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罐车电子封签用的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1123 阅读:7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罐车电子封签用的主机,它用于油品封签,它公开了由LED显示(7),蜂鸣器(9),电源系统(11),LCD模块(6),无线模块(2),防爆电路模块(12),RFID射频模块(3),实时时钟(4),RS232模块(5),单片机(1),总线通讯模块(10),存储IC(8),组成的油罐车电子封签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能在恶劣环境下对油罐车阀门上安装的电子封签传感器进行阀门开关状态识别和授权RFID卡开关锁控制,对成品油运输环节进行程序化管控,全程记录电子封签车载系统的运行状态,同时可通过GPRS技术进行数据的实时传送,并可通过无线技术实现数据定点自动采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罐车电子封签用的主机,具体地说是GPS远程监控的油罐车电 子封签主机。
技术介绍
在油罐车运输油品在运输流转过程中的数质量管理以及如何防止运输途中的"跑冒滴漏",一直是有待改进的技术。不足之处有第一传感器与感应头的有效感应要依赖于车辆出发前将油盖拧紧锁牢,在管理上,比较难于监督到是否拧紧到位,因而在非法开启出现 时有三种可能一是实施了偷油事实而造成真正的非法开启报警,二是可能因为人为故意或疏忽大意没有将油口拧紧盖牢,而在运输途中因为震动将感应头与传感器分离,造成非 法开启报警,三是虽然拧紧了 ,但是在运输途中因震动颠簸将油盖震松,感应头与传感器分 离,而造成非法开启错误报警。这样,造成了非法开启的不唯一性,在管理上无法正确的判 定责任归属。第二该机型属于接触型操作(如接触式卡操作),存在被复制的可能,卡自然 磨损与人为损坏难以界定明确,主机的坏损,也难以判定是人为原因还是非人为原因。第三 除了目前电子封签传感器能监控的油口外,油罐车自身的改装缺陷仍然存在流失隐患,主 要体现在(l)拆除进油口盖通过拆除进油口盖螺丝或破解物理铅封打开进油口 ;(2)拆 除人孔盖通过拆除进油口人孔固定螺丝打开人孔的方式偷盗油;(3)拆除独立计量口 通 过拆除连接部位螺丝或破解物理铅封的方式偷盗油(插管抽油);(4)拆除独立呼吸阀通 过拆除连接部位螺丝或破解物理铅封;(5)拆除出油口法兰盘通过拆除法兰盘固定螺丝 分解阀、管或松退螺丝让法兰盘漏油的方式偷盗油;(6)欧标口自身缺陷通过外力推挤欧 标口阀面迫使阀门张开的方式偷盗(7)排污阀通过拆除排污阀封堵螺丝的方式偷盗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罐车电子封签用的主机,它能在恶劣环境下对油罐车 阀门上安装的电子封签传感器进行阀门开关状态识别和授权RFID卡开关锁控制,对成品 油运输环节进行程序化管控,全程记录电子封签车载系统的运行状态,同时可通过GPRS技 术进行数据的实时传送,并可通过无线技术实现数据定点自动采集。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记录仪由单片机(1)、存储IC卡(8)、LED显示(7)、 RS232模块(5)组成,单片机(1)执行数据的运算、记录和发送;所述的RS232模块(5)通 过单片机(1)自带的UART串口和单片机(1)连接,进行串行数据收发负责通过串口收发数 据,并且连接外部的车载GPS终端的GPRS模块,实现远程数据的收发;总线通讯模块(10) 采用CAN总线与单片机(1)相连接,负责和总线盒的通讯,接收阀门开闭状态数据和下发施 解封命令;总线通迅模块(10)将电子封签识别信号上报单片机(l),单片机(1)通过LCD 模块(6)显示报警信息、蜂鸣器(9)响报警、LED(7)灯亮报警;存储IC(8)记录单片机(1) 传来的电子封签传感信息报警数据及施封或解封操作数据;无线模块(2)通过IIC总线与 单片机(1)相连接,接收单片机发送过来的电子封签主机操作数据,然后通过433MHz公用 无线频率把数据发给定点采集器,然后通过InterNet发送到中心服务器上;RFID射频模块3IIC总线与单片机(1)相连接,可实现RFID射频卡的读写操作,并把读写结果发 送给单片机(l),单片机根据结果对车载的电子封签传感器下达授权施解封命令;防爆电 路(12)采用安全栅防爆电路,通过限流限压保障主机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下安全工作;防爆 电路(12)共有两路,一路连接电源系统(ll),实现电源电路的安全保护;另一路连接RS232 模块(5),实现串口通讯的安全保护。 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 记录仪还包括安装在油阀上的数据采集模块、与数据采集模块相连接的单片机、 与单片机相连接的IC卡接口 、LED显示、RS232模块组成。所述的RS232模块上连接有GPRS 模块。 当主机在上电工作时,单片机(1)通过总线通讯模块(10)读取所连接的电子封签 传感器的初始状态,并在LCD模块(6)上显示出来。之后进入工作状态。 当油罐车装满油品要开始运输时,需要关好各阀门,然后用授权的RFID射频卡在 本专利技术的RFID射频模块(3)上进行施封操作,即启动本专利技术的监控功能,此时单片机(1) 读取到RFID射频模块(3)送过来的施封授权命令后,通过运算比对其有效性,若无效,则在 LCD模块(6)上给以无效提示;若有效,则通过总线通讯模块(10)下发施封命令,对阀门上 的电子封签传感器进行关锁操作。