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2836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级冷凝器,包括卧式筒体顶面固接四个顶管,四个所述顶管顶端分别连通四个换热管,所述卧式筒体内开设分离腔,所述分离腔内中部水平固接隔板,所述隔板一端固接收集口,所述卧式筒体靠近收集口一端固接油相出管,所述油相出管连通分离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两侧的换热管采用位于顶部的气相管实现气体连通,中部的换热管采用位于底部的气管进行气体连通,这样气体在四个换热管内流动则为折形形状,可以完全在四个换热管内流动,避免气体在中部的换热管内不流动的现象,提高中部换热管的利用率,提高中部换热管的冷凝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增设了挡液器解决了混合液流速,避免混合液流速过快导致分离不彻底的现象。象。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级冷凝器


[0001]本技术涉及冷凝器
,具体为一种多级冷凝器。

技术介绍

[0002]冷凝器,为制冷系统的机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多级冷凝器则是将多个冷凝器相互并接连通,多级冷凝器经常应用与工厂废气处理,其效果是将废气中混合物冷凝下来,混合物形成的冷凝水经过油液分离处理,达到净化废气的效果,但是目前厂区废气处理采用的多级冷凝器有以下缺陷:
[0003]目前厂区废气处理采用的多级冷凝器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位于中部位置的冷凝器冷凝效果差,其原因时多个冷凝器的换热管都是通过顶部的气相管道连通,这样气体在端部的换热管完全流动,而通过气相管会直接流入另一端的换热管,气体在中部的换热管内没有进行完全的流动,导致中部换热管利用率低的情况,产生了中部冷凝器冷凝效果差的现象;此外冷凝下来的混合液流速过快,在进行油液分离时易出现分离不完全的现象,经常还需要增强后期分离设备,不利于使用。
[000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多级冷凝器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级冷凝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级冷凝器,包括卧式筒体,所述卧式筒体顶面固接四个顶管,四个所述顶管顶端分别连通四个换热管,所述卧式筒体内开设分离腔,所述分离腔内中部水平固接隔板,所述隔板一端固接收集口,所述卧式筒体靠近收集口一端固接油相出管,所述油相出管连通分离腔;
[0007]四个所述换热管顶端分别固接四个封头,位于两侧的两个封头之间分别连通两个气相管,四个所述换热管之间分别连通并固接三个冰水管;
[0008]靠近所述油相出管的顶管侧壁连通进气口,远离所述油相出管的顶管侧壁连通排气口,位于中部的两个所述顶管之间连通气管。
[0009]优选的,所述分离腔内位于隔板下方垂直固接挡液器、除沫器及油相聚结器,所述除沫器位于挡液器与油相聚结器之间位置,所述挡液器位于分离腔内靠近收集口位置。
[0010]优选的,所述卧式筒体底面中心位置固接排液管,所述卧式筒体底面远离油相出管位置固接水相出管,所述水相出管及排液管均连通分离腔。
[0011]优选的,所述除沫器为丝网除沫填料,所述油相聚结器为亲油材质。
[0012]优选的,四个所述顶管底端位于分离腔内并分别固接并连通四个连接嘴,所述连接嘴底端侧壁水平固接铰板,所述铰板端部转动连接转板,所述转板底端固接封板顶面中心位置,所述封板顶面位于连接嘴正下方位置固接平底密封圈,所述封板远离平底密封圈一端底面固接配重块。
[0013]优选的,所述卧式筒体外侧底面固接两个支腿,所述卧式筒体侧壁固接透明窗。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技术中两侧的换热管采用位于顶部的气相管实现气体连通,中部的换热管采用位于底部的气管进行气体连通,这样气体在四个换热管内流动则为折形形状,可以完全在四个换热管内流动,避免气体在中部的换热管内不流动的现象,提高中部换热管的利用率,提高中部换热管的冷凝效果,本技术还增设了挡液器解决了混合液流速,避免混合液流速过快导致分离不彻底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第一、二个实施例中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第一、二个实施例中主体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中连接嘴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卧式筒体;2、换热管;3、连接嘴;11、分离腔;12、隔板;13、收集口;14、油相出管;15、排液管;16、水相出管;17、挡液器;18、除沫器;19、油相聚结器;110、支腿;111、透明窗;21、顶管;22、封头;23、气相管;24、进气口;25、排气口;26、气管;27、冰水管;31、铰板;32、转板;33、封板;34、平底密封圈;35、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1:
[0022]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级冷凝器,包括卧式筒体1,卧式筒体1顶面固接四个顶管21,四个顶管21顶端分别连通四个换热管2,卧式筒体1内开设分离腔11,分离腔11内中部水平固接隔板12,隔板12一端固接收集口13,卧式筒体1靠近收集口13一端固接油相出管14,油相出管14连通分离腔11;
[0023]四个换热管2顶端分别固接四个封头22,位于两侧的两个封头22之间分别连通两个气相管23,四个换热管2之间分别连通并固接三个冰水管27;
[0024]靠近油相出管14的顶管21侧壁连通进气口24,远离油相出管14的顶管21侧壁连通排气口25,位于中部的两个顶管21之间连通气管26,中部的换热管2与两侧的换热管2听过气相管23连通,中部的两个换热管2在通过气管26相互连通,形成上下连通方式,更符合气相的流动方向,这样中部的两个换热管2利用率更高,提高中部位置的换热管2的冷凝效果。
[0025]实施例2:
[0026]请参阅图1

