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保温系统和包括其的建筑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20868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保温系统和包括其的建筑,涉及建筑节能被动房领域。包括依次粘结的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其中,所述第一保温层为燃烧性能为B级的有机保温板,所述第二层保温层为燃烧性能为A级的无机保温板或贴砌浆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复合保温系统构造相比于采用纯A级双层保温材料,既可以大幅度提高系统安全性,又可以节省墙体整体厚度,降低建筑总体成本。相比于双层保温都采用纯B级保温材料,可以提高系统的防火安全性,且因不需采用防火窗,依然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依然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依然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保温系统和包括其的建筑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保温系统和包括其的建筑。

技术介绍

[0002]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0003]GB 50016

20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外墙外保温有明确要求,建筑高度在27

100m之间的住宅建筑通常有两种选择:(1)在不使用耐火窗的情况下必须采用燃烧性能燃烧性能为A级的保温材料;(2)在采用燃烧性能燃烧性能为B级的保温材料时必须选用符合要求的耐火窗;
[0004]选择第一种方案时,A级保温材料除防火性能明显优于B级保温材料外,其它综合性能几乎都略差,比如导热系数偏高导致保温厚度偏大,材料自身强度偏低安全性稍差等等,这也是A级保温材料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较多的原因。而第二种方案,由于耐火窗的成本较高,同时因为技术要求高,可选择的供应商偏少,工程实际应用的比例不如第一种方案。
[0005]被动房所采用的保温厚度通常很厚,另外对于墙体的气密性要求很高,所以为了减少板缝冷热桥对系统传热性能的负面影响,其中的一个技术措施是将墙体保温厚度分拆分成两部分分别进行粘贴,两层板缝不能有重合,第一层板的板缝被第二层的保温材料完全覆盖。现有技术通常为了系统安全性,会采用第一种方案,例如很多项目会采用B级石墨聚苯板,如果当建筑高度介于27m和100m之间,则必须选用防火窗,进而导致总建筑成本会大幅度增加;而有些项目也会选用第二种方案,例如选择双层岩棉板或岩棉复合板,不再需要防火窗,虽然总建筑成本得以降低,但是因为导热系数高,保温材料整体厚度会加大,公摊面积增加,外保温系统安全风险也会远超过第一种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技术问题
[0007]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保温系统和包括其的建筑,可以解决防火、保温难以兼顾的问题。本技术的复合保温系统构造相比于采用纯A级双层保温材料,既可以大幅度提高系统安全性,又可以节省墙体整体厚度,降低建筑总体成本。相比于双层保温都采用纯B级保温材料,可以提高系统的防火安全性,且因不需采用防火窗,依然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
[0008]解决方案
[0009]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保温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保温层、第一粘结层和第二保温层,其中,
[0010]所述第一保温层包括燃烧性能为B级的有机保温板,
[0011]所述第二保温层为燃烧性能为A级的无机保温板或贴砌浆料层。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依次粘结在所述第二保温层外侧面的增强层和腻子层。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粘结在基层墙体和所述第一保温层之间的界面砂浆层和贴砌浆料粘结层。
[0014]进一步地,所述增强层为单层或双层的抹面砂浆的复合网格布增强层,所述增强层的厚度为3

8mm。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保温层、增强层和腻子层的总厚度大于50mm。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厚度不小于45mm。
[0017]进一步地,所述贴砌浆料粘结层为采用胶粉聚苯颗粒贴砌浆料通过满粘法而成的粘结层,厚度为10

30mm。
[0018]进一步地,所述腻子层外侧面还有涂料饰面层。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保温层采用模塑聚苯板、挤塑聚苯板、聚氨酯板或真金板。
[0020]或者,所述第一保温层采用带有梯形槽的石墨聚苯板。
[00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之间有砂浆粘结层。
[002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之间的砂浆粘结层包括界面砂浆层和/或贴砌浆料粘结层,厚度为5

10mm。
[0023]所述第二保温层采用横丝岩棉板、竖丝岩棉条、岩棉复合板或无机渗透A级聚苯板;或者,所述第二保温层为采用胶粉聚苯颗粒贴砌浆料批抹而成的保温层。
[0024]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建筑,包括基层墙体,所述基层墙体外侧面上依次连接有粘结层和所述的复合保温系统。
[0025]进一步地,第一保温层的保温板数量为若干个,相邻保温板之间设置有用贴砌浆料填满的砌筑缝,砌筑缝宽度10

20mm。
[0026]进一步地,所述建筑为被动房建筑。
[0027]进一步地,还包括锚栓,用于将所述复合保温系统固定在基层墙体上。
[0028]有益效果
[0029](1)本技术的第一保温层以燃烧性能燃烧性能燃烧性能燃烧性能为A级或B级的高效有机保温材料,为主体保温层,厚度低、自重轻,第二保温层为燃烧性能燃烧性能燃烧性能的A级的保温材料(为辅助保温层,通过粘贴或批抹在第一保温层上,厚度大于45mm的),为辅助保温层,可以规避使用耐火窗,使建筑总成本降低,同时外保温系统安全性要远高于纯A级保温材料的外保温系统。因此满足建筑外墙可使用B级保温材料而不用防火窗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相比于双层保温都采用纯A级保温材料,既可以大幅度提高系统安全性,又可以节省墙体整体厚度,降低建筑总体成本;相比于双层保温都采用纯B级保温材料,可以提高系统的防火安全性,且因不需采用防火窗,依然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
[0030](2)本技术第二保温层的A级材料总厚度超过50mm,因此当建筑高度介于27

100m之间时,根据防火规范要求可使用B级保温材料而不需选用防火窗,不需要设置A级防火隔离带。相比于采用纯B级双层保温材料,本技术的外保温系统构造具有更高的防火安全性,系统抗风压和脱落等方面的安全性也得以提升。且因不需采用防火窗,大幅度降低了建筑总成本。
[0031](3)本技术中基层墙体和第一层保温层采用界面砂浆处理,一方面可以提高界面层两侧材料的粘结性能避免分层空鼓,另一方面可以对原基层进行补强。
[0032]上述说明仅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据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同时为了使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技术特征以及优点更加易懂,以下列举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33]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0034]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复合保温板安装在基层墙体上的一个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5]其中,1

基层墙体、2

界面砂浆层、3

贴砌浆料粘结层、4

第一保温层、5

第二保温层、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粘结的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其中,所述第一保温层包括燃烧性能为B级的有机保温板,所述第二保温层为燃烧性能为A级的无机保温板或贴砌浆料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次粘结在所述第二保温层外侧面的抗裂增强层和腻子层;还包括用于粘结在基层墙体和所述第一保温层之间的界面砂浆层和贴砌浆料粘结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层为单层或双层的抹面砂浆复合网格布的增强层,所述增强层的厚度为3

8mm;和/或,所述第二保温层、抗裂增强层和腻子层的总厚度大于50mm;和/或,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厚度不小于45mm;和/或,所述贴砌浆料粘结层为采用胶粉聚苯颗粒贴砌浆料通过满粘法而成的粘结层,厚度为10

30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腻子层外侧面还有涂料饰面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层采用模塑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嘉士特建筑节能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