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8874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肌力辅助装置,其能压缩筋膜来提高肌肉力量,而能够帮助使用者从弯曲膝盖的姿势转变为伸展膝盖的姿势或是从伸展膝盖的姿势转变为弯曲膝盖的姿势。肌力辅助装置包括:夹持构件,设置于使用者的膝上部的左右两侧,且夹持构件能够沿膝上部的左右方向在释放位置和夹持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释放位置时,夹持构件放开使用者的膝上部,在夹持位置时,夹持构件夹持住使用者的膝上部;以及移动机构,在使用者于弯曲膝盖的姿势与伸展膝盖的姿势之间的变换过程中,使位于释放位置的夹持构件移动到夹持位置。构件移动到夹持位置。构件移动到夹持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肌力辅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肌力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各种动力辅助装置被广泛使用,而用于辅助或替代失去肌肉力量的肢体残障人士及肌肉力量减弱的老人的动作,或者对于非肢体残障人士或老人等的使用者,也能协助其日常工作和工作中的作业所需。
[0003]作为这些动力辅助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佩戴型动作辅助装置,在从弯曲状态站立时,能以辅助大腿相对于腰部的运动的方式控制致动器,以提高佩戴时的便利性和就座时的舒适度。
[0004][现有技术文献][0005][专利文献][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21

178118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肌力辅助装置,其能压缩筋膜来提高肌肉力量。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肌力辅助装置,能够帮助使用者从弯曲膝盖的姿势转变为伸展膝盖的姿势或是从伸展膝盖的姿势转变为弯曲膝盖的姿势。肌力辅助装置包括:夹持构件,设置于使用者的膝上部的左右两侧,且夹持构件能够沿膝上部的左右方向在释放位置和夹持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释放位置时,夹持构件放开使用者的膝上部,在夹持位置时,夹持构件夹持住使用者的膝上部;以及移动机构,在使用者于弯曲膝盖的姿势与伸展膝盖的姿势之间的变换过程中,使位于释放位置的夹持构件移动到夹持位置。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移动机构使在所述使用者处于弯曲膝盖的坐姿时位于释放位置的夹持构件在所述使用者从弯曲膝盖的坐姿转变为伸展膝盖的站立姿势时移动到夹持位置。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移动机构在所述使用者为站立姿势时使所述夹持构件移动至释放位置。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移动机构使在使用者处于伸展膝盖的站立姿势时位于释放位置的夹持构件在使用者从伸展膝盖的站立姿势转变为弯曲膝盖的坐姿时移动到夹持位置。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移动机构在使用者为坐姿时使夹持构件移动至释放位置。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移动机构包括:小腿构件,沿着使用者的小腿设置;大腿构件,沿着使用者的大腿设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到小腿构件;交叉构件,能够沿着小腿构件与大腿构件移动;滑动机构,与所述交叉构件连接并且能够沿着所述大腿构件移动;以及连接构件,连接滑动机构和夹持构件。
[0014]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肌力辅助装置,在使用者变换膝盖的伸展角度的姿势时,可以使夹持构件沿膝上部的左右方向在释放位置和夹持位置之间移动,进而可以使膝上部的股四头肌受压而增加肌力,而辅助弯腰姿势和行走的动作顺畅。
[0015]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肌力辅助装置的架构示意图;
[0017]图2A是图1所示的肌力辅助装置的夹持构件在坐姿时的下视示意图;
[0018]图2B是图1所示的肌力辅助装置的夹持构件在弯腰姿势时的下视示意图;
[0019]图2C是图1所示的肌力辅助装置的夹持构件在站立姿势时的下视示意图;
[0020]图3A是图1所示的肌力辅助装置的移动机构在坐姿时的侧视示意图;
[0021]图3B是图1所示的肌力辅助装置的移动机构在弯腰姿势时的侧视示意图;
