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连轧机生产无取向硅钢的边部缺陷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7993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连轧机生产无取向硅钢的边部缺陷处理方法,主要步骤如下:S1、选用酸洗后的无取向钢卷并进行焊接,然后将所得带钢边部缺陷处移动至月牙形挖边剪等待位,使用电磁感应线圈对带钢进行加热;S2、步骤S1加热结束后,开始挖边操作,控制挖边剪上剪刃与水平面夹角以及挖边剪剪刃间隙、剪切速度;S3、采用连轧机对步骤S2挖边后的带钢进行连续冷轧轧制,然后常规进行后工序。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快速处理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常化板边部缺陷,改善挖边区域应力分布,避免轧制时因挖边处应力较大引发的边裂断带。发的边裂断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连轧机生产无取向硅钢的边部缺陷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取向电工钢的生产制造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使用冷连轧机组生产高牌号无取向硅钢时的边部缺陷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为了避免瓦楞状缺陷,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磁性能,需要在冷轧前进行常化处理。在一定温度下,常化温度越高,对成品磁性能的提升作用也越大,但随着常化温度的提高,也会使得轧前组织更加粗大,材料的脆性也更大。此外,随着原料合金量的升高,材料本身的脆性增大,强度升高。多因素叠加之下,高端高合金量无取向硅钢的韧脆转变温度已在常温以上,对应力的敏感性也越大。
[0003]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一般使用可逆轧机进行轧制生产,随着冷连轧机在技术上的日趋成熟,也逐步开始使用冷连轧机生产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冷连轧机通过将前后板焊接后进行连续轧制,生产效率及成材率均高于可逆轧机。
[0004]冷连轧机在焊机出口处设置有月牙形挖边剪,用于切除焊缝接头处的错边等加工缺陷。此外,原料的其他边部缺陷,也需要在此进行挖边处理。
[0005]常规连轧产线布置有液压驱动的机械挖边剪,在挖边时,剪断面受挖边剪挤压会产生较大拉应力,导致剪断面的带钢强度低于母材,在通过轧机时更容易产生边裂并引发断带。如果缺陷挖边以及焊缝挖边过轧机时抬压处理,将会对生产效率以及成材率造成较大影响,急需改善挖边处应力状态,确保挖边能够顺利通过轧机。
[0006]CN 200810301407.2及CN 201110142365.4公开了使用“引带”的方式进行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的焊接方法,需要使用低硅的普碳钢或者低牌号无取向硅钢作为引带,连接两卷高牌号钢卷。该方法操作时间长,需要花费常规两倍的时间进行焊接作业。
[0007]CN 1334171A中公开了一种改善硅钢片激光焊缝机械性能的工艺方法,该专利描述较为简单,仅提到了焊后退火提高焊缝强度。CN 201710501693.X公布了一种激光焊机焊接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的方法,该方法适用范围最高牌号仅为50W600。CN 102784803A公布了一种冷连轧机带钢切边控制方法,仅描述了针对前后带钢不同宽度差时的挖边深度控制,未涉及其他剪切工艺。CN 106270116A公布了一种斜牙剪及其冲剪方法,将月牙剪改成斜牙剪,当板宽相差太大时,通过斜牙剪修饰,出现一个有弧度的缺口,就不会出现钢带直角刮伤辊轮的状况,并未涉及剪切工艺。
[0008]现有技术中,冷连轧机在焊机出口处设置有机械月牙形挖边剪,经过焊机所焊接头带钢边缘普遍存在错边、应力集中易撕边等加工缺陷,为消除加工缺陷,使带钢在连轧产线正常运转,需要在带钢焊缝的两个边缘处剪出半圆形月牙,用来消除错边及应力集中等加工缺陷。此外,原料的其他边部缺陷,也需要在此进行挖边处理。常规连轧产线布置有液压驱动的机械挖边剪,在挖边时,因受挖边剪挤压,母材剪断面将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导致剪断面强度低于母材,在通过轧机时容易产生边裂断带。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冷连轧机生产无取向硅钢时使用机械月牙形挖边剪的挖边工艺,可以快速处理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常化板边部缺陷,改善挖边区域应力分布,避免轧制时因挖边处应力较大引发的边裂断带。
[0010]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11]一种使用冷连轧机组生产无取向硅钢时的边部缺陷的处理方法,主要步骤如下:
[0012]S1、选用酸洗后的无取向高牌号钢卷并进行焊接,将焊接完成后的带钢或带钢的边部缺陷处移动至月牙形挖边剪等待位,使用电磁感应线圈对带钢进行加热;其中,电磁感应线圈布置在紧靠挖边剪的外侧,线圈形状和月牙形挖边剪相同,尺寸略大于挖边剪;
[0013]S2、步骤S1加热结束后,开始挖边操作:控制挖边剪上剪刃与水平面夹角为10~30
°
,以及挖边剪剪刃间隙d(单位mm)按照0.1h≤d≤0.3h,剪刃先剪切前行板,挖边剪与带钢接触后,剪切速度v≤0.5h mm/s(此时h取其单位为mm时的数值),剪切速度保持恒定;其中,h为原料板厚;
[0014]S3、采用连轧机对步骤S2挖边后的带钢进行连续冷轧轧制,然后常规进行后工序。
[0015]按上述方案,步骤S1中,根据母材合金量以及晶粒尺寸大小,选择合适的电磁感应线圈加热温度。其中,当ω
Si
+0.5ω
Al
≤3.0%且时,可以不用使用电磁感应加热;当ω
Si
+0.5ω
Al
>3.0%或者时,加热温度按照时,加热温度按照且加热温度应控制在480~760℃范围内,加热到温即可停止加热。其中,确定加热温度时,ω
Si
和ω
Al
分别为带钢成分中Si、Al的质量百分比,为常化板晶粒尺寸,取单位μm时的数值,加热温度的单位为℃。
[0016]按上述方案,步骤S2中,当常化板晶粒尺寸时,剪刃间隙还应同时满足但是剪刃间隙应优先满足0.1h≤d≤0.3h;当常化板晶粒尺寸时,剪刃间隙满足0.1h≤d≤0.3h,不满足也可以。
[0017]上述方案中,h和d一般测量单位是毫米,晶粒一般测量单位是微米,这只是一般常用单位,在本专利技术上述公式(即这些公式)里比较大小或确定取值范围时,带单位比较或者确定取值范围即可,或者也可以统一为相同长度单位后进行比较或确定取值范围。
[0018]上述方案适用于所有用冷连轧可以生产的无取向硅钢产品。优选地,上述方案适用于ω
Si
+0.5ω
Al
>3.0%或者常化板晶粒尺寸的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优选地,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中,Si含量为2.6~3.4%,Al含量为0.25~1%,Mn含量为0.15~0.5%,余量为铁以及不可避免的元素微量残留。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冷连轧机生产无取向硅钢的方法,主要步骤如下:炼钢

