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水泥浆均匀分布的灌注桩后注浆机构及其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9219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于水泥浆均匀分布的灌注桩后注浆机构及其施工工艺,其包括钢筋网,多个注浆环,所述注浆环作为所述钢筋网的一部分,注浆环的内圈外壁与钢筋网固接,多个注浆环等间距分布在钢筋网上,多个注浆环同轴分布,多个注浆头,多个所述注浆头等间距设置在每个所述注浆环的侧壁上,多个注浆头平行于注浆环的半径方向,多个注浆头的头部插入注浆环周边土层之中,两根注浆管,每根所述注浆管同时与每个所述注浆环的相同部分插接,注浆环上对应注浆管开设有插接孔,每根注浆管与注浆环连接的部分处开设有注浆口,注浆管与注浆头交错开。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优化后注浆工艺过程中的注浆机构,提高水泥分布的均匀性的同时降低后注浆成本的效果。成本的效果。成本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于水泥浆均匀分布的灌注桩后注浆机构及其施工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利于水泥浆均匀分布的灌注桩后注浆机构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灌注桩是一种在地基工程中常用的基础设施,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深度灌注钢筋混凝土桩来加固地基,以支撑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物的重量。
[0003]简述灌注桩及其后注浆辅助工法的流程,首先工人利用钻机在地面钻出一定深度的孔洞,在钻孔中安装增强灌注桩承载能力的钢筋笼,同时预埋注浆管,而后在钢筋笼中采用泵送混凝土的方式灌注混凝土,确保混凝土充满整个孔洞,再在混凝土桩成桩后2d

30d内进行后注浆工艺,通过预埋的注浆管将水泥浆注入桩底与桩侧的孔洞中,固化桩身周边的沉渣与泥皮,并加固桩底和桩周一定范围内的土体,以大幅提高桩的承载力,增强桩的质量稳定性,减小桩基。
[0004]灌注桩后注浆工艺能够填充桩周与桩底土层的密度,降低桩的沉降与周围支撑力,还能通过填充桩内的空洞,提高桩的密实度,进而提高桩的的承载力与防水性能。
[0005]虽然灌注桩的后注浆工艺已经发展为一种比较成熟与实用的工艺,但目前仍然有水泥注入均匀度不高、成本高昂等缺点,高昂的成本花费来源于多个过程,其中之一在于注浆管的使用,注浆管为一次性使用,为了保障后注浆过程中水泥分布的均匀性,注浆管沿孔洞内壁均匀分布,注浆管的数目与孔洞的半径成正相关,即孔洞半径越大,注浆管的数量越多。
[0006]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既然注浆管的数目与后注浆工艺的成本和后注浆工艺中水泥分布均匀性同时相关,可对注浆过程的整体机构做出创新,提高水泥分布均匀性的同时降低成本,二者兼得。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优化后注浆工艺过程中的注浆机构,提高水泥分布的均匀性的同时降低后注浆成本,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于水泥浆均匀分布的灌注桩后注浆机构及其施工工艺。
[0008]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利于水泥浆均匀分布的灌注桩后注浆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利于水泥浆均匀分布的灌注桩后注浆机构,包括;钢筋网;多个注浆环,所述注浆环作为所述钢筋网的一部分,注浆环的内圈外壁与钢筋网固接,多个注浆环等间距分布在钢筋网上,多个注浆环同轴分布;多个注浆头,多个所述注浆头等间距设置在每个所述注浆环的侧壁上,多个注浆头平行于注浆环的半径方向,多个注浆头的头部插入注浆环周边土层之中;两根注浆管,每根所述注浆管同时与每个所述注浆环的相同部分插接,注浆环上
对应注浆管开设有插接孔,每根注浆管与注浆环连接的部分处开设有注浆口,注浆管与注浆头交错开。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仅保留注浆管管道运输水泥浆的效果,以此在任何直径的孔洞下均只需两根注浆管,减少注浆管的数量,以此实现节省成本,而注浆管原有的施压效果将使用注浆环的环装管道代替,当水泥浆充满注浆环内部时,平均从每个注浆口流出,注浆口再将水泥浆充满钢筋笼周边土层,提高了水泥浆分布的均匀效果,由于传统的直上直下的注浆管压力分配不均,高压泵将水泥浆注入注浆管后,注浆管从相对高度较高的注浆头流出,高度较低的注浆头仅有少量水泥浆流出,且位于上方的注浆头充满后,粘稠的水泥浆集中推积于注浆头出,更加影响下方的注浆头的注浆效果,而利用注浆环平均分配水泥浆将大大改善此问题,以此实现降低成本的同时改善水泥浆平均分布效果。
[0010]可选的,每个所述注浆环均为空心环,每个注浆环上均设置有用于使注浆头伸缩的伸缩机构。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还未下钢筋笼时保持注浆头缩在空心环内部,确保注浆头在钢筋笼放下时不会与孔洞内壁发生干涉,避免影响钢筋笼的下放,当钢筋笼安置在孔洞底端时伸缩机构使所有注浆头伸出,插接在土层内部。