在此过程中若有阀门未关好,电子封签传感器识别后将 通过总线通讯模块(10)上报给单片机(l),单片机(1)通过LCD模块(6)做出提示,提示操 作者重新施封直至施封成功。施封时单片机(1)将通过写操作把施封操作数据记录到存储 IC(8)中,同时通过RS232模块(5)发送数据。 当油罐车施封成功后,阀门已被锁死,这个时候油罐车就可以开始运输配送了。在 运输配送途中,理论上由于阀门是锁死而无法打开的,若因人力或外力强行破坏电子封签 传感器而打开阀门的话,本专利技术将会通过总线通讯模块(10)读取到相关信息,LCD模块(6) 显示报警信息,同时蜂鸣器(9)声响报警,LED显示(7)灯亮报警;存储IC(8)记录该次报 警数据,同时通过RS232模块(5)发送报警数据。 当油罐车到达油站将要卸油时,需要用授权的RFID射频卡在本专利技术的RFID射频 模块(3)上进行解封操作,即解除本专利技术的监控功能,单片机(1)读取到RFID射频模块(3) 送过来的解封授权命令后,通过运算比对其有效性,若无效,则在LCD模块(6)上给以无效 提示;若有效,则通过总线通讯模块(10)下发解封命令,对阀门上的电子封签传感器进行 开锁操作。解封时单片机(1)将通过写操作把解封操作数据记录到存储IC(8)中,同时通 过RS232模块(5)发送数据。 本专利技术存储IC(8)所记录的数据称为运况数据,主要包括施封数据、解封数据和 报警数据。本专利技术记录、发送运况数据时一般包括时间、地点、数据类型、操作者、阀门编号等。本专利技术可通过RS232模块(5)连接外部的车 载GPS终端的GPRS模块把数据通过GPRS网络远程的方式上发给控制中心的服务器,或者 也可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无线模块(2)采用无线的方式定点自动采集到控制中心的服务器上。 除了用授权的RFID射频卡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施解封命令,也可采用远程的方式通过 GPRS模块连接本专利技术的RS232模块(5)下发施解封命令。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能在恶劣环境下对油罐车阀门上安装的电子封签传感器进行阀 门开关状态识别和授权RFID卡开关锁控制,对成品油运输环节进行程序化管控,全程记录4电子封签车载系统的运行状态,同时可通过GPRS技术进行数据的实时传送,并可通过无线 技术实现数据定点自动采集。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原理方框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原理构造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原理构造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操作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图1、2、3、4所示,本专利技术在LED显示(7),蜂鸣器(9),电源系统(11), LCD模 块(6)芯片型号为(LCD128X64FV1),实时时钟(4)芯片型号为(RS5C372A)的基础上,特别 是记录仪由与单片机(1)芯片型号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罐车电子封签用的主机,它包括LED显示(7),蜂鸣器(9),电源系统(11),LCD模块(6),实时时钟(4),其特征是记录仪由与单片机(1)相连接的存储IC卡(8)、LED显示(7)、RS232模块(5)组成,单片机(1)执行数据的运算、记录和发送;所述的RS232模块(5)通过单片机(1)自带的UART串口和单片机(1)连接,进行串行数据收发负责通过串口收发数据,并且连接外部的车载GPS终端的GPRS模块,实现远程数据的收发;总线通讯模块(10)采用CAN总线与单片机(1)相连接,负责和总线盒的通讯,接收阀门开闭状态数据和下发施解封命令;总线通迅模块(10)将电子封签识别信号上报单片机(1),单片机(1)通过LCD模块(6)显示报警信息、蜂鸣器(9)响报警、LED(7)灯亮报警;存储IC(8)记录单片机(1)传来的电子封签传感信息报警数据及施封或解封操作数据;无线模块(2)通过IIC总线与单片机(1)相连接,接收单片机发送过来的电子封签主机操作数据,然后通过433MHz公用无线频率把数据发给定点采集器,然后通过InterNet发送到中心服务器上;RFID射频模块(3)通过IIC总线与单片机(1)相连接,可实现RFID射频卡的读写操作,并把读写结果发送给单片机(1),单片机根据结果对车载的电子封签传感器下达授权施解封命令;防爆电路(12)采用安全栅防爆电路,通过限流限压保障主机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下安全工作;防爆电路(12)共有两路,一路连接电源系统(11),实现电源电路的安全保护;另一路连接RS232模块(5),实现串口通讯的安全保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万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