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绕丝环形式的表面燃烧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9774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螺旋绕丝环形式的表面燃烧头,燃烧头的一端连接有燃料供给装置:燃烧头包括安装法兰、过渡段、工作段和端板,安装法兰的一端与燃料供给装置固定连接,安装法兰的另一端与过渡段连接,过渡段远离安装法兰的一端与工作段连接;工作段包括骨架和螺旋环,螺旋环为金属丝绕骨架形成;骨架和螺旋环之间形成燃烧缝隙,燃烧缝隙均匀分布;工作段外表面光滑无凸凹;工作段远离过渡段的一端与端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金属丝绕骨架形成的螺旋环与骨架配合形式的燃烧头,在无需包覆编制物情况下实现了表面燃烧,解决了包覆形式结构表面粗糙易堵、局部高温易烧损、包覆层较薄易回火等问题,保证了设备的安全运行。设备的安全运行。设备的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绕丝环形式的表面燃烧头


[0001]本技术属于燃烧器
,具体涉及一种螺旋绕丝环形式的表面燃烧头。

技术介绍

[0002]环境问题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也越发严重,受到国内外社会的关注。在我国,环境污染的问题也日益加剧,发生大气污染的频率不断增大,国家对环保的标准也不断提高,原有的一些燃烧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国家标准,需要进一步改进燃烧技术和设计水平来控制燃烧器的排放。
[0003]随着环保压力加大与国家双碳政策的推行,各类低氮燃控技术不断进步,然而多数都以中、大功率扩散形式为主,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加之小功率扩散形式降氮效果有限,同时国内小功率加热炉的数量非常庞大,特别在油气田企业,虽然全预混加表面燃烧形式能够满足小功率低氮要求,现有技术中,常常需要包覆编制物情况下才能实现表面燃烧,然而常规包覆形式结构表面粗糙易堵、局部高温易烧损、包覆层较薄易回火等问题。同时受制于包覆材料的限制,停滞不前,进而影响了双碳工作的开展。
[0004]所以如何突破包覆材料的限制,通过结构设计、优化使表面燃烧头满足当前环保要求,降低氮氧化物的产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螺旋绕丝环形式的表面燃烧头,用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突破包覆材料的限制,降低燃烧过程中产生的NOx,保证燃烧器的稳定、安全运行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螺旋绕丝环形式的表面燃烧头,所述燃烧头的一端连接有燃料供给装置:/>[0008]所述燃烧头包括安装法兰、过渡段、工作段和端板,所述安装法兰的周向设置有紧固件安装孔;所述安装法兰的一端与燃料供给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法兰的另一端与过渡段连接,所述过渡段远离安装法兰的一端与工作段连接;所述工作段包括骨架和螺旋环,所述螺旋环为金属丝绕骨架形成;所述骨架和螺旋环之间形成燃烧缝隙,所述燃烧缝隙均匀分布;所述工作段外表面光滑无凸凹;所述工作段远离过渡段的一端与端板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骨架与螺旋环间采用低温点焊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骨架周向均匀排布,所述螺旋环的横截面贴近骨架的一侧的宽度小于远离骨架一侧的宽度。
[0011]进一步,所述端板的内部设有沿中心向边缘放射形径向分布的翅片。
[0012]进一步,所述过渡段的孔径大小由安装法兰向工作段,逐步增大。
[0013]进一步,所述安装法兰、过渡段和工作段均相邻排布设置。
[0014]进一步,所述安装法兰、过渡段、工作段和端板的材料均采用耐热钢或不锈钢或耐热钢、不锈钢的混合材料。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6]由于工作段表面为螺旋绕丝环形式,燃料和氧气的混合更加均匀,使得燃烧效率更高,燃料利用率更高。工作段表面光滑无凸凹,并且燃烧缝隙均匀分布,可以使得燃烧稳定,减少因燃烧不稳定引起的火灾和爆炸的风险。工作段表面为金属丝绕骨架形成的螺旋环,结构坚固,耐磨性好,使用寿命较长。安装法兰、过渡段、工作段相邻排布设置,便于拆卸和维护,更换燃烧头更加方便。本技术在无编织包覆材料的实现了表面燃烧效果,同时彻底解决了常规包覆形式结构表面粗糙易堵、局部高温易烧损等问题,保证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0017]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一种螺旋绕丝环形式的表面燃烧头的剖面图;
[0019]图2是本技术一种螺旋绕丝环形式的表面燃烧头中螺旋环形式一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一种螺旋绕丝环形式的表面燃烧头中螺旋环形式二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一种螺旋绕丝环形式的表面燃烧头中骨架和螺旋环安装的示意图。
[002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23]1‑
安装法兰、2