[0012]可选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两块弧形板,每块所述弧形板分别对应每根所述注浆管设置,每个所述注浆头均与弧形板固接,每块弧形板对应注浆头开设有注浆通道,水泥浆通过注浆通道送入注浆头内;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开设在注浆环外圈侧壁上,多个通孔对应多个注浆头开设,所述注浆头的头部与通孔插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使注浆头的头部插接在通孔内,实现注浆头的滑移性能,确保注浆头的伸缩性能,其次,在本方案中弧形板呈半圆状,均分设置在注浆环上的注浆头,对应两根注浆管设置,在注浆管插入注浆环内部时,注浆口将水泥浆注入至注浆环内部,使注浆环内部压力增加,当注浆环内部充满水泥浆后,水泥浆通过注浆通道从每个注浆口流出,在满足水泥浆流出的基础上,实现弧形板在注浆环内部的滑移即可。
[0014]可选的,所述滑移机构还包括;多个弯弧部,所述弯弧部设置在所述弧形板对应所述插接孔的位置处,当注浆管插接于注浆环内时,注浆管底端恰能抵接弯弧部并沿弯弧部滑移。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弯弧部的设置在于仅从结构上实现弧形板的滑移,当注浆管从插接孔插入注浆环时,注浆管底端抵接弯弧部,注浆管在插接孔的导向作用下继续竖直向下,而后由于弯弧部弯曲面的导向作用,弯弧部朝注浆环的侧壁滑移,从而带动注浆头从通孔伸出,即工人先将带有注浆环的钢筋笼置于通孔底部固定,再将两根注浆管竖向朝下插接,注浆管穿过注浆环带动注浆头朝外伸出,插入土层内,解决注浆头容易干涉钢筋笼放置的问题。
[0016]可选的,所述通孔的尺寸大于注浆头的尺径,同时,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弧形板的高度。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注浆管与弯弧部相配合产生的弧形板滑移为横向滑移,对于平行于注浆环半径方向设置的注浆头,弧形板的推动使其产生水平面内的横向位
移而非沿半径方向的扩张位移,所以通孔尺寸需大于注浆头的尺径以预留注浆头位移的空间余量,同时,通孔的直径不能过大,因为当注浆头从通孔伸出时,弧形板靠近注浆环侧壁的一侧抵接通孔,实现堵塞,放置注浆环内部的水泥桨液从通孔流出,所以通孔直径须小于弧形板的高度。
[0018]可选的,所述注浆管上的每个注浆口的朝向平行于注浆管所在点的注浆环切线方向。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浆口的朝向平行于注浆环切线方向设置,能够保证从注浆口流出的水泥浆平稳充满整个注浆环内部,若注浆口垂直于注浆环的切线方向,水泥浆从注浆口流出时直接面对注浆环的内环侧壁与外环侧壁,受到两方侧壁的阻碍,注浆口附近半流态的水泥浆堆积,分散压力巨大,增加外部输送泵的负担,且导致水泥分散效率低,所以实际应用时应尽量保证注浆口要平行于切线方向。
[0020]可选的,多个所述注浆环中最底端的注浆环为注浆底环,所述注浆底环底壁固接有多个连通注浆底环内部的底部注浆头,底部注浆头沿注浆环等间距分布,底部注浆头与注浆管底端交错开,相应地,每根注浆管上最底端的所述注浆口开设在注浆管的底端端部。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最底侧的注浆底环除接触孔洞侧壁外,还需接触孔洞底壁,所以最底端的注浆底环需在底侧壁额外设置底部注浆头,底部注浆头与出浆口不同的是,底部注浆头仅在头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于水泥浆均匀分布的灌注桩后注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网(11);多个注浆环(2),所述注浆环(2)作为所述钢筋网(11)的一部分,注浆环(2)的内圈外壁与钢筋网(11)固接,多个注浆环(2)等间距分布在钢筋网(11)上,多个注浆环(2)同轴分布;多个注浆头(24),多个所述注浆头(24)等间距设置在每个所述注浆环(2)的侧壁上,多个注浆头(24)平行于注浆环(2)的半径方向,多个注浆头(24)的头部插入注浆环(2)周边土层之中;两根注浆管(3),每根所述注浆管(3)同时与每个所述注浆环(2)的相同部分插接,注浆环(2)上对应注浆管(3)开设有插接孔(26),每根注浆管(3)与注浆环(2)连接的部分处开设有注浆口(31),注浆管(3)与注浆头(24)交错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水泥浆均匀分布的灌注桩后注浆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注浆环(2)均为空心环,每个注浆环(2)上均设置有用于使注浆头(24)伸缩的伸缩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于水泥浆均匀分布的灌注桩后注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两块弧形板(22),每块所述弧形板(22)分别对应每根所述注浆管(3)设置,每个所述注浆头(24)均与弧形板(22)固接,每块弧形板(22)对应注浆头(24)开设有注浆通道(241),水泥浆通过注浆通道(241)送入注浆头(24)内;通孔(23),所述通孔(23)开设在注浆环(2)外圈侧壁上,多个通孔(23)对应多个注浆头(24)开设,所述注浆头(24)的头部与通孔(23)插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于水泥浆均匀分布的灌注桩后注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机构还包括;多个弯弧部(25),所述弯弧部(25)设置在所述弧形板(22)对应所述插接孔(26)的位置处,当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彩林沈广胜李昆仑徐海波张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凯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