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管道铺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1631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管道铺设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顶部安装有伸缩电机,所述伸缩电机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底端固定连接有钻探组件,所述主体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该水下管道铺设装置,首先开启伸缩电机,根据需要铺设的管道直径,调整钻探组件挖槽的深度,在进行挖槽时,钻探组件挖出的淤泥首先进行到进淤口内腔,然后再开启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会带动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转动,并且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还会带动其侧壁设置的螺旋片进行转动,然后转动的螺旋片会将进淤口内腔的淤泥运输至通道内腔,从而清除淤泥,避免淤泥直接堆积在巷道两侧,从而避免淤泥回填的风险。从而避免淤泥回填的风险。从而避免淤泥回填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管道铺设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下管道铺设领域,具体为一种水下管道铺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下管道是敷设在江、河、湖、海的水下用来输送液体、气体或松散固体的管道。水下管道不受水深、地形等条件限制,输送效率高、耗能少。大多数埋于水下土层中,因而检查和维修较困难,登陆部分常处于潮差段或波浪破碎区,易受风浪、潮流、冰凌等影响,在规划和设计时要考虑预防措施。
[0003]目前对于水下管道的铺设常用先挖槽后埋管的方式,优点是施工设备简单;缺点是在使用钻头进行挖槽后,由于钻头是直接将水底的淤泥挖出,然后集中堆积在巷道的两侧,所以淤泥在水底容易受到水流的影响,会被重新冲入巷道内,造成巷道产生堵塞或者是深度不足的现象,对管道铺设造成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管道铺设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水下管道铺设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顶部安装有伸缩电机,所述伸缩电机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底端固定连接有钻探组件,所述主体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底端安装有清淤组件,驱动第一伺服电机,可将钻探组件工作产生的淤泥清理,还包括:
[0007]所述清淤组件包括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履带、 螺旋片、进淤口和通道,主体内腔开设有通道,第一转动轴安装在第一伺服电机底部,第二转动轴转动安装在主体内壁,所述第二转动轴和第一转动轴之间转动连接有履带,所述第二转动轴和第一转动轴上设有螺旋片,所述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和螺旋片均位于通道内腔,所述进淤口固定安装在通道底部,且与通道相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钻探组件包括第二伺服电机、第三转动轴和钻头,第二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伸缩杆底端,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底端安装有第三转动轴,第三转动轴底端安装有钻头。
[0009]优选的,所述主体内腔开设有出淤口,且出淤口和通道相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主体侧壁安装有推进装置,且出淤口位于推进装置的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进淤口底部可转动,可根据钻探组件的位置,调整进淤口的角度。
[0012]优选的,通道和出淤口均为倾斜设置。
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下管道铺设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该水下管道铺设装置,首先开启伸缩电机,根据需要铺设的管道直径,调整钻探组件挖槽的深度,在进行挖槽时,钻探组件挖出的淤泥首先进行到进淤口内腔,然后再开启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会带动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转动,并且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还会带动其侧壁设置的螺旋片进行转动,然后转动的螺旋片会将进淤口内腔的淤泥运输至通道内腔,从而清除淤泥,避免淤泥直接堆积在巷道两侧,从而避免淤泥回填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立体的结构示意图(正视);
[0017]图3为本技术立体部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立体的结构示意图(侧视)。
[0019]图中:1、主体;101、伸缩电机;2、伸缩杆;201、第一伺服电机;3、第一转动轴;301、第二转动轴;302、履带;303、螺旋片;304、进淤口;305、通道;4、第二伺服电机;401、第三转动轴;402、钻头;5、出淤口;501、推进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参照图1

4,一种水下管道铺设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顶部安装有伸缩电机101,伸缩电机101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2,伸缩杆2底端固定连接有钻探组件,主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201,第一伺服电机201底端安装有清淤组件,驱动第一伺服电机201,可将钻探组件工作产生的淤泥清理,还包括:
[0022]清淤组件包括第一转动轴3、第二转动轴301、履带302、 螺旋片303、进淤口304和通道305,主体1内腔开设有通道305,第一转动轴3安装在第一伺服电机201底部,第二转动轴301转动安装在主体1内壁,第二转动轴301和第一转动轴3之间转动连接有履带302,第二转动轴301和第一转动轴3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螺旋片303,第一转动轴3、第二转动轴301和螺旋片303均位于通道305内腔,进淤口304固定安装在通道305底部,且与通道305相连通;
[0023]钻探组件包括第二伺服电机4、第三转动轴401和钻头402,第二伺服电机4固定安装在伸缩杆2底端,第二伺服电机4底端安装有第三转动轴401,第三转动轴401底端安装有钻头402;
[0024]需要说明的是:首先开启伸缩电机101,伸缩电机101带动伸缩杆2运动,以调整伸缩杆2底端的钻探组件的位置,便于钻探组件钻出不同深度的巷道,适用于多种管道的铺设,在进行开道时,开启第二伺服电机4,第二伺服电机4带动第三转动轴401转动,然后第三转动轴401会带动钻头402转动,以到达开道的目的,钻探组件开道时,产出的淤泥,会被钻头402两侧的进淤口304吸收,此时再开启第一伺服电机201,第一伺服电机201首先带动第一转动轴3转动,然后通过履带302带动第二转动轴301转动,并且第一转动轴3和第二转动
轴301还会带动其侧壁固定的螺旋片303进行转动,然后随着螺旋片303的转动将进入进淤口304的淤泥吸入通道305内腔,达到清除淤泥的作用。
[0025]参照图1

4,主体1内腔开设有出淤口5,且出淤口5和通道305相连通;
[0026]主体1侧壁安装有推进装置501,且出淤口5位于推进装置501的内部;
[0027]需要说明的是:进入通道305的淤泥随着螺旋片303的运输,被运送至出淤口5,然后再由出淤口5排出主体1,随着推进装置501的运转,推进装置501首先会对出淤口5产生吸力,加快出淤口5的出淤速度,且淤泥在经过推进装置501时,淤泥会被推进装置501打成碎泥,再由推进装置501产生的推动力被推向远处。
[0028]参照图1

4,进淤口304底部可转动,可根据钻探组件的位置,调整进淤口304的角度;
[0029]通道305和出淤口5均为倾斜设置;
[0030]需要说明的是:在开启伸缩电机101,以调整伸缩杆2底端的钻探组件的位置后,再转动进淤口304的底部,确保钻探组件工作产生的淤泥可以进入进淤口304的内腔,通道305和出淤口5的设置,便于淤泥在的运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管道铺设装置,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顶部安装有伸缩电机(101),所述伸缩电机(101)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2),所述伸缩杆(2)底端固定连接有钻探组件,所述主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201),第一伺服电机(201)底端安装有清淤组件,驱动第一伺服电机(201),可将钻探组件工作产生的淤泥清理,还包括:所述清淤组件包括第一转动轴(3)、第二转动轴(301)、履带(302)、 螺旋片(303)、进淤口(304)和通道(305),主体(1)内腔开设有通道(305),第一转动轴(3)安装在第一伺服电机(201)底部,第二转动轴(301)转动安装在主体(1)内壁,所述第二转动轴(301)和第一转动轴(3)之间转动连接有履带(302),所述第二转动轴(301)和第一转动轴(3)上均设有螺旋片(303),所述第一转动轴(3)、第二转动轴(301)和螺旋片(303)均位于通道(305)内腔,所述进淤口(304)固定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巫瑞鹏魏惠敏张文志吴马保陈小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百川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