过渡段、3

工作段、4

端板、5

骨架、6

螺旋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描述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都使用相同的图号,附图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为所属
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另外,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顶”、“底”、“左”、“右”、“前”、“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5]如图1

4所示,一种螺旋绕丝环形式的表面燃烧头,所述燃烧头的一端连接有燃料供给装置:
[0026]所述燃烧头包括安装法兰1、过渡段2、工作段3和端板4,所述安装法兰1的周向设置有紧固件安装孔;所述安装法兰1的一端通过紧固件配合紧固件安装孔,与燃料供给装置固定连接,为燃烧头提供混合气;所述安装法兰1的另一端与过渡段2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法兰1和工作段3通过焊接成型,分段结构便于加工制造、提升经济型;所述过渡段2远离安装法兰1的一端与工作段3连接;过渡段2的设计能够有效防止工作段3产生的高温返热,保证了燃烧头本体和上游燃料供给装置的安全运行;所述工作段3包括骨架5和螺旋环6,所述螺旋环6为金属丝绕骨架5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骨架5与螺旋环6间采用低温点焊成型,有效提升成型刚度和积热传导,进一步降低局部高温提升设备稳定性和安全性
[0027]所述骨架5和螺旋环6之间形成燃烧缝隙,所述燃烧缝隙均匀分布;该燃烧缝隙为微米级、毫米级且均匀分布,确保燃烧稳定和低NOx、低CO排放;所述工作段3外表面光滑无凸凹;能够有效防止落物存留、利于积灰吹离,进一步提升火焰的连续性,避免局部高温损坏;所述工作段3远离过渡段2的一端与端板4连接。
[0028]使用时,安装法兰1将燃料供给装置中的混合气引入过渡段2,再经由工作段3,最后从燃烧缝隙喷出,在工作段3的外表面引燃形成表面燃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连续螺旋绕丝环作为燃烧承托,混合气通过工作段3环间的缝隙吹出后附着在工作段3表面达到表面燃烧。操作人员通过调整控制器,调控混合气的供给量,使燃烧器按预先设定好的手动、自动方式出力。由于工作段3通过其骨架5外部绕制金属丝形成连续螺旋环6,且骨架5与螺旋环6间通过低温点焊固定成型,低温点焊方式既保证内部骨架5与外部绕丝螺旋环6结构稳定、强度高和出气孔隙均匀,又有效通过点焊缝将螺旋环6表面受到的辐射热量向内传导,通过流动的混合气流动散热,提升了燃烧头在高温环境下的耐用性。同时外表面光滑无凸凹,能够有效防止异物存留、利于积灰吹离,进一步提升火焰的连续性,避免局部高温损坏。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骨架5周向均匀排布,所述螺旋环6的横截面贴近骨架5的一侧的宽度小于远离骨架5一侧的宽度。具体而言,螺旋环6的横截面形状可以多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绕丝环形式的表面燃烧头,所述燃烧头的一端连接有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头包括安装法兰(1)、过渡段(2)、工作段(3)和端板(4),所述安装法兰(1)周向设置有紧固件安装孔;所述安装法兰(1)的一端与燃料供给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法兰(1)的另一端与过渡段(2)连接,所述过渡段(2)远离安装法兰(1)的一端与工作段(3)连接;所述工作段(3)包括骨架(5)和螺旋环(6),所述螺旋环(6)为金属丝绕骨架(5)形成;所述骨架(5)和螺旋环(6)之间形成燃烧缝隙,所述燃烧缝隙均匀分布;所述工作段(3)外表面光滑无凸凹;所述工作段(3)远离过渡段(2)的一端与端板(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绕丝环形式的表面燃烧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5)与螺旋环(6)间采用低温点焊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时强李东禹张明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佳运通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