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可移动式油液监测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2431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可移动式油液监测分离器,包括油液储存器,油液储存器设置在移动小车上,油液储存器的顶部分别设有油液污染分析仪、油水界面检测器、循环过滤泵,油液污染分析仪的一端连接进油口,另一端通入油液储存器内部,油水界面检测器与油液储存器内的检测磁尺连接,检测磁尺的底端连接油水界面检测浮子,循环过滤泵的入口延伸至油液储存器内部,循环过滤泵的出口连接出油口,油液储存器的下部设有电加热器,油液储存器的底部设有电磁排污阀,油液污染分析仪、油水界面检测器、循环过滤泵、电加热器及电磁排污阀分别与设置在移动小车上的PLC控制电源箱电连。移动小车上的PLC控制电源箱电连。移动小车上的PLC控制电源箱电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可移动式油液监测分离器


[0001]本技术涉及监测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可移动式油液监测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液压技术的应用日益为各个工业部门所重视,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工艺装备中,液压技术的发展向着高效率、高精度、高性能方向迈进,液压元件向着体积小、重量轻、微型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液压系统在生产过程中,部分液压缸由于保护不够,使轧机冷却水或除鳞水随系统回油进入到油箱中,油液与水直接接触,很快造成油液乳化或有部分水分进入到控制系统中,而乳化的油液不仅会造成液压控制阀卡阀事故,还会严重影响液压阀的控制精度,进入到系统的水分会使液压阀氧化、生锈,进而使液压阀磨损加快,影响其使用寿命,甚至会造成阀芯卡阻、弹簧断裂,严重影响现场正常生产。因此,需要对液压油进行监测。
[0003]专利CN112432046A一种润滑油过滤及实时监测系统,包括冷却箱、初步过滤筒、油水分离装置和深度过滤筒;初步过滤筒包括第一筒体,第一筒体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相连通的初步过滤室和温控室,初步过滤室内部安装有初级过滤器,温控室内设有温度调控装置;深度过滤筒包括第二筒体,第二筒体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相连通的深度过滤室和油品调节室,深度过滤室内部安装有深度过滤器,油品调节室内安装有油品质量检测装置,油品调解室下部连通有出油管。该装置占地面积大,不具有灵活移动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可移动式油液监测分离器,解决液压系统进水污染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多功能可移动式油液监测分离器,包括油液储存器,油液储存器设置在移动小车上,油液储存器的顶部分别设有油液污染分析仪、油水界面检测器、循环过滤泵,油液污染分析仪的一端连接进油口,另一端通入油液储存器内部,油水界面检测器与油液储存器内的检测磁尺连接,检测磁尺的底端连接油水界面检测浮子,循环过滤泵的入口延伸至油液储存器内部,循环过滤泵的出口连接出油口,油液储存器的下部设有电加热器,油液储存器的底部设有电磁排污阀,油液污染分析仪、油水界面检测器、循环过滤泵、电加热器及电磁排污阀分别与设置在移动小车上的PLC控制电源箱电连。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油液储存器包括上压盖、下压盖、桶体,桶体通过紧固螺栓与上压盖和下压盖连接,上压盖、下压盖与桶体之间设有压盖密封件。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循环过滤泵的入口连接过滤器。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下压盖的内部安装电加热器。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油液储存器的底部连接支座,支座与移动小车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桶体采用透明的PC材质制作。
[0012]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对液压系统进水能够快速检测,具有油水分离功能,并将储存一定量水和杂质进行排除,达到油液防止被乳化和污染的目的,避免系统卡阀事故发生,减少备件损耗,提高生产效率。
[0014]1.油液污染分析仪能够检测油液质量,快速发现油液进水。
[0015]2.电加热器使油液中的水和杂质能够快速沉淀。
[0016]3.电磁排污阀快速排出水和杂质。
[0017]4.油液储存器桶体采用透明材质制作,防腐蚀,便于观察。
[0018]5.安装在移动小车上,便于移动和安装。
[0019]本技术也可适用其它行业的液压、润滑系统中。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油液储存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电器原理图。
[0023]图中:油液储存器1、上压盖2、下压盖3、进油口4、出油口5、循环过滤泵6、油水界面检测浮子7、检测磁尺8、压盖密封件9、紧固螺栓10、电磁排污阀11、油水界面检测器12、电加热器13、油液污染分析仪14、移动小车15、PLC控制电源箱16、过滤器17、桶体18、支座19。
具体实施方式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如图1,一种多功能可移动式油液监测分离器,包括油液储存器1,油液储存器1设置在移动小车15上,油液储存器1的顶部分别设有油液污染分析仪14、油水界面检测器12、循环过滤泵6,油液污染分析仪14的一端连接进油口4,另一端通入油液储存器1内部,油液污染分析仪14能够对油液进行实时监控,超过设定值发出报警,便于快速采取措施。
[0028]油水界面检测器12与油液储存器1内的检测磁尺8连接,检测磁尺8的底端连接油水界面检测浮子7,循环过滤泵6的入口延伸至油液储存器1内部,所述的循环过滤泵6的入口连接过滤器17,起到过滤保护作用。循环过滤泵6的出口连接出油口5,循环过滤泵6将循
环过滤好的清洁油排到出油口5。
[0029]油液储存器1的下部设有电加热器13,对油液进行加热。
[0030]油液储存器1的底部设有电磁排污阀11,用于油液储存器1沉淀下来的水和杂质进行排污,油液污染分析仪14、油水界面检测器12、循环过滤泵6、电加热器13及电磁排污阀11分别与设置在移动小车15上的PLC控制电源箱16电连。PLC控制电源箱16采用24VDC电源。
[0031]所述的油液储存器1包括上压盖2、下压盖3、桶体18,桶体18通过紧固螺栓10与上压盖2和下压盖3连接,上压盖2、下压盖3与桶体18之间设有压盖密封件9。防止漏油,压盖密封材质选用氟橡胶耐高温材料。下压盖3和紧定螺栓10采用不锈钢材质,
[0032]所述的下压盖3的内部安装电加热器13。
[0033]所述油液储存器1的底部连接支座19,支座19与移动小车15固定连接。
[0034]所述的桶体18采用透明的PC材质制作,为减轻重量和耐腐蚀性、耐高温性。
[0035]所述的紧固螺栓10为圆周均布的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可移动式油液监测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液储存器,油液储存器设置在移动小车上,油液储存器的顶部分别设有油液污染分析仪、油水界面检测器、循环过滤泵,油液污染分析仪的一端连接进油口,另一端通入油液储存器内部,油水界面检测器与油液储存器内的检测磁尺连接,检测磁尺的底端连接油水界面检测浮子,循环过滤泵的入口延伸至油液储存器内部,循环过滤泵的出口连接出油口,油液储存器的下部设有电加热器,油液储存器的底部设有电磁排污阀,油液污染分析仪、油水界面检测器、循环过滤泵、电加热器及电磁排污阀分别与设置在移动小车上的PLC控制电源箱电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可移动式油液监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强任佩剑曲晓东王强徐岩松付乾坤董耀元徐鹏刘鹏牛思钢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