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改进技术的组合凸轮轴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9497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技术的组合凸轮轴及其加工工艺,包括后轴承、组合组件、磁吸件、驱动齿轮、卡槽和连接槽,所述后轴承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组合组件,所述组合组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磁吸件,所述磁吸件的右侧活动安装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卡槽,所述卡槽的上下两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槽。该基于改进技术的组合凸轮轴及其加工工艺,在进行拼接时,不需要使用大量的螺栓进行拼接,使得拼接更加的便捷,节省了大量的拼接的时间,而且使得拼接更加的牢固,在加工时,可单独热处理加工,避免整个轴热变形,又提高了硬度与耐磨性,并减轻轴的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凸轮轴的轮廓表面精度。轴的轮廓表面精度。轴的轮廓表面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改进技术的组合凸轮轴及其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凸轮轴
,具体为一种基于改进技术的组合凸轮轴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凸轮轴的作用是控制气门的开启和闭合动作,汽车凸轮轴的不断旋转,推动气门顶杆上下运动,进而控制气门的开启与关闭,通过改变凸轮轴的曲线,可精确调整气门开启、关闭时间。
[0003]现有的CN107838637B专利献文提出了一种凸轮轴加工工艺,用前凸轮轴和后凸轮轴连接成一根凸轮轴,这样就可以采用常规加工凸轮轴的工艺将前凸轮轴和后凸轮轴分别加工完成,而后连接在一起,采用插接孔和插接头的配合,采用定位销和连接定位销进行定位铆紧,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有效利用了现有设备,降低了设备投入,而且加工完成的凸轮轴精度较高,能有效满足使用要求。
[0004]但是凸轮轴在进行拼接时,一般需要进行焊接,不便于对凸轮轴进行拆卸和拼接,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容易出现长时间使用拼接不牢固的现象,而且凸轮轴加工时,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移动加工的位置,会导致加工出现误差,容易损坏凸轮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改进技术的组合凸轮轴及其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不便于对凸轮轴进行拆卸和拼接,加工时,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移动加工的位置,会导致加工出现误差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后轴承、组合组件、磁吸件、驱动齿轮、卡槽和连接槽,所述后轴承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组合组件,所述组合组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磁吸件,所述磁吸件的右侧活动安装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卡槽,所述卡槽的上下两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槽。
[0009]优选的,所述组合组件包括收纳槽、复位弹簧和固定卡块,所述组合组件的外端固定设置有收纳槽,两个所述收纳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且每个所述复位弹簧的上下两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卡块,组合组件内部便于安装连接设备,收纳槽便于安装按压设备,固定卡块可以借助复位弹簧的弹性伸缩到收纳槽内部,便于将固定卡块卡在连接槽的内部。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强力铁块,所述强力铁块的右侧活动设置有凹轮,所述凹轮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偏心轮,强力铁块和磁吸件具有相互引力,可以辅助连接,使得连接更加的牢固,节省了大量的连接时间,不需要使用螺栓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偏心轮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前轴承,所述前轴承的右端固定安装有齿
轮配合面,承重和为轮毂的转动提供精确引导,它既承受轴向载荷又承受径向载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零部件。
[0012]一种基于改进技术的组合凸轮轴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3]步骤一:打孔、钻护锥、车端面、外圆,工作人员将组合凸轮轴防止在去除料头的设备内部,粗去除大量料头,去除大量的料头,使得加工更加的便捷;
[0014]步骤二:车外圆、切断,放置在切割机的上方,用中心架将凸轮轴进行夹持,进行车外圆,然后再打开切割刀,对凸轮轴进行切割,将组合凸轮轴进行夹紧固定,在进行切割时,避免出现切割错位的现象,使得切割效果更佳;
[0015]步骤三:打孔、钻护锥,确定要打孔的数量和要打孔的位置,然后将符合要求的限位块安装在限位基板上,启动机头,使钻护锥随机头向限位块处运动,恰好穿过钻套后进行打孔,钻护锥进行打孔,使得打孔更快,便于对打孔的位置进行定位;
[0016]步骤四:铣键槽、铣刀,直接用合适尺寸的键槽铣刀,在工件表面上碰刀,轻轻地接触凸轮轴,然后用前面碰刀的那个尺寸找中心,误差10丝左右,提高加工效率实心材料铣键槽,主要起阻止传动的作用;
[0017]步骤五:热处理,凸轮部位感应淬火

