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井液冷却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19004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钻井液冷却方法及系统,包括进液换热管、中间换热管和出液换热管,所述中间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液换热管和出液换热管相连接,所述出液换热管、中间换热管和进液换热管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所述中间换热管与进液换热管和出液换热管的连接端均设置有汇流装置,所述汇流装置包括汇流槽和密封板,所述汇流槽一侧连接有密封板,所述汇流槽与密封板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中间换热管均匀分布有若干层,相邻两层的中间换热管之间连接有汇流装置,所述中间换热管通过汇流槽分别与进液换热管和出液换热管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装置中钻井液易丧失稳定性、喷淋水不能循环利用和钻进液循环时需要汇流和缓冲的问题。用和钻进液循环时需要汇流和缓冲的问题。用和钻进液循环时需要汇流和缓冲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钻井液冷却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钻井液冷却装置
,具体是一种钻井液冷却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钻井液冷却装置一般是用于在钻探过程中对钻头和钻杆进行冷却,以防止它们过热并减少钻头的磨损,该装置包括一个外套管和内筒,外套管和内筒之间留有间隙供钻井液流动,在内筒上安装了若干个固定的导向板,并在每个导向板上开孔,具体实施时,钻井液从井口注入到内筒内,经过导向板的引导后从开孔处喷出并流入外套管,然后又返回内筒,由于内筒周围靠近导向板的区域的钻井液流量较大,因此在这里安装了一些散热片,这样,通过喷射式冷却,在内部杆或钻头不需要停机的情况下,达到了降低温度的目的,需要注意,具体的设计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例如选用合适的材料、确定冷却液流量和压力等。
[0003]现有的钻井液冷却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钻井液由于持续工作在高温环境下,会使钻井液出现高温钝化等现象,而丧失其热稳定性,钻井液如果不及时进行冷却会造成钻井内的事故的发生,而去对于钻井人员的生命造成危险,另外如果只是对冷却液进行喷淋降温会对于水循环造成一个浪费,而且在对钻井液进行抽取降温时需要进行汇流并且要对其进行缓冲。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钻井液冷却方法及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钻井液易丧失稳定性、喷淋水不能循环利用和钻进液循环时需要汇流和缓冲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钻井液冷却方法及系统,包括进液换热管、中间换热管和出液换热管,所述中间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液换热管和出液换热管相连接,所述出液换热管、中间换热管和进液换热管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所述中间换热管与进液换热管和出液换热管的连接端均设置有汇流装置,所述汇流装置包括汇流槽和密封板,所述汇流槽一侧连接有密封板,所述汇流槽与密封板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中间换热管均匀分布有若干层,相邻两层的中间换热管之间连接有汇流装置,所述中间换热管通过汇流槽分别与进液换热管和出液换热管相连接,所述进液换热管和出液换热管若干并排分布,所述进液换热管与出液换热管分别通过汇流槽与中间换热管连接,所述出液换热管顶端安装有喷淋装置。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喷淋装置包括连接管路和喷淋头,所述出液换热管顶端安装有连接管路,所述喷淋头均匀分布在连接管路上,通过使用喷淋装置使得完成了对于进液换热管、中间换热管和出液换热管内的钻井液的降温过程。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液换热管底端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和连接管道之间连接设有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上设有循环泵,通过使用集水槽、循环管道和
循环泵使得喷淋水得以循环利用,对于喷淋水进行了节约。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集水槽顶端设有散热材料,所述集水槽一端连接设有补水桶,通过使用散热材料和补水桶使得及时对喷淋水进行散热使其能够快速再去对钻井液进行降温过程,并可对喷淋水进行及时补水。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喷淋装置外侧设有冷却塔,所述喷淋装置顶端设有排气风机,通过使用冷却塔和排气风机使得喷淋装置得以在冷却塔内使用并完成对于钻井液的冷却过程,并用排气风机使得喷淋水中热量以水蒸气的形式排出冷却塔。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气风机与喷淋装置之间设有收水器,通过使用收水器可以有效的控制其飘水率,并使得节约水源。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液换热管右端设有进液口,所述出液换热管右端设有出液口,通过使用进液口和出液口完成了对于钻井液的进液和出液。
