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复合芯层与活性炭层的贴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1649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复合芯层与活性炭层的贴合结构,属于吸水巾技术领域。包括机架、第一牵引辊组、第二牵引辊组、第三牵引辊组、第四牵引辊组、第五牵引辊组、第六牵引辊组、第七牵引辊组、两组热贴合辊组和两个预热结构,两个预热结构分别设于两个热贴合辊组的压辊的前方且其均包括反射罩及加热灯管,第一热贴合辊组、第七牵引辊组和第二热贴合辊组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第一热贴合辊组的加热辊在上,第二热贴合辊组的加热辊在下,活性炭带、第一热熔胶带和无纺布于第一热贴合辊组处由上至下依次贴合形成三层复合结构,三层复合结构绕过第七牵引辊组,芯层、第二热熔胶带和三层复合结构于第二热贴合辊组处由上至下依次贴合形成五层复合结构。合形成五层复合结构。合形成五层复合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复合芯层与活性炭层的贴合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吸水巾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复合芯层与活性炭层的贴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可在吸水巾上可设置活性炭层,使其具有更好的吸收效果、除臭效果和杀菌效果等。
[0003]如申请号为CN201720247710.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活性炭吸附的吸收芯体,包括上无纺布层、上热熔胶层、高吸收性树脂形成的上吸水层、蓬松无纺布层、下吸水层、下热熔胶层以及下无纺布层,还包括活性炭构成的吸附层,所述吸附层位于上吸水层和蓬松无纺布层之间,所述蓬松无纺布层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网孔,吸附层中的部分活性炭颗粒落入网孔中。该专利中,蓬松无纺布层为吸收芯体。
[0004]本公司开发了一种产品,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无纺布层、第一热熔胶层、活性炭层、第二热熔胶层和芯层等,芯层由上吸水层、木浆层和下吸水层构成。该产品可以由无纺布、第一热熔胶带、活性炭带、第二热熔胶带和芯层通过热压复合而成;相应地,贴合设备包括机架及其上的第一牵引辊组、第二牵引辊组、第三牵引辊组、第四牵引辊组、第五牵引辊组、第六牵引辊组和至少一组热贴合辊组等。常见的热压贴合装置如下:
[0005]如申请号为CN202120374017.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贴合机,包括机架、第一放卷装置、热贴合装置、第二放卷装置和收卷装置,所述第一放卷装置、热贴合装置、第二放卷装置均设置于机架上,所述第一放卷装置、热贴合装置、第二放卷装置和收卷装置依次排列;所述热贴合装置包括第一加热辊、第二加热辊、开合滑动座、开合直线驱动装置和间距调节装置;所述第一加热辊和第二加热辊相互平行;所述间距调节装置包括间距调节座和间距调节驱动装置,所述间距调节座设置有两个,两个间距调节座分别设置于机架相对的两侧,所述间距调节座与机架滑移连接,所述间距调节驱动装置驱动间距调节座靠近或远离第一加热辊;所述第一加热辊的两端均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开合滑动座以及开合直线驱动装置均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加热辊的两端分别与开合滑动座转动连接;所述开合滑动座与间距调节座滑移连接,所述开合直线驱动装置驱动开合滑动座靠近或远离第一加热辊;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张力调节机构,所述张力调节机构设置于第二放卷辊与热贴合装置之间;所述第二放卷装置包括底座、机座、卷料辊、第一辅助辊、检测装置、平整直线驱动装置和处理控制端;所述机座设置于底座上方并且与底座滑移连接;所述卷料辊以及第一辅助辊均与机座转动连接;所述检测装置与底座连接,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端朝向第一辅助辊;所述检测装置以及平整直线驱动装置均与处理控制端连接,所述处理控制端用于接收检测装置发出的信号并且控制平整直线驱动装置的驱动端的运动;所述平整直线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机座滑移连接、固定端与底座固定连接。
[0006]如申请号为CN202021757787 .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贴胶装置,包括:放卷机构,用于放卷输出热熔胶带;加热机构,布置于所述放卷机构的下游,用于对所述热熔胶带加热;
贴胶机构,布置于所述加热机构的下游,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贴胶辊和第二贴胶辊,所述第一贴胶辊与所述第二贴胶辊用于挤压由所述第一贴胶辊与所述第二贴胶辊之间穿过的所述热熔胶带和料带,以将所述热熔胶带上的热熔胶粘贴至所述料带;及收卷机构,布置于所述贴胶机构的下游,用于收卷所述热熔胶带。