热轧

常化

酸洗

冷轧

退火

涂层,其特征在于:
[0020]1)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生产设备,按照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进行炼钢、热轧,控制热轧厚度控制在1.5mm~2.8mm;
[0021]2)进行常化,控制常化均热温度700℃~1000℃,保温时间20~180s;
[0022]3)进行酸洗,控制酸洗温度为70~95℃,酸洗时间1~5min;
[0023]4)进行冷轧:选用酸洗后的无取向高牌号钢卷使用焊机将前后卷进行焊接,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边部缺陷处理方法处理后,采用多机架连轧机进行连续轧制(一般采用四到六机架),控制总压下率大于60%;
[0024]5)进行连续退火,均热温度700~1100℃,均热时间20~180s。
[0025]本专利技术中主要工艺的作用及机理:
[0026]将感应线圈布置在挖边剪外侧,形状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连轧机生产无取向硅钢的边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步骤如下:S1、选用酸洗后的无取向硅钢卷进行焊接,将焊接完成后的带钢或带钢的边部缺陷处移动至月牙形挖边剪等待位,使用电磁感应线圈对带钢进行加热;S2、步骤S1加热结束后,开始挖边操作:控制挖边剪上剪刃与水平面夹角为10~30
°
,以及挖边剪剪刃间隙d按照0.1h≤d≤0.3h,剪刃先剪切前行板,挖边剪与带钢接触后,剪切速度v≤0.5h mm/s,剪切速度保持恒定;其中,h为板厚,h与d的单位均为mm;S3、采用连轧机对步骤S2挖边后的带钢进行连续冷轧轧制,然后进行后工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连轧机生产无取向硅钢的边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根据母材合金量以及晶粒尺寸大小,选择合适的电磁感应线圈加热温度或者不加热,当ω
Si
+0.5ω
Al
≤3.0%且时,不使用电磁感应加热;当ω
Si
+0.5ω
Al
>3.0%或者时,加热温度按照且加热温度应控制在480~760℃范围内,加热到温即可停止加热;其中,确定加热温度时,ω
Si
和ω
Al
分别为无取向硅钢成分中Si、Al的质量百分比,为常化板平均晶粒尺寸,取单位μm时的数值,加热温度的单位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刘冬石文敏王龙李刚陈圣林黄景文张泉张培毅汪君李秀龙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