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活性肽在制备抗糖尿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8233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牡蛎活性肽在制备抗糖尿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整合多个数据库的信息及分子对接技术等,深入预测牡蛎活性肽(LRGFGNPPT)的ADMET特性,挖掘该牡蛎活性肽抗糖尿病的作用靶点及相关通路,分析牡蛎活性肽与其抗糖尿病的核心靶点的亲和力和作用位点,解析其潜在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牡蛎活性肽通过参与多个生物过程,影响多个细胞组分及分子功能来发挥其抗糖尿病的作用。此外,还通过体外实验验证了DP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牡蛎活性肽在制备抗糖尿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特别是涉及牡蛎活性肽在制备抗糖尿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如:遗传和环境因素等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高血糖,主要机制是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抵抗而引起的糖、脂代谢紊乱。目前。糖尿病发病率逐年递增,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预测2023年全球患有糖尿病患者将超过5.5亿人,且糖尿病患者在其诊断后的5年内会出现相关并发症,严重的会导致残疾。目前临床常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注射及联合治疗等,但以上方式存在一些不足:药物耐药性、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大等问题。因此,开发具有抗糖尿病的有效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0003]牡蛎是一种常见的贝类,其营养和药用价值很高,在我国也被批准为药食同源的产品。牡蛎肽,是牡蛎中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糖尿病等活性作用。尤其因牡蛎肽具有独特的氨基酸序列结构,其在降血糖、抗氧化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0004]分子对接可以预测受体和配体之间的亲和力和相互作用位点,被广泛地应用于药物筛选,解析分子间作用机制。其优点在于提高药物的发现率,同时也可以减少昂贵的实验室工作费用。
[0005]网络药理学是一门融合了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网络科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可应用于从系统和网络的角度去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解析药物治疗疾病的分子机制,有利于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目前关于应用分子对接和网络药理学策略从牡蛎活性肽中筛选潜在活性多肽,并确定其抗糖尿病的靶点及解析其机制的研究很少,本专利技术试图填补这一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牡蛎活性肽在制备抗糖尿病的药物中的应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基于分子对接和网络药理学策略解析牡蛎活性肽(LRGFGNPPT)抗糖尿病作用机制发现,该牡蛎活性肽具有潜在降糖作用,为抗糖尿病药物的筛选提供重要支撑。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与抗糖尿病作用靶点高亲和力的牡蛎活性肽,所述牡蛎活性肽的氨基酸序列为LRGFGNPPT。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牡蛎活性肽在制备抗糖尿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牡蛎活性肽的氨基酸序列为LRGFGNPPT。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牡蛎活性肽在制备抑制二肽基肽酶

IV活性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牡蛎活性肽的氨基酸序列为LRGFGNPPT。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抗糖尿病或者抑制二肽基肽酶

IV活性的药物,所述药物活性成分为牡蛎活性肽,所述牡蛎活性肽的氨基酸序列为LRGFGNPPT。
[0012]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3](1)采用基于受体的虚拟筛选手段,能够对多个牡蛎肽分子与糖尿病靶蛋白的结合能力进行评价,最后从多个牡蛎肽分子中挑选出序列长度合理,亲和力较高的牡蛎活性肽(LRGFGNPPT)。本方法为从牡蛎肽多个分子中快速定位具有较好研究前景的分子提供了思路。
[0014](2)基于网络药理学,构建牡蛎活性肽(LRGFGNPPT)抗糖尿病“药物

靶点

基因本体论

通路

疾病”网络图,揭示了牡蛎活性肽(LRGFGNPPT)抗糖尿病的靶点和作用的机制。相较于传统的实验方法,本方法具有速度快,信息全,更经济等特点,可以为后续进一步药物研发提供支持。
[0015](3)采用分子对接技术,揭示了牡蛎活性肽(LRGFGNPPT)与其抗糖尿病核心靶点的亲和力和结合位点,为进一步的将牡蛎活性肽(LRGFGNPPT)用于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了前期的基础。这给牡蛎以及其他相关海洋生物资源活性成分的挖掘提供了参考,同时对丰富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产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0016](4)体外实验验证,发现牡蛎活性肽(LRGFGNPPT)具有显著的DPP

IV抑制活性,在浓度为2.5mg/mL时,对DPP

IV的抑制率达到了91%,因此,该牡蛎多肽降糖应用潜力较大,为抗糖尿病药物的开发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牡蛎活性肽(LRGFGNPPT)靶点分类;
[0019]图2牡蛎活性肽(LRGFGNPPT)靶点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靶点的交集Veen图;
[0020]图3牡蛎活性肽(LRGFGNPPT)与其抗糖尿病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图;
[0021]图4牡蛎活性肽(LRGFGNPPT)抗糖尿病的核心靶点图;
[0022]图5牡蛎活性肽(LRGFGNPPT)抗糖尿病GO分析柱状图;
[0023]图6牡蛎活性肽(LRGFGNPPT)抗糖尿病KEGG分析气泡图;
[0024]图7牡蛎活性肽(LRGFGNPPT)与其抗糖尿病靶点(排名前三:ITGA2B(A),AKT1(B),ITGB1(C))的分子对接图;
[0025]图8从牡蛎肽中筛选得到具有抗糖尿病潜力的牡蛎活性肽(LRGFGNPPT)及解析其抗糖尿病机制的步骤流程图;
[0026]图9人工合成活性肽LRGFGNPPT的HPLC图谱;
[0027]图10人工合成活性肽LRGFGNPPT的LC

MS图谱;
[0028]图11人工合成活性肽LRGFGNPPT的DPP

IV抑制活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9]现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
[0030]应理解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另外,对于本专利技术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还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专利技术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
[0031]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专利技术所述领域的常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虽然本专利技术仅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但是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或测试中也可以使用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文献通过引用并入,用以公开和描述与所述文献相关的方法和/或材料。在与任何并入的文献冲突时,以本说明书的内容为准。
[0032]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抗糖尿病作用靶点高亲和力的牡蛎活性肽,其特征在于,所述牡蛎活性肽的氨基酸序列为LRGFGNPPT。2.牡蛎活性肽在制备抗糖尿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牡蛎活性肽的氨基酸序列为LRGFGNPPT。3.牡蛎活性肽在制备抑制二肽基肽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忠琴曹文红周龙建张佩苏小洁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