滑块(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多个沉降三角件,沉降三角件之间叠层设置,在有限的系统中心距之内,使沉降三角件的部分行程槽重合,大大增加行程槽的有效工作面,沉降三角行程槽能有效与沉降片接触,增加沉降片的稳定性。增加沉降片的稳定性。增加沉降片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横编织机的沉降控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横编织机
,尤其涉及了一种横编织机的沉降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横编织机在编织过程中,沉降三角结构的稳定性会影响沉降片的工作效率,目前常用的沉降三角结构,单个系统对应的沉降三角数量只有一个或两个,由于系统中心距的限制沉降三角有效工作面小,上述沉降三角在位移时系统中心对应的沉降三角无法有效与沉降片接触,在编织时影响沉降片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横编织机的沉降控制结构。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5]一种横编织机的沉降控制结构,包括沉降底板和沉降三角件,还包括安装在沉降底板内侧并可左右移动的引导块,引导块上设有行程槽,行程槽为弯折的槽,还包括滑块,滑块的内端与行程槽配合,滑块的外端与沉降底板上的竖直滑孔配合并沿其孔壁内上下滑动,沉降三角件与滑块的外端端面固接;行程槽至少有一条,每条行程槽上配合有至少一个滑块,沉降三角件和滑块一一配合。
[0006]作为优选,行程槽包括第一行程槽和第二行程槽,沉降三角件包括第一沉降三角件、第二沉降三角件、第三沉降三角件和第四沉降三角件;第一沉降三角件和第二沉降三角件均通过各自装配的滑块与第一行程槽配合,第三沉降三角件和第四沉降三角件均通过各自装配的滑块与第二行程槽配合。
[0007]作为优选,第一行程槽和第二行程槽为对称设置的横向行程槽。
[0008]作为优选,第一行程槽靠近第二行程槽的一侧为其内侧,第一行程槽的内至外侧分别依次连接有下行程长槽、过渡槽、上行程短槽、过渡槽、下行程短槽、过渡槽和上行程短槽。
[0009]作为优选,沉降三角件层叠排列并设有与相邻沉降三角件配合的移动槽,移动槽可供相邻沉降三角件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避免发生碰撞。
[0010]作为优选,移动槽为竖直槽或斜槽。
[0011]作为优选,引导块上固装有齿条,还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固装有与齿条配合的齿轮。
[0012]作为优选,还包括电机座和电机板,电机通过电机座和电机板与沉降底板连接。
[0013]作为优选,还包括压板、盖板和固定铁脚,引导块通过压板、盖板和固定铁脚与沉降底板连接。
[0014]作为优选,沉降底板的外侧固定有固定三角。
[0015]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用新型沉降控制结构,根据系统数量可设置多组沉降控制结构,每组沉降结构设置多个沉降三角件,在有限
的系统中心距内多组沉降三角件重叠安装,加大单个沉降三角件的有效工作面;本技术每个沉降三角件的部分行程槽重叠在一起,增加了行程槽的长度,增加了同时参与工作的沉降片数量,大大提高编织效率;本技术沉降控制结构,沉降三角件上下排列时,处于系统中心的沉降三角件能够与沉降片接触,使沉降片稳定进入工作状态,大大增加了编织功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引导块初始状态时引导块和滑块的配合图。
[0018]图3是引导块初始状态时的沉降三角件的状态图。
[0019]图4是引导块左移时引导块和滑块的配合图。
[0020]图5是引导块左移时的沉降三角件的状态图。
[0021]图6是引导块右移时引导块和滑块的配合图。
[0022]图7是引导块右移时的沉降三角件的状态图。
[0023]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沉降底板、2—沉降三角件、3—引导块、4—滑块、5—电机、6—固定三角、11—竖直滑孔、20—移动槽、21—第一沉降三角件、22—第二沉降三角件、23—第三沉降三角件、24—第四沉降三角件、31—行程槽、311—第一行程槽、312—第二行程槽、32—齿条、33—压板、34—盖板、35—固定铁脚、51—齿轮、52—电机座、53—电机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5]实施例1