3,为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分离腔11内位于隔板12下方垂直固接挡液器17、除沫器18及油相聚结器19,除沫器18位于挡液器17与油相聚结器19之间位置,挡液器17位于分离腔11内靠近收集口13位置。
[0027]卧式筒体1底面中心位置固接排液管15,卧式筒体1底面远离油相出管14位置固接水相出管16,水相出管16及排液管15均连通分离腔11,首先采用收集口13收集混合液,将混
合液集中,混合液在经过挡液器17缓冲后进行分离,增设了挡液器17解决了混合液流速,避免混合液流速过快导致分离不彻底的现象。
[0028]除沫器18为丝网除沫填料,丝网除沫填料可以将混合液中泡沫吸附,油相聚结器19为亲油材质,可以吸附液体里的油相,很好的把水相和油相分离开,当油相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油相从油相出管14排出,水相从水相出管16排出。
[0029]四个顶管21底端位于分离腔11内并分别固接并连通四个连接嘴3,连接嘴3底端侧壁水平固接铰板31,铰板31端部转动连接转板32,转板32底端固接封板33顶面中心位置,封板33顶面位于连接嘴3正下方位置固接平底密封圈34,封板33远离平底密封圈34一端底面固接配重块35,采用杠杆原理,当连接嘴3内混合液重量超过配重块35时封板33才会打开,避免混合液一直缓慢滴入,使得混合液可以聚集后流动。
[0030]卧式筒体1外侧底面固接两个支腿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冷凝器,包括卧式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筒体(1)顶面固接四个顶管(21),四个所述顶管(21)顶端分别连通四个换热管(2),所述卧式筒体(1)内开设分离腔(11),所述分离腔(11)内中部水平固接隔板(12),所述隔板(12)一端固接收集口(13),所述卧式筒体(1)靠近收集口(13)一端固接油相出管(14),所述油相出管(14)连通分离腔(11);四个所述换热管(2)顶端分别固接四个封头(22),位于两侧的两个封头(22)之间分别连通两个气相管(23),四个所述换热管(2)之间分别连通并固接三个冰水管(27);靠近所述油相出管(14)的顶管(21)侧壁连通进气口(24),远离所述油相出管(14)的顶管(21)侧壁连通排气口(25),位于中部的两个所述顶管(21)之间连通气管(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级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腔(11)内位于隔板(12)下方垂直固接挡液器(17)、除沫器(18)及油相聚结器(19),所述除沫器(18)位于挡液器(17)与油相聚结器(19)之间位置,所述挡液器(17)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洋王佐王远沈建国李军张杰张紫阳李琴李永乐
申请(专利权)人:宿迁璟泰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