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2892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属于线缆领域,一种线缆,包括芯线、屏蔽层、以及地线,芯线外包覆有屏蔽层,地线位于芯线与屏蔽层之间,与屏蔽层电性连接,芯线包括至少一根导体和包覆于导体上的绝缘部,所述绝缘部的外侧壁具有限位空间,地线卡进限位空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线缆,通过限位空间的设置,对地线起到限位作用,不仅便于成型过程中对地线的包覆,而且避免成型后地线偏离。免成型后地线偏离。免成型后地线偏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


[0001]本技术属于线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缆。

技术介绍

[0002]二十一世纪是电子信息时代,通讯领域在不断扩大,随着电子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电子设备正在逐步往更小更薄方面发展。所以在电子设备中使用的线缆也需要更小更细。公开号为CN218414007U的一种线缆,其包括第一金属导体、第一绝缘体、第二金属导体以及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一绝缘体包括第一弧形面。所述第二绝缘体包括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一金属导体用以传输第一信号。所述第二金属导体用以传输第二信号。所述第一金属导体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金属导体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为S;在所述第一绝缘体和所述第二绝缘体相互接触的位置处,所述第一绝缘体和/或所述第二绝缘体设有变形面,所述第一弧形面所在的圆的外径和/或所述第二弧形面所在的圆的外径为D;其中,S/D≤0.99。如此设置,使本技术的线缆能够实现低模式转换,改良了高频特性。但是其引流线截面呈圆形,与屏蔽层的接触面积小,在成型过程中难以将地线限位在所需位置以进行包覆作业,而且也容易造成成型后地线的偏离。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线缆,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种缺陷。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线缆,包括芯线、屏蔽层、以及地线,芯线外包覆有屏蔽层,地线位于芯线与屏蔽层之间,与屏蔽层电性连接,芯线包括至少一根导体和包覆于导体上的绝缘部,所述绝缘部的外侧壁具有限位空间,地线卡进限位空间内。
[0006]优选地,还包括保护层,屏蔽层外包覆有保护层。
[0007]优选地,限位空间内沿绝缘部的长度方向贯穿绝缘部。
[0008]优选地,限位空间为弧形槽道。
[0009]优选地,芯线包括至少一根导体和包覆于导体上的绝缘体。
[0010]优选地,绝缘部包括绝缘体,绝缘体为一个,且将所有导体包覆在内,或导体为两个及以上,绝缘体与导体的数量一致,且每个绝缘体的内部均包覆有一个导体。
[0011]优选地,绝缘部还包括绝缘层,绝缘体外包覆有绝缘层。
[0012]优选地,绝缘体或绝缘层的外侧壁具有限位空间,地线卡进限位空间内。
[0013]优选地,限位空间为弧形槽道。
[0014]优选地,绝缘体的材质为FEP、PFA、ETFE、PE或PP,绝缘层的材质为PE、PP、发泡PP或PTFE。
[0015]优选地,屏蔽层为铝箔或铜箔。
[0016]优选地,保护层为麦拉层或阻燃PET层或阻燃PI层。
[0017]优选地,地线为一根或两根,地线为一根时,地线位于线缆中心线的任意一侧,地
线为两根时,两根地线分别设置于线缆中心线的两侧。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1、通过限位空间的设置,对地线起到限位作用,不仅便于成型过程中对地线的包覆,而且避免成型后地线偏离。
[0020]2、采用屏蔽层包覆地线的方式,提高屏蔽层与地线的接触面积,提高屏蔽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绝缘层和限位空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绝缘体和限位空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中的标记为:1

芯线,2

屏蔽层,3

地线,4

保护层,11

导体,12

绝缘体,13

绝缘层,5

限位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26]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7]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实施例一:
[0029]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线缆,包括芯线1、屏蔽层2、地线3、以及保护层4。
[0030]芯线1外包覆有屏蔽层2,屏蔽层2外包覆有保护层4,地线3位于芯线1与屏蔽层2之间,地线3与屏蔽层2电性连接,本实施例的地线3与屏蔽层2为接触式,当然了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焊接式等固定方式。本实施例的芯线包括两根导体11和包覆于导体11上的绝缘体12,绝缘体12外包覆有绝缘层13,地线3位于绝缘层13和屏蔽层2之间。采用屏蔽层包覆地线的方式,提高屏蔽层与地线的接触面积,提高屏蔽效果。本实施例的导体共2根,当然了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只包括1根导体。绝缘体12为分体式,共两个,且每个绝缘体12的内部均包覆有一个导体11。绝缘层13的左右两外侧壁均具有限位空间5,地线3卡进限位空间5内。限位空间5为弧形槽道,且沿绝缘层13的长度方向贯穿绝缘层13。通过限位空间5的设置,对地线3起到限位作用,不仅便于成型过程中对地线3的包覆,而且避免成型后地线3偏离。
[0031]本实施例的地线3共两根,两根地线3分别设置于线缆中心线的左右两侧。当然了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至具有一根地线3,地线3位于线缆中心线的任意一侧。
[0032]本实施的绝缘体12的材质为FEP,绝缘层13的材质为PE,屏蔽层2为铝箔,保护层4
为麦拉层,导体11为镀银铜,地线3为镀锡铜。
[0033]实施例二:
[0034]如图3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0035]本实施例的导体共2根,绝缘体12为一体式,共一个,绝缘体12将所有导体11包覆在内,且没有绝缘层13。绝缘体12的左右两外侧壁均具有限位空间5。限位空间5沿绝缘体12的长度方向贯穿绝缘体12。地线3位于绝缘体12和屏蔽层2之间。采用一体式的绝缘体12设计,更方便成型,也无需设置绝缘层13,一体式的绝缘体12便能够起到所需绝缘作用。
[0036]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线(1)、屏蔽层(2)、以及地线(3);所述芯线(1)外包覆有屏蔽层(2);所述地线(3)位于所述芯线(1)与屏蔽层(2)之间,与屏蔽层(2)电性连接;所述芯线(1)包括至少一根导体(11)和包覆于导体(11)上的绝缘部,所述绝缘部的外侧壁具有限位空间(5),所述地线(3)卡进所述限位空间(5)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层(4)所述屏蔽层(2)外包覆有保护层(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空间(5)内沿所述绝缘部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绝缘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空间(5)为弧形槽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部包括绝缘体(12);所述绝缘体(12)为一个,且将所有所述导体(11)包覆在内;或所述导体(11)为两个及以上,所述绝缘体(12)与所述导体(11)的数量一致,且每个所述绝缘体(12)的内部均包覆有一个所述导体(11)。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初陆海南熊海涛李杭
申请(专利权)人:安费诺电子装配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