[0026]一种横编织机的沉降控制结构,如图所示,包括沉降底板1和沉降三角件2,还包括安装在沉降底板1内侧并可左右移动的引导块3,引导块3上设有行程槽31,行程槽31为弯折的槽,还包括滑块4,滑块4的内端与行程槽31配合,滑块4的外端与沉降底板1上的竖直滑孔11配合并沿其孔壁内上下滑动,沉降三角件2与滑块4的外端端面固接;行程槽31至少有一条,每条行程槽31上配合有至少一个滑块4,沉降三角件2和滑块4一一配合。
[0027]行程槽31包括第一行程槽311和第二行程槽312,沉降三角件2包括第一沉降三角件21、第二沉降三角件22、第三沉降三角件23和第四沉降三角件24;第一沉降三角件21和第二沉降三角件22均通过各自装配的滑块4与第一行程槽3111配合,第三沉降三角件23和第四沉降三角件24均通过各自装配的滑块4与第二行程槽312配合。
[0028]第一行程槽311和第二行程槽312为对称设置的横向行程槽。
[0029]第一行程槽311靠近第二行程槽312的一侧为其内侧,第一行程槽311的内至外侧分别依次连接有下行程长槽、过渡槽、上行程短槽、过渡槽、下行程短槽、过渡槽和上行程短槽。
[0030]实施例2
[0031]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沉降三角件2层叠排列并设有与相邻沉降三角件2配合的移动槽20,移动槽20可供相邻沉降三角件2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避免发生碰撞。
[0032]移动槽20为竖直槽或斜槽。通过移动槽20的设置能使层叠的沉降三角件2纸件在移动的过程中避免发生碰撞。
[0033]本技术引导块3左右滑动,滑块4上的驱使轴承在行程槽3的下行程长槽、过渡槽、上行程短槽、过渡槽、下行程短槽、过渡槽和上行程短槽内上下滚动,从而带动滑块4和沉降三角件2上下移动。
[0034]本技术根据活动沉降三角的上下排列位置不同可执行三种不同的沉降动作:
[0035]动作一,引导块3处于初始位置,第一沉降三角件21和第四沉降三角件24所对应的两个个轴承均处于第一行程槽311靠近第二行程槽312中的下行程短槽内,第二沉降三角件22和第三沉降三角件23所对应的两个轴承均处于一行程槽311靠近第二行程槽312中的下行程长槽内,此时四个沉降三角件2均为下位;
[0036]动作二,引导块3向左移动,第一沉降三角件21、第二沉降三角件22、第四沉降三角件24所对应的轴承经过过渡导向槽到达上行程短槽内,第三沉降三角件23所对应的轴承始终处于下行程长槽,此时第一沉降三角件21、第二沉降三角件22、第四沉降三角件24为上位,第三沉降三角件23的行程槽为下位;
[0037]动作三,引导块3向右移动,第一沉降三角件21、第三沉降三角件23、第四沉降三角件24所对应的轴承经过过渡槽到达上行程短槽内,第二沉降三角件22所对应的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横编织机的沉降控制结构,包括沉降底板(1)和沉降三角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沉降底板(1)内侧并可左右移动的引导块(3),引导块(3)上设有行程槽(31),行程槽(31)为弯折的槽,还包括滑块(4),滑块(4)的内端与行程槽(31)配合,滑块(4)的外端与沉降底板(1)上的竖直滑孔(11)配合并沿其孔壁内上下滑动,沉降三角件(2)与滑块(4)的外端端面固接;行程槽(31)至少有一条,每条行程槽(31)上配合有至少一个滑块(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编织机的沉降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行程槽(31)包括第一行程槽(311)和第二行程槽(312),沉降三角件(2)包括第一沉降三角件(21)、第二沉降三角件(22)、第三沉降三角件(23)和第四沉降三角件(24);第一沉降三角件(21)和第二沉降三角件(22)均通过各自装配的滑块(4)与第一行程槽(311)配合,第三沉降三角件(23)和第四沉降三角件(24)均通过各自装配的滑块(4)与第二行程槽(312)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横编织机的沉降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行程槽(311)和第二行程槽(312)为对称设置的横向行程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横编织机的沉降控制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祥才夏丽芳肖祥能平正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桐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