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精养池塘养殖用水处理和循环利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3021 阅读:7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水产精养池塘养殖用水处理和循环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增氧措施,将污染物集中到中央排污口;②在中央排水口设置排污管道连通到排水闸闸门口;③使用抽水设备从抽水管道抽取池塘污水;④采用泡沫分离器分离污水;⑤采用臭氧发生器处理清水中病原体,处理后循环进入池塘使用,污水收集,进行生化处理,达标后排放。实施本技术的精养池塘可减少养殖用水使用量70-80%,减少污水排放量,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养殖产量,而且有利于切断病原体的水平传播途径,可用于鱼类,对虾、罗氏沼虾和蟹类等水产经济品种精养池塘养殖过程养殖过程的水处理和循环利用,有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为水产养殖领域,涉及。
技术介绍
我国是全球水产业第一大国,2002年水产品产量达4561. 8万吨,占全球产量40% 左右,其中海淡水养殖产量2907万吨,占总产量的64%,约占全球养殖产量近60%。对虾 养殖业是我国海水养殖支柱产业,1992年养殖面积超过14万公顷,产量22万吨,平均产量 每公顷1. 57吨。1993年开始对虾养殖产量开始下滑,1995年我国只有5万吨,平均单产 0. 36吨/公顷。1993年至1995年间,对虾养殖业年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病害成为我 国对虾养殖业最重要的制约因素。自1992年在福建和粤东暴发对虾病毒病,尤其是白斑综 合症(white spot syndrome,WSS),1993年流行全国以来,WSS已成为对虾养殖业最严重的 疾病。1993年至1995年三年间我国对虾养殖池塘WSS发生率90%以上,发病虾池对虾死 亡率接近100%。我国主要水产经济品种包括对虾、鱼类等养殖生产以池塘养殖为主体,采用“三塘 合一”的养殖模式,对虾、鱼类的摄食、排泄和活动在同一个池塘里完成。而传统对虾、鱼类 养殖模式是通过潮差大量换水的方式调控养殖池塘水质,一方面不能依据养殖状况进行全 人工调控水质,另一方没有经过处理水进行水体交换也加剧了疾病的传播和流行。养殖水 质全人工调控技术的缺乏,限制了水产养殖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高位池和地膜池等精养模 式主要采用沙滤,或者沙滤加中间蓄水池消毒处理病原,需要中间蓄水池,浪费大量人力、 物力和财力,在养殖过程中主要采用微生态制剂和化学药品处理,成本高,而且化学药品容 易造成残留,同时养殖过程中需要大量换水。目前管理良好的集约化、半集约化对虾养殖模式,使用营养配方合理的人工配合 饲料进行饲喂养殖对虾,饲料系数平均约为1.3,即养成Ikg的成品对虾需要投入1.3kg饲 料。而Ikg对虾仅有262. 75g干物质,1.3kg配合饲料有1144g干物质。以饲料系数1. 3 计算,每养成Ikg对虾,有881. 25g的饲料干物质变成了代谢产物进入了养殖水体环境中。 据研究,当平均温度为28°C时,从体重0. 02g的南美白对虾虾苗养成至体重20g的成虾,养 殖期间每个体的累积排泄和排出氮1086. 3mg,累积排泄和排出磷228. 7mg。集约化、半集约 化养殖模式进行对虾养殖生产,通常一年养殖2茬,每茬养殖90-130天,前期30天内基本 不换水,视情况适量添水,保持水深120-180cm。中期开始适量换水,一般每7_10天换水1 次,每次换水20% -30%。若以平均水深150cm计,每茬养殖110天,中后期每8. 5天换水 25%,则每公顷虾池每年养殖排放水量为1. 02 X 105m3,而2008年我国对虾养殖面积为40万 公顷左右,则当年向环境中所排放养殖废水共计约4. 08X101(lm3。因此,综合分析可知,对虾 养殖过程中不仅水资源消耗巨大,而且向环境所排放出的废水、废物数量惊人,影响了对虾 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是通过物 理的、化学、管理等结合起来的综合处理养殖用水达到循环使用的技术方法,能有效去除养 殖水中溶解态和悬浮态污染物的,可以将蛋白质等有机物在未被矿化成氨化物和其他有毒 物质前就已被去除,避免了有毒物质在水体中积累,而且可向养殖水体提供所必需的溶解氧, 对维护养殖水体生态环境有良好作用到减少鱼虾养殖用水使用量,零交换,隔绝外界病原体 的进入,减少病害的发生,减轻池塘有机负载,实施本技术鱼虾养殖用水处理量60-100m3/h, 可减少养殖用水使用量70-80 %,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养殖产量,而且水生生物生长快,规格 整齐,养殖产量高。