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中性点棒间隙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8884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压器中性点棒间隙保护装置,其包括一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一支撑体和一金属接地支柱,所述支撑体上设有一高压侧电极,所述金属接地支柱上设有一低压侧电极,所述高压侧电极和低压侧电极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且彼此相对设置,所述高压侧电极与低压侧电极之间形成放电距离可调节的保护间隙,所述金属接地支柱上还设有一电流互感器组件。该变压器中性点棒间隙保护装置将所有的功能件装配在同一基座上,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现场安装方便,再有该装置保护间隙放电距离调整方便,可保证间隙放电击穿电压的稳定,因此适用于各类变电站。(*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传输技术范畴,特别涉及一种在110kV,220kV电力变压器中 性点安装的间隙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 和绝缘配合》规定,110kV、220kV电网系统属有效接地电网,电网的中性点必须有效接地,即 在实际运行时电网中性点的对地(即大地)的电压为“0”,或接近于“0”,电网中性点的接 地是通过电网中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来实现的,正常运行时电网中变压器的中性点为地电 位,其三相电压UA、UB、Ue向量图见附图1所示;实际运行时则多采用选择性接地运行方式, 即电网中部分变压器的中性点经专用的中性点隔离开关直接接地,其余的变压器的中性点 则不接地运行。选择性接地运行方式中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原理图如附图2所示,Tl、T2是 变压器,Kl、K2为中性点隔离开关,其中T1的中性点接地,T2的中性点不接地。实际运行 中,每个变电站内一般采用1/2数量的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而另外1/2数量的变压器的 中性点不接地运行。之所以采用选择性接地运行方式的主要原因是如果此类电网中所有 变压器的中性点全部直接接地,一旦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则所有另一侧有源的变压器都将 向故障点提供接地故障电流,故障点的接地电流将变得非常大,因此故障点两侧线路的断 路器容量必须足够大,才能有效切除该故障点,为了减小单相接地故障时的接地电流,同时 选用经济型的断路器,所以采用选择性接地运行方式。这种选择性接地电网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各种特殊的原因,如保护装置动作、断路 器动作等,有可能偶然形成一个局部不接地系统,它由一台或数台变压器组成,在这偶然形 成的局部不接地电网中,如果发生单相接地故障,而系统又未及时将故障线路切除的情况 下,故障相对地电压将变为零(或接近零电压),变压器中性点的电压将由零电压(地电 位)升高到相电压,非故障相的对地电压将由相电压升高到线电压。现假设故障相是B相, 故障时三相电压向量图见附图3所示,在附图3中,B相电压为地电位,变压器中性点的电压 是相电压。如果故障是单相间歇性弧光接地,则系统最高过电压水平可达3.5倍p.u,p.u 为正常运行时相对地电压的峰值。为此规程DL/T620-1997对选择性接地电网中不接地变压器中性点的过电压保护 方式作出明确规定110kv及220kV系统中不接地变压器的中性点应装设间隙,同时对间隙 的动作条件也做了说明。所谓“间隙”实际上是由一对尖棒组成的放电电极,两电极装配在 同一轴线上,电极头部相对,保持一定距离,一侧电极接变压器中性点,另一侧电极接地。其 工作原理是利用间隙在大气中放电的伏秒特性,即在雷电波作用下间隙的放电电压较高, 而在工频电压下放电电压较低这一特性,从而同时满足变压器中性点雷电、工频两种过电 压保护的需要。间隙保护的实质是当变压器中性点出现工频过电压时,间隙击穿放电形成 弧道,通过低阻弧道将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使偶然形成的局部不接地电网通过弧道变成零 时性的有效接地系统。后来实际运行经验证明,以装设间隙的方式来保护变压器的中性点是合理有效的。变压器中性点接线原理图见图4,T变压器,K中性点接地开关,J间隙。在 某些特殊情况下,考虑到变压器中性点对雷击过电压的承受能力,还在变压器中性点上并 接中性点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英文缩写M0A。此时变压器中性点接线原理图见图5,T变压 器,K中性点接地开关,J间隙。在现场安装放电间隙取得实际效果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缺陷,主要表 现为1)中性点间隙大多是在现场自行制作,外观工艺粗糙,规格不统一,缺乏产品的整 体设计。2)间隙电极棒在被电弧烧损后,不易快速更换和调整。3)放电间隙的距离调整和进行相关电气试验时不够方便。