回火,加工好的凸轮轴转运到淬火现场,将凸轮轴装载到自动化淬火装置上的夹具上,启动自动化淬火装置,将凸轮轴由下往上进行淬火同时冷却,表面淬火后既强化了零件的表面,又保持了心部整体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0018]步骤六:精车止推面、卡簧槽,在进行热处理时,可用精凸夹具拨转凸轮轴,对凸轮轴进行调节淬火和回火的面,便于调节组合凸轮轴淬火的面积,使得调节更加的便捷;
[0019]步骤七:精磨外圆,齿轮轴颈和止推面、四个支承轴颈外圆,精磨凸轮、偏心轮,精磨轴颈工序预留轴颈余量,根据检测到的空磨电流值最大值,选取相应的设定好的磨削程序进行精磨外圆,为提高凸轮轴的轮廓表面精度,影响凸轮轮廓表面磨削质量;
[0020]步骤八:精磨凸轮、四方、四方导向,手握凸轮轴导向装置的凸轮轴导向棒端,将凸轮轴导向装置通过全螺纹结构旋入凸轮轴后端的螺纹孔内,用强力磁铁和定位杆能快速将导向套固定在凸轮轴上,使得拼接估计的方便;
[0021]步骤九:探伤,将凸轮轴放置在场地应整洁明亮,通风良好,地面需硬化处理,环境温度应达到5℃以上,先将凸轮轴装在车床两顶针间或用“V”形垫铁支住两端轴颈,放在平板上,将百分表触及中部轴颈,转动凸轮轴,表针摆动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的一半为直线度偏差,其数值大于0.05mm时应进行冷压校直,单个凸轮加工较易,可单独热处理加工,避免整个轴热变形,又提高了硬度与耐磨性,并减轻轴的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0022]步骤十:抛光,将凸轮轴放置在专用抛光机上方,手握把手用力按动机体,使机体头部向上倾斜,然后在机器底部安抛光垫,把机体放平,使转盘连同抛光垫紧贴地面,打开电源,进行抛光,凸轮轴除降低粗糙度外,还能有效改善其表面纹理、耐磨性、疲劳强度和清洁度;
[0023]步骤十一:切断,将凸轮轴放置在切割机的上方,调节好需要切割的尺寸,打开电源,用切割刀进行切断,便于根据组合凸轮轴需要长度进行切割。
[0024]优选的,所述将凸轮轴的凸轮放入加热线圈中,由流的集肤效应,使凸轮由外层向内加热、升温,使必定深度安排转变成奥氏体,而后迅速淬硬的工艺,在凸轮轴选用自热回火,是为了改变工件的某些组织特性,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工件的强度、硬度、耐磨
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
[0025]优选的,所述凸轮轴经过一系列的操作后首先要进行表面清洗,主油道的清洗和油孔的清洗,防止铁屑等脏物滞留在主油道孔的搭接处,凸轮轴主要清洗的脏污是凸轮轴加工后残留的切削油和金属粉屑。
[0026]优选的,所述需要将凸轮轴放置在夹具上方,用夹具将凸轮轴进行夹具固定,进行抛光,凸轮轴放置更加的牢固,防止在抛光时移动位置导致有误差,使得抛光的效果更好。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进行拼接时,不需要使用大量的螺栓进行拼接,使得拼接更加的便捷,节省了大量的拼接的时间,而且使得拼接更加的牢固,在加工时,可单独热处理加工,避免整个轴热变形,又提高了硬度与耐磨性,并减轻轴的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凸轮轴的轮廓表面精度。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改进技术的组合凸轮轴,包括后轴承(1)、组合组件(2)、磁吸件(3)、驱动齿轮(4)、卡槽(5)和连接槽(6),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轴承(1)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组合组件(2),所述组合组件(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磁吸件(3),所述磁吸件(3)的右侧活动安装有驱动齿轮(4),所述驱动齿轮(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卡槽(5),所述卡槽(5)的上下两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槽(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改进技术的组合凸轮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组件(2)包括收纳槽(21)、复位弹簧(22)和固定卡块(23),所述组合组件(2)的外端固定设置有收纳槽(21),两个所述收纳槽(2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22),且每个所述复位弹簧(22)的上下两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卡块(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改进技术的组合凸轮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强力铁块(7),所述强力铁块(7)的右侧活动设置有凹轮(8),所述凹轮(8)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偏心轮(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改进技术的组合凸轮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轮(9)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前轴承(10),所述前轴承(10)的右端固定安装有齿轮配合面(11)。5.一种基于改进技术的组合凸轮轴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打孔、钻护锥、车端面、外圆,工作人员将组合凸轮轴防止在去除料头的设备内部,粗去除大余量料头;步骤二:车外圆、切断,放置在切割机的上方,用中心架将凸轮轴进行夹持,进行车外圆,然后再打开切割刀,对凸轮轴进行切割;步骤三:打孔、钻护锥,确定要打孔的数量和要打孔的位置,然后将符合要求的限位块安装在限位基板上,启动机头,使钻护锥随机头向限位块处运动,恰好穿过钻套后进行打孔;步骤四:铣键槽、铣刀,直接用合适尺寸的键槽铣刀,在工件表面上碰刀,轻轻地接触凸轮轴,然后用前面碰刀的那个尺寸找中心,误差10丝左右;步骤五:热处理,凸轮部位感应淬火

回火,加工好的凸轮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晓玲陈维宏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凯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