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支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9087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来支承一底部冲上固定于鞋楦上之鞋的装置,它有两个相分开的支承部件来把鞋支承于其间。各支承部件安装成可绕一相关的支承轴旋转,以改变这些部件的鞋支撑表面部间的距离。用弹性装置(最好是拉簧)将上述两表面部一起推迫到使其间距离为最小的一个位置上。当把固定于鞋栓上之鞋插在这两个表面部间,后者便将依随此鞋的外表面。此种表面部是由可自由转动的筒形套提供,而这种套可用来克服反抗鞋进出于支承部件间的任何摩擦阻力。(*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来支撑固定于鞋楦之上而底部处于最上方之鞋的支承装置,它包括两个相互分开的支承部件,每个部件沿着为其支撑之鞋的长向延伸,使得一鞋栓的锥部能置纳于这两个部件之间,而鞋则能为这两个部件的鞋支撑表面部所支撑,并使鞋的底部暴露,而这种支承装置可用来调节此两个支撑部件的鞋支撑表面部的间距,以便容纳不同尺寸的鞋,每个支承部件安装成可绕一沿鞋长向延伸之轴线转动。在欧洲专利A-0512772号中描述到这样一种鞋支承装置,它特别适用于支撑在底部上敷有粘合剂涂层的鞋,以使此涂层经受干燥作业,此种支承装置包括两个板状支承部件,在这两个部件之间可以支撑一固定于鞋楦上之鞋,使鞋底居于最上方,鞋的锥部居于此两个部件之间,而鞋的侧边则受到此两个部件的鞋支撑表面部的支承。为此目的,上述两个部件可各绕一相关的安装件转动,并能调节其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尺寸的鞋。更具体的说,这两个部件是由一名操作人员使之转动而形成一条槽,此槽有两个斜的侧边和一开敞开的底边,而其尺寸与待支撑之鞋的尺寸的相适应,并为一种摩擦装置保持就位。业已证明,上述这种鞋支承装置是不适用于半长统的运动鞋与便鞋,以及当前时兴的一些鞋,它们常常设有扩口式的或衬垫式的“套箍”,例如训练鞋、篮球鞋与旅游鞋等,这主要是由于当依据待支承之鞋的尺寸来调节鞋的支承部件时,需要有操作人员来转动打开这两个部件到可以允许鞋的套箍能通过其间的一个宽度,但是这一宽度将会超过为保证鞋能受到牢靠支撑所需的间距。事实上,这两个部件相对于水平的倾角会过大,以致于鞋楦不能受到稳定的支撑,而鞋本身会在这两个部件间滚动或颠簸。可依下述方式来克服具有扩口式或衬垫式套箍之鞋的支撑问题,即当鞋落定在此两部件上时来调节这两个部件,亦即把它们向上旋转,直至它们的边部贴靠住鞋,最后能将其牢牢保持住为止。但这种作法的缺点在于,除非再次加宽这两个部件的间距,使套箍能从其间撤出,不然是不可能将鞋挪动的,但这是一件麻烦与费时的操作。要是不继续这样一项操作,鞋就很可能得不到合适的支撑,在此种情形下,便可能使得多种作业不能在鞋上满意地进行。这样,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即在于克服与先有技术相关联的,在支撑由鞋楦固定之鞋中所遇到的困难,并为此而提供一种改进的了的鞋的承装置,它可以通过与鞋之侧部轮廓无关的自调节,自动地适应鞋的不同尺寸,同时可使鞋容易地置入一支撑位置并从其上撤下。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反映在前面第一段所述之鞋支承装置中时,在于提供了一种弹性装置,以促使前述两部件的每一个能绕其自身轴线旋转到这样一个位置,以致此两个部件只分开一极小距离,同时允许前述的表面部分在鞋插入其间时能反抗该弹性装置的作用而分开;同时在于,前述的鞋支撑表面部分是由基本上具圆形横剖面的可旋转部件构成,而得以在插于其间之鞋的侧面上滚动。应该知道,在使用本专利技术之鞋支承装置时,当鞋楦的锥部插到两个支承部件之间,弹性装置便迫使这两个部件的鞋支撑表面部与鞋面作恒定接触,这样,此两个部件间的开口宽度便可自动变化,使此两部件适应鞋楦在上述表面部间的宽度。结果,要是将一种扩口式套箍鞋插在上述两部件之间,这两个部件开始时将自动受迫张开到一可容纳鞋之套箍的宽度,并在此鞋进一步插入时,作出自调节并自动将此张开的口闭合上一段距离,使此鞋的侧边能被牢靠地夹定。此外,通过提供可旋转的鞋支撑表面部,不仅可使鞋放置到一支承位置,而且还能使其迅即运动,特别是对于扩口式或衬垫式的套箍鞋来说,一旦当它置放于一受支承位置时,就可以防止发生此鞋陷获在这两个部件之间的危险,同时由于此种鞋支撑表面部能够在整个鞋面上滚动,也就能减少摩擦约束的风险。上述弹性装置可以是一种经连接成能在两个支承部件间起作用的拉簧,或取两个扭簧形式,每个支承部件各用一个,卷绕在一使相关部件围绕其转动的支承轴上,并在此相关部件与一止动件间起作用。