4)不能进行现场快速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变压器中性点棒间隙 进行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维护、便于安装的变压器中性点棒间隙保护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压器中性点棒间隙保护装置,其包括一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一支撑体和 一金属接地支柱,所述支撑体上设有一高压侧电极,所述金属接地支柱上设有一低压侧电 极,所述高压侧电极和低压侧电极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且彼此相对设置,所述高压侧电极 与低压侧电极之间形成放电距离可调节的保护间隙,所述金属接地支柱上还设有一电流互 感器组件。优选的,所述支撑体为绝缘支撑柱或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优选的,所述高压侧电极通过一高压电极臂与所述支撑体连接,所述高压侧电极 与所述高压电极臂之间为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高压侧电极上设有间隙距离调整螺母。优选的,所述低压侧电极通过一低压电极臂与所述金属接地支柱连接,所述低压 侧电极与所述低压电极臂之间为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低压侧电极上设有间隙距离调整螺母。优选的,所述金属接地支柱上部设有供试验时连接大电流导线的试验接线螺丝。优选的,所述电流互感器组件为穿心式电流互感器组件。优选的,所述基座上还设有吊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变压器中性点棒间隙保护装置将所有的功能 件装配在同一基座上,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现场安装方便,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再有该 装置保护间隙放电距离调整方便,可保证间隙放电击穿电压的稳定,因此适用于各类变电 站。而且该变压器中性点棒间隙保护装置上的低压侧电极、高压侧电极和电流互感器组件 均具有易于拆卸,更换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 有效接地系统中变压器三相电压及中性点电压向量图。图2 选择性接地运行方式中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原理图。图3 非有效接地系统中出现单相接地故障时,变压器三相电压及中性点电压向量图。图4 变压器中性点接线原理图。图5 并装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变压器中性点接线原理图。图6 本技术变压器中性点棒间隙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 本技术装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变压器中性点棒间隙保护装置的结构 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如图6所示,该变压器中性点棒间隙保护装置包括基座1,基座1上设有作为支撑 体的绝缘支撑柱2和金属接地支柱11。绝缘支撑柱2上设置一水平的中性点引线接线板 3,中性点引线接线板3与高压电极臂4相连接,高压电极臂4上设有螺纹孔,高压侧电极6 插入该螺纹孔内与高压电极臂4通过螺纹连接,旋转高压侧电极6可使高压侧电极6沿高 压电极臂4的轴向水平移动,并方便高压侧电极6的更换。间隙距离调整螺母5套在高压 侧电极6上,间隙距离调整螺母5可将高压侧电极6紧固在高压电极臂4上,使高压电极6 和高压电极臂4保持在同一轴线上,中性点引线接线板3与来自变压器中性点N的导电母 排相连接。金属接地支柱11上设置低压电极臂9,低压电极臂9上设有螺纹孔,低压侧电极7 插入该螺纹孔内与低压电极臂9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旋转低压侧电极7可使其沿低压电极 臂9的轴向水平移动,并方便低压侧电极7的更换。间隙距离调整螺母8套在低压侧电极 7上,间隙距离调整螺母8可将低压侧电极7紧固在低压电极臂9上,使低压侧电极7和低 压电极臂9保持在同一轴线上。金属接地支柱11上部设置有试验接线螺丝10,金属接地支 柱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压器中性点棒间隙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一支撑体和一金属接地支柱,所述支撑体上设有一高压侧电极,所述金属接地支柱上设有一低压侧电极,所述高压侧电极和低压侧电极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且彼此相对设置,所述高压侧电极与低压侧电极之间形成放电距离可调节的保护间隙,所述金属接地支柱上还设有一电流互感器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逊弘杨亮初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安越电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