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药治疗肝病的外用药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8752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药治疗肝病的外用药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松紧固定带,所述松紧固定带的一端设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按摩组件;按摩组件,包括按摩辊,所述按摩辊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按摩辊位于壳体的内部;还包括打散组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块体,所述块体的内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部呈齿状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按摩组件与打散组件的设置,使药包贴合皮肤进行按摩的同时对药包进行打散,可以帮助促进药包中药物在患处的渗透和吸收,增加药效的发挥打散,加快药物的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药治疗肝病的外用药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中医药治疗肝病的外用药袋。

技术介绍

[0002]慢性肝病主要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肝脏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疾病。但治疗肝脏疾病的过程中,肝脏既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也是药物毒性反应的主要靶器官。肝病时肝功能有不同程度损害,其解毒、排泄功能及贮备和再生能力均降低,肝血流量减少,各种进入肝脏的药物使代谢负荷加重,产生内环境紊乱,不利于肝脏功能恢复。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肝病的某些领域中,遵循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利用古代医家经典理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采用外治法,利用药物透皮吸收,刺激穴位、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在进行中医药治疗时需要使用外用药袋。
[0003]中国专利(CN209751941U)一种中医药治疗肝病的外用药袋,该专利通过药袋本体可以对中药进行盛放,且通过卡条支座和连接卡条可以将药袋本体的开口封闭,使得更换药袋本体内部的药物更加方便,通过加热丝可以进行加热,使得药物挥发更好,使得治疗效果更好。
[0004]但是该专利在患者使用时,中药包与皮肤贴合部位药效被吸收后,处于药包后方部位的有效成分无法快速被皮肤吸收,会降低药效吸收效果,并且加热中药包可能会导致药物成分的损失,降低其疗效,仅仅通过加热中药使其挥发只局限于敷药区域的表面,未能充分渗透到深层组织,从而影响疗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医药治疗肝病的外用药袋,其优点在于:按摩组件与打散组件的设置,使药包贴合皮肤进行按摩的同时对药包进行打散,可以帮助促进药包中药物在患处的渗透和吸收,增加药效的发挥打散,加快药物的效果。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具体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中医药治疗肝病的外用药袋,包括松紧固定带,松紧固定带的一端设有壳体,壳体的内部设有按摩组件;
[0008]按摩组件,包括按摩辊,按摩辊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按摩辊位于壳体的内部;
[0009]还包括打散组件,包括连接板,连接板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两个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滑槽,两个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块体,块体的内部开设有弧形槽,弧形槽内部呈齿状设置,块体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两个固定杆与块体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打散球。
[0010]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使药包贴合皮肤进行按摩的同时对药包进行打散,具体是微型电机带动按摩辊转动,按摩辊转动时通过锥齿轮带动连接杆转动,连接杆转动时带动圆
盘转动,圆盘转动带动前侧的杆体转动,杆体转动时,因为与杆体与块体内侧弧形槽开设的齿状设置相啮合,所以当杆体与弧形槽下方的齿状设置相啮合时,带动块体在固定块中向前移动,当杆体与弧形槽上方的齿状设置相啮合时,带动块体在固定块向后移动,进而实现多个打散球往复移动,对药物进行打散,按摩可以帮助促进药包中药物在患处的渗透和吸收,增加药效的发挥打散,加快药物的效果,打散可以增加药物与皮肤接触面积,促进药物通过皮肤屏障渗透进入深层组织,可以避免药包中的药物过度集中在某一部位,从而实现更均匀的药物分布和效果。
[00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壳体的内部设有微型电机,壳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转轴,其中一个转轴与微型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连接板的内部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与两个转轴通过锥齿轮传动连接,两个转轴分别与对应按摩辊的一端固定连接。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连接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圆盘,圆盘与连接杆呈固定连接,圆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杆体,多个杆体与块体弧形槽上的齿状相啮合。