[0022]图3C是图1所示的肌力辅助装置的移动机构在站立姿势时的侧视示意图;
[0023]图4是使用图1所示的肌力辅助装置时的肌力电压与未使用肌力辅助装置的肌力电压的长条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00:肌力辅助装置;
[0026]110:夹持构件;
[0027]120:移动机构;
[0028]121:小腿构件;
[0029]121L:小腿左侧延伸件;
[0030]121R:小腿右侧延伸件;
[0031]122:大腿构件;
[0032]122L:大腿左侧延伸件;
[0033]122R:大腿右侧延伸件;
[0034]122C:固定连接件;
[0035]123:交叉构件;
[0036]123L:左侧支撑件;
[0037]123R:右侧支撑件;
[0038]123C:滑动连接件;
[0039]124:滑动机构;
[0040]124B:底座;
[0041]124S:滑轨;
[0042]125:连接构件;
[0043]G: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44]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肌力辅助装置的架构示意图;图2A是图1所示的肌
力辅助装置的夹持构件在坐姿时的下视示意图;图2B是图1所示的肌力辅助装置的夹持构件在弯腰姿势时的下视示意图;图2C是图1所示的肌力辅助装置的夹持构件在站立姿势时的下视示意图;图3A是图1所示的肌力辅助装置的移动机构在坐姿时的侧视示意图;图3B是图1所示的肌力辅助装置的移动机构在弯腰姿势时的侧视示意图;图3C是图1所示的肌力辅助装置的移动机构在站立姿势时的侧视示意图;图4是使用图1所示的肌力辅助装置时的肌力电压与未使用肌力辅助装置的肌力电压的长条图。
[0045]请参考图1至图3C,在本实施例中,肌力辅助装置100包括夹持构件110以及移动机构120。如图1至图2C所示,夹持构件110设置于使用者的膝上部的左右两侧,移动机构120包括:沿着使用者的小腿设置的小腿构件121、沿着使用者的大腿设置的大腿构件122、能够沿着小腿构件121与大腿构件122移动的交叉构件123、滑动机构124、连接构件125以及一体地设置在大腿构件122的前端处的凸轮构件C。
[0046]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小腿构件121包括彼此对应而分别位于使用者的小腿的左右两侧的小腿左侧延伸件121L以及小腿右侧延伸件121R。大腿构件122包括固定连接件122C、彼此对应而分别位于使用者的大腿的左右两侧的大腿左侧延伸件122L以及大腿右侧延伸件122R,其中固定连接件122C为弧状而与使用者的大腿的轮廓匹配,并连接大腿左侧延伸件122L以及大腿右侧延伸件122R,以保持肌力辅助装置100在左右方向的相对距离。如图1所示,小腿左侧延伸件121L与大腿左侧延伸件122L在使用者的膝部的左侧的连接端连接,小腿右侧延伸件121R与大腿右侧延伸件122R在使用者的膝部的右侧的连接端连接。并且,大腿构件12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到小腿构件121。
[0047]具体而言,如图1与图3A至图3C所示,当使用者进行姿势变换时,大腿构件122的大腿左侧延伸件122L以及大腿右侧延伸件122R分别以使用者的膝部的左右两侧的连接端为旋转轴而转动。并且,小腿左侧延伸件121L、小腿右侧延伸件121R、大腿左侧延伸件122L以及大腿右侧延伸件122R中具有导轨G,而可用以使交叉构件123嵌合其中。当大腿构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肌力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能够帮助使用者从弯曲膝盖的姿势转变为伸展膝盖的姿势或是从伸展膝盖的姿势转变为弯曲膝盖的姿势,包括:夹持构件,设置于所述使用者的膝上部的左右两侧,且所述夹持构件能够沿所述膝上部的左右方向在释放位置和夹持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夹持构件放开所述使用者的所述膝上部,在所述夹持位置时,所述夹持构件夹持住所述使用者的所述膝上部;以及移动机构,在所述使用者于弯曲膝盖的姿势与伸展膝盖的姿势之间的变换过程中,使位于所述释放位置的所述夹持构件移动到所述夹持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力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机构使在所述使用者处于弯曲膝盖的坐姿时位于所述释放位置的所述夹持构件在所述使用者从弯曲膝盖的坐姿转变为伸展膝盖的站立姿势时移动到所述夹持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肌力辅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元麻衣子鸟饲俊介笠间冬惟重松徳昭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