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以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1793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在不增加额外源极线或栅极线的情况下,能够在一个子像素内的两个像素上获致不同的伽马电压信号。在具有第一像素和第二像素的子像素内,第一像素仅以一条栅极线进行切换,第二像素则是以栅极线以及源极线进行切换。第一像素具有第一薄膜晶体管以及一个静电电容。第二像素则具有串联连接的第二和第三薄膜晶体管,两者中的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栅极线,另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则连接源极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一种可以用来提升可视角 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是一种将作为切换器的主动元件配置成矩阵状,并且 通过将待显示的图像数据所对应的电压施加于各像素,用以控制液晶物质的光穿透率而进 行图像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图4表示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结构的示意图。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是由 具有配置成矩阵状的多个像素来进行图像显示的液晶面板1、用以控制液晶面板1的驱动 的栅极驱动器2以及源极驱动器3、以及接收显示对象的图像信号并且输出控制信号和显 示数据至栅极驱动器2及源极驱动器3的信号处理电路4所构成。像素电极40是在相对于列方向和行方向上所配置成矩阵状的电极。扫描信号 线41则是通过栅极驱动器2的控制而选择同一列方向上像素的扫描信号线(或称栅极 线)。数据信号线42则是通过源极驱动器3的控制而对于同一行方向的像素传递对应于显 示数据的施加电压的数据信号线(或称源极线)。切换元件43则是依据扫描信号将数据 信号线42的数据传递至液晶单元的像素的切换元件,例如可以由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 TFT)所构成。对向电极44则是用来提供各液晶单元的共通电压的电极。在 像素电极40和对向电极44之间夹着液晶单元,在一组像素电极40和对向电极43之间所 夹持的液晶单元则称为一个像素。液晶单元是利用像素电极40以及对向电极44之间所施加的电压,达到调节光量 的快门功能。将像素规律地划分为RGB,如果在对向电极44侧设置RGB的彩色滤波器,便可 以在人眼上观看到由RGB光线所合成的彩色图像。对应于像素RGB阵列的部分则分别称为子像素。在各子像素上施加信号电压,则会显示出与其对应的亮度。图5和图6表示信号 电压与亮度之间关系的伽马曲线图。曲线a代表从正面观看液晶画面时的伽马曲线。然 而,液晶显示像素的亮度是具有视角相依性,所以实际上从偏离正面的侧面观看时的伽马 曲线,会与理想伽马曲线不同,对于观看者而言则呈现出不清楚的图像。因此,目前所提出的方案即如图5和图6所示,将各子像素分割成两块,分别提供 曲线b和曲线c两种不同的信号电压,使得从侧面观看时的亮度平均值构成理想的伽马曲 线a,藉此降低视角相依性。除了图5和图6所示的情况外,这两种信号也可以是其它各种 组合。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628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如果将各子像素分割成两块并且分别提供两种不同的信号电压,一般必须增加源极线或栅极线,如此便会出现液晶画面开口率降低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在 不增加额外源极线或栅极线的情况下,能够让一个子像素内的两个像素获致不同的伽马信 号电压,不需要降低液晶画面的开口率而能够达到视角提高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其利用将输入数据变换成新数据的数据 处理功能,在一个子像素上产生两个相异伽马信号而获致目标伽马信号。每一子像素包括 一第一像素;一第二像素一第一薄膜晶体管,第一薄膜晶体管连接于第一像素以及一源 极线之间,其栅极则连接至一栅极线;一静电电容,连接于第一像素以及上述栅极线之间; 以及一第二薄膜晶体管以及一第三薄膜晶体管,两者串联于第二像素以及一信号线之间, 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上述栅极线,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上述源极线。其 中第一像素是以上述栅极线进行切换,第二像素是以上述栅极线以及源极线进行切换,藉 此在第一像素和第二像素上产生相异的伽马信号。在本专利技术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信号线可为一共通线。在本专利技术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两个相异伽马信号的其一为黑色或 白色信号,另一为灰色信号。在本专利技术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静电电容是用以调整连接第一像素 的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电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是使用上述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装置,可以 是移动电话、数字相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汽车用显示器、航空用显示器、数字相框、或可 携式DVD播放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可以运用于上述的有源矩阵 型液晶显示装置,包含利用以下步骤产生暗色灰阶信号导通上述栅极线;将上述源极线 的电压设成低电位;将上述源极线的电压设成高电位;将上述信号线的电压进行反转;再 次将上述源极线的电压设为低电位、并将第二像素的电压设成与上述信号线的电压相同的 电压,以进行第二像素的黑色显示;以及再次将上述源极线的电压设成高电位,并且固定第 二像素的电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可以运用于上述的有源矩阵 型液晶显示装置,包含利用以下步骤产生亮色灰阶信号导通上述栅极线;将上述源极线 的电压设成低电位;将上述源极线的电压设成高电位之;将上述信号线的电压进行反转; 以及将上述源极线的电压维持于高电位的状态,并且固定第二像素的电压。根据本专利技术,是在现有的源极在线与栅极线协同操作,使用于子像素内单方像素 的切换动作,用以解决上述问题。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中,具有第一像素和第二像素的子像素 内,第一像素仅以一条栅极线进行切换,第二像素则是以栅极线以及源极线进行切换,第一 像素具有一个薄膜晶体管以及一个静电电容,第二像素则具有两个串联连接的薄膜晶体 管。这两个薄膜晶体管中的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栅极线,另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则 连接源极线。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不增加额外源极线或栅极线的情况下,便能够提供用来获致两个 伽马电压信号的电路结构,藉此便不需要降低液晶画面的开口率而能够达到视角提高的效附图说明图1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中一个子像素内的电路结构的 示意图。图2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时序图。 图3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时序图。图4表示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图5表示信号电压与亮度间的关系(伽马曲线)的关系示意图。图6表示信号电压与亮度间的关系(伽马曲线)的关系示意图。1 液晶面板;2 栅极驱动器;3 源极驱动器;4 信号处理电路;11 第一像素;12 第二像素;21 第一 TFT (第一薄膜晶体管);22 第二 TFT (第二薄膜晶体管);23 第三TFT (第三薄膜晶体管);31 源极线;32 栅极线;33 共通线(信号线);34 静电电容。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实施例的图式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并非限定于以下实 施例。图1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中一个子像素内的电路结构的 示意图。在各子像素内具有第一像素11和第二像素12,分别连接到栅极线被选择时会进行 切换动作的第一 TFT 21以及第二 TFT 22。第一 TFT 21以及第二 TFT 22的各栅极则连接 到栅极线32。第二像素12则更包括额外的第三TFT 23,其栅极连接至源极线31。在源极线31的电压很低的情况下,第二像素12内的第三TFT 23的栅极会开启, 通过作为信号线的共通线33以及第二 TFT 22,可以得到白色信号或黑色信号。第一像素 11的结构虽然与已知技术相同,但是源极线31的电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其利用将输入数据变换成新数据的数据处理功能,在一个子像素上产生两个相异伽马信号而获致目标伽马信号,每一子像素包括:一第一像素;一第二像素:一第一薄膜晶体管,该第一薄膜晶体管连接于该第一像素以及一源极线之间,其栅极连接至一栅极线;一静电电容,连接于该第一像素以及该栅极线之间;以及一第二薄膜晶体管以及一第三薄膜晶体管,两者串联于该第二像素以及一信号线之间,该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该栅极线,该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该源极线;其中该第一像素以该栅极线进行切换,该第二像素以该栅极线以及该源极线进行切换,于该第一像素和该第二像素上产生相异的伽马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贺正博
申请(专利权)人: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