[0013]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当药包放置到按摩辊的前侧时,通过微型电机带动按摩辊转动,按摩辊转动时通过锥齿轮带动连接杆转动,连接杆转动时带动圆盘转动,微型电机为按摩组件与打散组件提供动力源。
[00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壳体的顶部设有密封盖,密封盖的一侧设有把手。
[0015]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密封盖可以防止药包与外界环境的交叉污染,还能便于更换药包。
[001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壳体的内侧开设有敷药口,敷药口位于两个按摩辊的前侧,密封盖位于敷药口与两个按摩辊之间,密封盖的一侧设有固定组件。
[0017]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敷药口使得药包可以直接放置于皮肤接触区域,便于敷药操作和固定,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更容易地渗透进入皮肤组织,提高治疗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固定组件包括滑杆,滑杆的一端与壳体呈滑动连接,密封盖靠近滑杆的一侧设有插槽,滑杆的一端贯穿延伸至密封盖的内部后与密封盖的插槽相插接,滑杆的外壁套设有弹簧,滑杆远离密封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块,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壳体的外壁和拉块的一端固定连接。
[0019]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固定组件使更换药包变得更加便捷,使更换药包变得更加便捷,还能将药包固定在适当的位置,具体是当药包需要放入到壳体内部时,首先拉动拉块,拉块带动滑杆向外移动的同时使弹簧收缩,使滑杆从密封盖的插槽内移出,此时将药包放置到壳体内部,位于按摩辊与敷药口之间,放置完成后,将密封盖盖上,此时松开拉块,弹簧回弹力使滑杆向内移动,进而插入到密封盖一端的插槽内部,对密封盖进行固定,可以确保药包与皮肤始终保持接触,并防止其在外界因素的干扰下松动或脱落,有助于提高药物的渗透性和吸收性,增强治疗的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固定杆分别位于对应按摩辊的一侧,块体位于两个按摩辊之间。
[002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松紧固定带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松紧固定带远离卡块的一端开设有卡槽,卡块与卡槽相卡接。
[0022]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卡块与卡槽可以将松紧固定带1牢固地锁定在所需的位置,以防止松动或脱落。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4]1、本专利技术通过按摩组件与打散组件的设置,使药包贴合皮肤进行按摩的同时对药包进行打散,具体是微型电机带动按摩辊转动,按摩辊转动时通过锥齿轮带动连接杆转动,连接杆转动时带动圆盘转动,圆盘转动带动前侧的杆体转动,杆体转动时,因为与杆体与块体内侧弧形槽开设的齿状设置相啮合,所以当杆体与弧形槽下方的齿状设置相啮合时,带动块体在固定块中向前移动,当杆体与弧形槽上方的齿状设置相啮合时,带动块体在固定块向后移动,进而实现多个打散球往复移动,对药物进行打散,按摩可以帮助促进药包中药物在患处的渗透和吸收,增加药效的发挥打散,加快药物的效果,打散可以增加药物与皮肤接触面积,促进药物通过皮肤屏障渗透进入深层组织,可以避免药包中的药物过度集中在某一部位,从而实现更均匀的药物分布和效果。
[0025]2、本专利技术通过密封盖的设置,可以防止药包与外界环境的交叉污染,还能便于更换药包,通过敷药口的设置,使得药包可以直接放置于皮肤接触区域,便于敷药操作和固定,药物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药治疗肝病的外用药袋,其特征在于,包括:松紧固定带(1),所述松紧固定带(1)的一端设有壳体(2),所述壳体(2)的内部设有按摩组件;按摩组件,包括按摩辊(10),所述按摩辊(1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按摩辊(10)位于壳体(2)的内部;还包括打散组件,包括连接板(11),所述连接板(11)与壳体(2)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12),两个所述固定块(12)的内部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块体(14),所述块体(14)的内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部呈齿状设置,所述块体(1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8),两个所述固定杆(18)与块体(1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打散球(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药治疗肝病的外用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内部设有微型电机(9),所述壳体(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转轴,其中一个所述转轴与微型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11)的内部设有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与两个转轴通过锥齿轮传动连接,两个所述转轴分别与对应按摩辊(10)的一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医药治疗肝病的外用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圆盘(15),所述圆盘(15)与连接杆(13)呈固定连接,所述圆盘(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杆体(16),多个所述杆体(16)与块体(14)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雪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