上述弹簧最好能具有这样的强度,使支承部件能根据受其支承的固定于鞋楦之上的鞋,作出自调节,也就是说,在待支承之鞋楦的所有支承范围内,每个鞋楦能依据其自身质量而促使这两个部件转过一定角度,这意味着每个鞋楦将落定于这样一个位置,使得被支承之鞋的底部将基本上处在一个与其尺寸无关的预定高度上。理由是,被固定于鞋楦上之鞋愈大,它也就愈重,因而它也就将落定到较低的位置上。例如,当需要对一固定于鞋楦上之鞋的底部上涂敷的粘合剂进行干燥时,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控制此鞋底部在高度方向的位置,以保证通过把最大加热效应集中到一特定高度上来取得满意的干燥效果。上述两个支承部件的最小间距最好选择成,能把鞋底支承成使之能躺放到这两个部件的鞋支撑表面部上。这在对固定于鞋楦上的鞋进行加工时常需要为此处理的,特别是在对之进行干燥时,不仅需要支承着鞋本身,还需要支承起将之相接合的鞋底。对各个支承部件来说,上述的鞋支撑表面部是一可在杆状轴上自由旋转的套组成。这些个最好取圆筒形的套,它们中的每一个各与一被支承之鞋的表面融合,并当鞋在那两个部件间运动时,掠过整个表面。上述表面部也可由安装在一根轴上的一或多个轮子组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由一批上述之鞋支承装置组成的鞋输送系统,特征在于那些构成了相邻鞋支承装置一部分的支承部件,它们安装成可绕一公共轴线转动。这样一种系统最好包括两列的鞋支承装置。此种鞋输送系统一般用于所谓的鞋粘合剂干燥系统。下面结构附图来详细描述鞋粘合剂干燥设备与鞋输送系统,它们具有形成为它们本身一部分的一批鞋支承装置,对其中的每一个,都从它的若干个方面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该认识到,此种设备、此种系统以及此种鞋支承装置,都是被选择成以非限制举列方式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在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干燥设备经部分剖开的侧视图,此设备的鞋输送系统包括一批本专利技术的鞋支承装置;图2是图1所示鞋输送系统一部分的平面图,示明了构成此输送系统一部分的本专利技术之鞋支承装置的细节;图3是图2所示之鞋支承装置之一的侧视图,还包括一示明于支承位置上之固定于鞋楦上之鞋的轮廓;而图4则是沿图3中Ⅳ-Ⅳ线截取的端视横剖面图。图1示明了一种干燥设备,它有两个干燥室100、120,一个设于另一个之上,其中每一个包括一压力通风室140以及一个设有红外加热器与陶瓷加热器的干燥段160。干燥室100用来干燥涂敷于固定在鞋楦上之鞋底部上的涂层,而干燥室120则用来干燥涂附到随后要接装到此鞋底部上之鞋底一鞋根单元上的涂层。下部干燥段160中的陶瓷加热器是安排成专门用来干燥装在鞋楦上之鞋的基座与脚趾区的。为了使上述鞋底一鞋根单元通过干燥室120,设有一连续带180,组成一批上面可支承前述单元的平台;但也可以例如把一条连续链用于此种目的,由此种链来载承各个平台。不论设置的是哪种系统,但组成室120驱动装置之带或链则是以与统一以200标明之鞋输送系统或同步关系被驱动的,而鞋正是借助这一输送系统200通过干燥室100的。鞋输送系统200包括一卷绕到两个大的链轮240上的链220,支承着一批承载件2,而每个承载件2又各支承着本专利技术的一个鞋支承装置。这两个链轮之一(处于图1中右侧的)为一活塞一汽缸装置280带动而通过一自由轮装置260,链220由此而受到间歇式地驱动,在此,为链220之上部区所托载的鞋支承装置1,对于任何给定时刻,即从一端的装载段A运动到另一端的卸载段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来支撑固定于鞋楦之上而底部处于最上方之鞋的支承装置,它包括两个相互分开的支承部件(20,22,44,46;24,26,50,52),每个部件沿着为其支撑之鞋的长向延伸,使得一鞋楦的锥部能置纳于这两个部件之间,而此鞋则能为这两个部件的鞋支撑表面部(46,52)所支撑,并使鞋的底部暴露,其中,为了调节上述适应不同尺寸鞋的支承部件之鞋支撑表面部之间的间距,将此各支承部件安装成可绕一在鞋之长向上延伸的轴线(16;18)作旋转运动,其特征在于:设有弹性装置(56),用来迫使部件(20,22,44,46;24,26,50,52)各绕其轴线(16;18)转到这样一个位置,在此位置上,这两个部件的鞋支撑表面部(46,52)分开一最小距离,同时当有鞋插入其中时,允许此两表面部反抗前述弹性装置的作用而分开;此种鞋支撑表面是由基本上呈圆形横剖面的可转动部件(46;52)所构成,而得以滚过插入其间之鞋的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蒙德汉森查里斯霍克
申请(专利权)人:英国联合鞋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GB[英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