[0007]申请人在采用现有的贴合装置生产产品时发现:无纺布、芯层和活性炭层的导热效果不好,尤其是芯层。一次热压贴合并不能将五层结构复合在一起或复合效果不好;另外,现有技术中为了提升复合效果需要单独设置加热机构,需要占用较大空间,导致设备体型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复合芯层与活性炭层的贴合结构,采用两次热压贴合的方式将五层原料复合,一次热压贴合将较薄的无纺布、第一热熔胶带和活性炭带进行复合,活性炭带的导热效果更好则将加热辊设置在上;二次热压贴合将三层复合结构、第二热熔胶带和芯层进行复合,三层复合结构较芯层薄,则加热辊设置在下;复合前通过预热结构将热熔胶带进行预热以提升复合效果;另外,预热结构采用特殊的结构,可减小空间占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复合芯层与活性炭层的贴合结构,包括机架及其上的第一牵引辊组1、第二牵引辊组2、第三牵引辊组3、第四牵引辊组4、第五牵引辊组5、第六牵引辊组6和至少一组热贴合辊组,所述第一牵引辊组1、第二牵引辊组2、第三牵引辊组3、第四牵引辊组4、第五牵引辊组5和第六牵引辊组6分别用于牵引无纺布11、第一热熔胶带12、活性炭带13、第二热熔胶带14、芯层15和五层复合结构16,所述热贴合辊组包括上下并排设置的压辊17和加热辊18,所述压辊17能竖向运动;所述热贴合辊组的数量为两组;该贴合结构还包括机架上的两个预热结构和第七牵引辊组7,两个预热结构分别设于两个热贴合辊组的压辊17的前方且其均包括反射罩21及其后侧且上下并排设置的多根加热灯管22,所述反射罩21为开口向后的弧形罩;第一热贴合辊组8、第七牵引辊组7和第二热贴合辊组9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所述第一热贴合辊组8的加热辊18在上,所述第二热贴合辊组9的加热辊18在下,所述无纺布11和第一热熔胶带12均由第一热贴合辊组8的压辊17的前侧绕入且第一热熔胶带12在前,所述活性炭带13由第一热贴合辊组8的加热辊18的下侧绕入,所述活性炭带13、第一热熔胶带12和无纺布11于第一热贴合辊组8处由上至下依次贴合形成三层复合结构10,三层复合结构10绕过第七牵引辊组7,所述芯层15和第二热熔胶带14均由第二热贴合辊组9的压辊17的前侧绕入且第二热熔胶带14在前,所述三层复合结构10由第二热贴合辊组9的加热辊18的上侧绕入;所述芯层15、第二热熔胶带14和三层复合结构10于第二热贴合辊组9处由上至下依次贴合形成五层复合结构16。
[0010]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牵引辊组1、第二牵引辊组2、第三牵引辊组3、第四牵引辊组4、第五牵引辊组5、第六牵引辊组6、第七牵引辊组7、第一热贴合辊组8、第二热贴合辊组9和预热结构均沿左右向设置,所述压辊17的左右两端分别设于两个开合滑动座上,所述机架上设有供开合滑动座上下滑动的滑轨且其与开合滑动座之间设有驱动开合滑动座上下运动的开合气缸。
[0011]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三牵引辊组3位于第一热贴合辊组8的前方或上
方,所述第一牵引辊组1和第二牵引辊组2均位于第一热贴合辊组8的后下方且第二牵引辊组2在前,所述第四牵引辊组4和第五牵引辊组5位于第二热贴合辊组9的后上方且第四牵引辊组4在上,所述第六牵引辊组6位于第二热贴合辊组9的后方。
[0012]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预热结构19位于第一热贴合辊组8的压辊17的前下方且其能由相应的气缸驱动竖向向运动。
[0013]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二预热结构20位于第二热贴合辊组9的压辊17的前上方,其位于第一热贴合辊组8的后方,其能由相应的气缸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复合芯层与活性炭层的贴合结构,包括机架及其上的第一牵引辊组(1)、第二牵引辊组(2)、第三牵引辊组(3)、第四牵引辊组(4)、第五牵引辊组(5)、第六牵引辊组(6)和至少一组热贴合辊组,所述第一牵引辊组(1)、第二牵引辊组(2)、第三牵引辊组(3)、第四牵引辊组(4)、第五牵引辊组(5)和第六牵引辊组(6)分别用于牵引无纺布(11)、第一热熔胶带(12)、活性炭带(13)、第二热熔胶带(14)、芯层(15)和五层复合结构(16),所述热贴合辊组包括上下并排设置的压辊(17)和加热辊(18),所述压辊(17)能竖向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贴合辊组的数量为两组;该贴合结构还包括机架上的两个预热结构和第七牵引辊组(7),两个预热结构分别设于两个热贴合辊组的压辊(17)的前方且其均包括反射罩(21)及其后侧且上下并排设置的多根加热灯管(22),两个预热结构包括第一预热结构(19)和第二预热结构(20),所述反射罩(21)为开口向后的弧形罩;第一热贴合辊组(8)、第七牵引辊组(7)和第二热贴合辊组(9)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所述第一热贴合辊组(8)的加热辊(18)在上,所述第二热贴合辊组(9)的加热辊(18)在下,所述无纺布(11)和第一热熔胶带(12)均由第一热贴合辊组(8)的压辊(17)的前侧绕入且第一热熔胶带(12)在前,所述活性炭带(13)由第一热贴合辊组(8)的加热辊(18)的下侧绕入,所述活性炭带(13)、第一热熔胶带(12)和无纺布(11)于第一热贴合辊组(8)处由上至下依次贴合形成三层复合结构(10),三层复合结构(10)绕过第七牵引辊组(7),所述芯层(15)和第二热熔胶带(14)均由第二热贴合辊组(9)的压辊(17)的前侧绕入且第二热熔胶带(14)在前,所述三层复合结构(10)由第二热贴合辊组(9)的加热辊(18)的上侧绕入;所述芯层(15)、第二热熔胶带(14)和三层复合结构(10)于第二热贴合辊组(9)处由上至下依次贴合形成五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全骆平周成豹许文君
申请(专利权)人:稳健医疗嘉鱼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