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聊城大学专利>正文

食药用真菌液态高效培养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1831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真菌实验领域,公开了食药用真菌液态高效培养反应器,包括连接板,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反应器本体,第一反应器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反应器本体的内底壁固定镶嵌有滚动轴承。本装置通过第二电机、第一电机、压力轴承、滚动轴承、密封轴承、混合杆、搅拌杆和搅拌叶片,利用第二电机和压力轴承的配合,便于带动搅拌杆旋转,并且方便搅拌杆对真菌液首次搅拌,同时根据第二电机提供的动力,便于带动混合杆对真菌液进行二次搅拌,随后通过搅拌叶片和混合杆的配合使用,因此能够进一步对真菌液充分搅拌,而且可以提高真菌液的培养效果,其方式操作简单,有利于目前使用。目前使用。目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食药用真菌液态高效培养反应器


[0001]本技术涉及真菌实验领域,具体涉及食药用真菌液态高效培养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最常见的真菌是各类蕈类,另外真菌也包括霉菌和酵母,现在已经发现了七万多种真菌,估计只是所有存在的一小半,大多真菌原先被分入动物或植物,现在成为自己的界,分为四门,真菌自成一门,而和植物、动物以及细菌相区别,真菌和其他三种生物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真菌的细胞有含甲壳素(又叫几丁质、甲壳素、壳多糖)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壁,而和植物的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组成的不同。
[0003]现阶段食药用真菌液态培养过程中,需要用到培养反应器,而目前的培养反应器搅拌结构只能够对真菌液态进行搅拌单一的搅拌,其搅拌不够充分,这样会影响真菌液态的培养效果。为此,我们提出食药用真菌液态高效培养反应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食药用真菌液态高效培养反应器,解决了搅拌不充分的问题,提高了真菌液态的培养效果。
[0005]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0006]食药用真菌液态高效培养反应器,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反应器本体,所述第一反应器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反应器本体的内底壁固定镶嵌有滚动轴承,所述第一反应器本体内顶壁固定镶嵌有密封轴承,所述密封轴承的内圈和滚动轴承的内圈共同固定连接有混合杆,所述混合杆的顶端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反应器本体,所述第二反应器本体的底面和支撑架的上表面共同固定镶嵌有压力轴承,所述压力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支撑架的底面固定连接有U型板,所述U型板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搅拌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反应器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环形排列的搅拌叶片,所述第一反应器本体的外表面和第二反应器本体的外表面共同固定连通有电磁阀,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
[0007]进一步的,所述U型板的下方设有工具盒,所述工具盒的底面与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反应器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注料管,所述注料管的内壁螺纹连接有密封塞。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底面开设有两组安装孔,每个所述安装孔的内壁均开设有螺纹。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上方设有警示牌,所述警示牌的左侧面与U型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正面开设有一组散热口,所述散热口的数量至少为四个。
[0012]
技术实现思路
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技术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3]本装置通过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一电机、压力轴承、滚动轴承、密封轴承、混合杆、搅拌杆和搅拌叶片,利用第二电机和压力轴承的配合,便于带动搅拌杆旋转,并且方便搅拌杆对真菌液首次搅拌,同时根据第二电机提供的动力,便于带动混合杆对真菌液进行二次搅拌,随后通过搅拌叶片和混合杆的配合使用,因此能够进一步对真菌液充分搅拌,而且可以提高真菌液的培养效果,其方式操作简单,有利于目前使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食药用真菌液态高效培养反应器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食药用真菌液态高效培养反应器第二反应器本体侧视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食药用真菌液态高效培养反应器第一反应器本体正视图的剖视图;
[0017]图4为食药用真菌液态高效培养反应器第二反应器本体正视图的剖视图。
[0018]图中:1、安装孔,2、第一反应器本体,3、连接板,4、控制开关,5、工具盒,6、警示牌,7、第二电机,8、第二反应器本体,9、注料管,10、密封塞,11、电磁阀,12、壳体,13、散热口,14、支撑架,15、滚动轴承,16、混合杆,17、密封轴承,18、第一电机,19、压力轴承,20、搅拌杆,21、U型板,22、搅拌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技术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技术。
[0020]请参阅图1

4,本技术中,食药用真菌液态高效培养反应器,包括连接板3,连接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反应器本体2,第一反应器本体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壳体12,壳体12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8,第一反应器本体2的内底壁固定镶嵌有滚动轴承15,第一反应器本体2内顶壁固定镶嵌有密封轴承17,密封轴承17的内圈和滚动轴承15的内圈共同固定连接有混合杆16,混合杆16的顶端与第一电机1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连接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4,支撑架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反应器本体8,第二反应器本体8的底面和支撑架14的上表面共同固定镶嵌有压力轴承19,压力轴承19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搅拌杆20,支撑架14的底面固定连接有U型板21,U型板2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7,第二电机7的输出端与搅拌杆20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一反应器本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环形排列的搅拌叶片22,第一反应器本体2的外表面和第二反应器本体8的外表面共同固定连通有电磁阀11,连接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4。
[0021]U型板21的下方设有工具盒5,工具盒5的底面与连接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利用工具盒5便于工作人员存放维护零件,第二反应器本体8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注料管9,注料管9的内壁螺纹连接有密封塞10,利用注料管9便于将真菌液注入第二反应器本体8内部,连接板3的底面开设有两组安装孔1,每个安装孔1的内壁均开设有螺纹,利用安装孔1和螺丝的配合,便于将该装置安装在使用位置。
[0022]连接板3的上方设有警示牌6,警示牌6的左侧面与U型板2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利用警示牌6便于提示工作人员注意事项,壳体12的正面开设有一组散热口13,散热口13的数量至少为四个,利用散热口13便于第一电机18产生的热量向外排出。
[0023]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
[0024]在工作人员使用时,首先通过安装孔1和螺丝的配合,将该装置安装在使用位置,然后通过注料管9将真菌液注入第二反应器本体8内部,此时利用第二电机7提供的动力,带动搅拌杆20在压力轴承19内部旋转,并对真菌液进行首次搅拌,随后按动控制开关4控制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食药用真菌液态高效培养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反应器本体(2),所述第一反应器本体(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壳体(12),所述壳体(12)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8),所述第一反应器本体(2)的内底壁固定镶嵌有滚动轴承(15),所述第一反应器本体(2)内顶壁固定镶嵌有密封轴承(17),所述密封轴承(17)的内圈和滚动轴承(15)的内圈共同固定连接有混合杆(16),所述混合杆(16)的顶端与第一电机(1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4),所述支撑架(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反应器本体(8),所述第二反应器本体(8)的底面和支撑架(14)的上表面共同固定镶嵌有压力轴承(19),所述压力轴承(19)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搅拌杆(20),所述支撑架(14)的底面固定连接有U型板(21),所述U型板(2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7),所述第二电机(7)的输出端与搅拌杆(20)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反应器本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环形排列的搅拌叶片(22),所述第一反应器本体(2)的外表面和第二反应器本体(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芳乔奕郑美辰高成虎李春晴孙明瑜周君宣周鑫刘一凡
申请(专利权)人:聊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