可用于鱼类,对虾、罗氏沼虾和蟹类等水产经济品种精养池塘养殖过程养 殖用水的处理和循环利用,有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设置增氧机增氧,满足水产经济动物营养需求,同时要求池 塘水要形成环流,有利于溶解和悬浮的污染物集中到中央排污口,便于收集;在中央排水区 设置的PVC管道排污管道连通到排水闸闸门口 ;在闸门口设置一个PVC弯头,上插PVC管 道,采用水泵通过抽水管从排污管抽水到泡沫分离器;采用泡沫分离器进行泡沫分离,泡 沫分离器设有排水口,清水进入臭氧发生器,污水进入排水间门,经排水道进入污水处理设 施,经过生化处理达标后排放;采用臭氧发生器处理清水中的病原生物,臭氧发生器设有清 水口,清水进入养殖池塘后循环利用。本专利技术处理鱼虾养殖水,可减少养殖用水使用量70-80%,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养 殖产量,而且水生生物生长快,规格整齐,养殖产量高。可用于鱼类,对虾、罗氏沼虾和蟹类 等水产经济品种精养池塘养殖过程养殖用水的处理和循环利用,有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健康 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①2个面积为0. 23hm2,池深为2. 3m,水深1. 6m的凡纳滨对虾冬棚精养池塘,放苗 密度300万尾/hm2,产量为30000-37500kg/hm2,每个池塘配备底部充氧设施,同时在池塘四 角配备4-6台水车式增氧机1,养殖30天以后,开动水车式增氧机1形成环流,将污染物集 中到中央排污口 2 ;②每个池塘在中央排污口 2设置内径为26. 4cm的PVC管道排污管3连通到排水 闸闸门口 4 ;在闸门口 4设置一个内径为26. 4cm的PVC弯头,上插内径为26. 4cm的PVC管 道;③在2个池塘的排水闸门附近提坝上,配备功率为3kw,扬程为5m左右的抽水泵6 一台,从PVC管道中抽取池中水进入泡沫分离器4,抽水软管共用,消毒后可以自由转换到 每个池塘。④在2个池塘的排水闸门附近提坝上,配备功率为3kw的泡沫分离器7 —台和臭 氧发生器8 —台,泡沫分离器7设有排水口 9,泡沫分离器7分离污水,采用臭氧发生器8处理清水中病原体,清水经清水口 10然后循环流回池塘使用,分离的污水则收集到集污池经 过生化处理达标后排放。效率为60-100m7h ;—般5-7天,处理时间为24-48小时,视水质 污染情况调整处理时间,水质污染污染严重可以增加处理时间,水质状况良好可以减少处 理时间,一般池塘养殖水可保持80-100天稳定,不用从外海提水交换,减少白斑综合症病 毒等病原体的水平传播途径,减少病害的发生。而且水温稳定,避免交换外界海水,引起水 温变化,对虾产生应激发应,发生意外,排水软管共用,消毒后可以自由转换到每个池塘。实施例2①4个面积分别为0. 23hm2,池深为2. 5m,水深2. Om的斜带石斑鱼精养池塘,放苗 密度3万尾/hm2,产量为15000kg/hm2左右,在每个池塘四角配备4-6台水车式增氧机,养 殖60天以后,开动水车式增氧机1形成环流,将污染物集中到中央排污口 2 ;②每个池塘在中央排污口 2设置内径为26. 4cm的PVC管道排污管3连通到排水 闸闸门口 4 ;在闸门口 4设置一个内径为26. 4cm的PVC弯头,上插内径为26. 4cm的PVC管 道;③在4个池塘的排水闸门附近提坝上,配备功率为3kw,扬程为5m左右的抽水泵3 一台,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产精养池塘养殖用水处理和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①设置增氧机(1)增氧,满足水产经济动物营养需求,同时要求池塘水要形成环流,有利于溶解和悬浮的污染物集中到中央排污口(2),便于收集;②在中央排水区设置的PVC管道排污管(3)连通到排水闸闸门口(4);③在闸门口(4)设置一个PVC弯头,上插PVC管道,采用水泵(6)通过抽水管(5)从排污管抽水到泡沫分离器(7);④采用泡沫分离器(7)进行泡沫分离,清水进入臭氧发生器(8),污水进入排水闸门(4),经排水道进入污水处理设施,经过生化处理达标后排放,泡沫分离器(7)设有排水口(9);⑤采用臭氧发生器(8)处理清水中的病原生物,臭氧发生器(8)设有清水口(10),清水经清水口(10)进入养殖池塘后循环利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成波冯庭玉梁道栋曹剑香刘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