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2599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术后护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术后护理装置,包括肢体末端、棉垫套和加热丝,肢体末端的外壁嵌套连接有棉垫套,棉垫套的顶部外围紧密缝合有外环套,外环套的内部贯穿连接有收束带,棉垫套的底部外围紧密缝合有联结带,联结带的底端紧密缝合有绑缚带,绑缚带可对患者肢体进行牵引固定,且通过棉垫套进行垫护,即可极大地减少对患者肢体的伤害,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限位机构不仅可快速对患者肢体进行固定,且可避免对其肢体造成极大伤害,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检测机构结构简单,其不仅可通过按摩的方式促进患者康复,且可自动检测患者体温状况,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术后护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术后护理
,具体为一种术后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临床治疗中常采用心脏瓣膜手术作为该种疾病治疗的主要方法, 除了患者本身了解心脏瓣膜病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还需要医生的医嘱和护士的护理,进而达到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效果。
[0003]传统的护理操作中需要使用束缚带对患者肢体进行束缚,其操作过程中容易产生过松或者过紧的情况,从而导致束缚带松开或者勒紧患者肢体的情况,其操作较为不便,同时传统的护理操作中无法自动对患者的肢体温度进行检测,进而需要医护人员进行手动检测,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0004]所以,如何设计一种术后护理装置,成为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术后护理装置,解决了传统的护理操作中容易产生过松或者过紧的情况,从而导致束缚带松开或者勒紧患者肢体的情况,传统的护理操作中无法自动对患者的肢体温度进行检测,进而需要医护人员进行手动检测,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术后护理装置,包括肢体末端、棉垫套和加热丝,所述肢体末端的外壁嵌套连接有棉垫套,所述棉垫套的顶部外围紧密缝合有外环套,所述外环套的内部贯穿连接有收束带,所述棉垫套的底部外围紧密缝合有联结带,所述联结带的底端紧密缝合有绑缚带,所述棉垫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热丝,所述棉垫套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气管,所述肢体末端的底部紧密贴合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警报器,所述棉垫套的外壁紧密贴合有防水皮层。
[0007]优选的,所述外环套的侧视截面呈环形,且收束带贯穿棉垫套外围的外环套,所述绑缚带与棉垫套通过联结带进行连接,且联结带的端点设置于棉垫套的前后左右四处。
[0008]优选的,所述加热丝设置于棉垫套内部的左侧和右侧,所述气囊之间通过导气管进行连接,所述加热丝、温度传感器和微控制器通过电性连接。
[000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术后护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0]、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机构,首先可将患者肢体末端伸入棉垫套的内部,再将收束带穿过外环套并进行收紧,从而通过收束带将棉垫套固定在肢体末端处,字啊将绑缚带绑缚收紧在床体周围,即可通过棉垫套和绑缚带对患者肢体进行牵引固定,且通过棉垫套进行垫护,即可极大地减少对患者肢体的伤害,其不仅可快速对患者肢体进行固定,且可避免对其肢体造成极大伤害。
[0011]、本技术通过设置检测机构,首先启动加热丝对患者肢体进行加热,同时通过导气管向气囊进行反复的充气与放气,从而对患者肢体末端进行按摩,即可促进患者肢体血液循环,从而加快其康复,同时可通过温度传感器对患者肢体温度进行自动检测,当检测温度超出设定范围时,即可使微控制器开启警报器,从而提示医护人员快速近前看护处理,其结构简单,不仅可通过按摩的方式促进患者康复,且可自动检测患者体温状况,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装置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装置整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棉垫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肢体末端;2、棉垫套;3、外环套;4、收束带;5、联结带;6、绑缚带;7、加热丝;8、气囊;9、导气管;10、温度传感器;11、连接线;12、微控制器;13、警报器;14、防水皮层。
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0]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术后护理装置,包括肢体末端1、棉垫套2和加热丝7,肢体末端1的外壁嵌套连接有棉垫套2,棉垫套2的顶部外围紧密缝合有外环套3,外环套3的内部贯穿连接有收束带4,棉垫套2的底部外围紧密缝合有联结带5,联结带5的底端紧密缝合有绑缚带6,棉垫套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热丝7,棉垫套2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气囊8,气囊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气管9,肢体末端1的底部紧密贴合有温度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线11,连接线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微控制器12,微控制器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警报器13,棉垫套2的外壁紧密贴合有防水皮层14。
[0021]优选的,外环套3的侧视截面呈环形,且收束带4贯穿棉垫套2外围的外环套3,绑缚带6与棉垫套2通过联结带5进行连接,且联结带5的端点设置于棉垫套2的前后左右四处,由棉垫套2、外环套3、收束带4、联结带5和绑缚带6组成限位机构,传统的护理操作中容易产生
过松或者过紧的情况,从而导致束缚带松开或者勒紧患者肢体的情况,通过设置限位机构,首先可将患者肢体末端1伸入棉垫套2的内部,再将收束带4穿过外环套3并进行收紧,从而通过收束带4将棉垫套2固定在肢体末端1处,字啊将绑缚带6绑缚收紧在床体周围,即可通过棉垫套2和绑缚带6对患者肢体进行牵引固定,且通过棉垫套2进行垫护,即可极大地减少对患者肢体的伤害,该机构不仅可快速对患者肢体进行固定,且可避免对其肢体造成极大伤害,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22]优选的,加热丝7设置于棉垫套2内部的左侧和右侧,气囊8之间通过导气管9进行连接,加热丝7、温度传感器10和微控制器12通过电性连接,由加热丝7、气囊8、导气管9、温度传感器10、连接线11、微控制器12和警报器13组成检测机构,传统的护理操作中无法自动对患者的肢体温度进行检测,进而需要医护人员进行手动检测,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后护理装置,包括肢体末端(1)、棉垫套(2)和加热丝(7),其特征在于:所述肢体末端(1)的外壁嵌套连接有棉垫套(2),所述棉垫套(2)的顶部外围紧密缝合有外环套(3),所述外环套(3)的内部贯穿连接有收束带(4),所述棉垫套(2)的底部外围紧密缝合有联结带(5),所述联结带(5)的底端紧密缝合有绑缚带(6),所述棉垫套(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热丝(7),所述棉垫套(2)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气囊(8),所述气囊(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气管(9),所述肢体末端(1)的底部紧密贴合有温度传感器(10),所述温度传感器(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线(11),所述连接线(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微控制器(12),所述微控制器(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警报器(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护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琴杨媛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