[00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4]1、本专利技术包括进液换热管、中间换热管和出液换热管,通过液换热管、中间换热管和出液换热管的多处设置使得有效提高钻井液的冷却量,并且喷淋水会从上而下的进行落下,钻井液就会沿着管道而进行顺流,这样就可有效降低钻井液的温度。
[0015]2、本专利技术包括汇流槽、密封板和散热材料,通过使用汇流槽和密封板使得进液换热管、中间换热管和出液换热管可以完成对于钻井液的汇流和缓冲的作用,有效提高了此设备的可实用性,并且利用散热材料使得喷淋水的温度得以降低并且使得喷淋水中的水垢附着到散热材料上,有效缓解进液换热管、中间换热管和出液换热管的结垢速度。
[0016]3、此外,本专利技术包括连接管路、喷淋头、集水槽、循环管道和循环泵,通过使用连接管路和喷淋头完成了对于进液换热管、中间换热管和出液换热管的喷淋降温过程,并且利用集水槽、循环管道和循环泵完成对于喷淋水的循环过程,使得喷淋水得以循环多次进行利用,对于水资源有效的进行了节约。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汇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东南侧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东北侧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进液换热管;2、中间换热管;3、出液换热管;4、汇流槽;5、密封板;6、连接管路;7、喷淋头;8、集水槽;9、循环管道;10、循环泵;11、散热材料;12、补水桶;13、冷却塔;14、排气风机;15、收水器;16、进液口;17、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1:
[0025]请参考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
[0026]一种钻井液冷却方法及系统,包括进液换热管1、中间换热管2和出液换热管3,中间换热管2的两端分别与进液换热管1和出液换热管3相连接,出液换热管3、中间换热管2和进液换热管1从上向下依次设置,中间换热管2与进液换热管1和出液换热管3的连接端均设置有汇流装置,汇流装置包括汇流槽4和密封板5,汇流槽4一侧连接有密封板5,汇流槽4与密封板5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中间换热管2均匀分布有若干层,相邻两层的中间换热管2之间连接有汇流装置,中间换热管2通过汇流槽4分别与进液换热管1和出液换热管3相连接,进液换热管1和出液换热管3若干并排分布,进液换热管1与出液换热管3分别通过汇流槽4与中间换热管2连接,出液换热管3顶端安装有喷淋装置。
[0027]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喷淋装置包括连接管路6和喷淋头7,出液换热管3顶端安装有连接管路6,喷淋头7均匀分布在连接管路6上,喷淋水会沿着连接管路6上的喷淋头7喷出,以此完成对于钻井液的冷却效果。
[0028]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进液换热管1底端设有集水槽8,集水槽8和连接管道之间连接设有循环管道9,循环管道9上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井液冷却系统,包括进液换热管(1)、中间换热管(2)和出液换热管(3),所述中间换热管(2)的两端分别与进液换热管(1)和出液换热管(3)相连接,所述出液换热管(3)、中间换热管(2)和进液换热管(1)从上向下依次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换热管(2)与进液换热管(1)和出液换热管(3)的连接端均设置有汇流装置,所述汇流装置包括汇流槽(4)和密封板(5),所述汇流槽(4)一侧连接有密封板(5),所述汇流槽(4)与密封板(5)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中间换热管(2)均匀分布有若干层,相邻两层的中间换热管(2)之间连接有汇流装置,所述中间换热管(2)通过汇流槽(4)分别与进液换热管(1)和出液换热管(3)相连接,所述进液换热管(1)和出液换热管(3)若干并排分布,所述进液换热管(1)与出液换热管(3)分别通过汇流槽(4)与中间换热管(2)连接,所述出液换热管(3)顶端安装有喷淋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井液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装置包括连接管路(6)和喷淋头(7),所述出液换热管(3)顶端安装有连接管路(6),所述喷淋头(7)均匀分布在连接管路(6)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钻井液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换热管(1)底端设有集水槽(8),所述集水槽(8)和连接管路(6)之间连接设有循环管道(9),所述循环管道(9)上设有循环泵(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钻井液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越浪刘燕飞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正道能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