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基体材料及制备方法、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917416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氨酯基体材料及制备方法、应用,其中所述聚氨酯组合物作为复合材料的基体,该聚氨酯组合物包含:A)异氰酸酯组分,B)多元醇组分,C)含不饱和键的羟基醚组分;及任选的D)引发自由基反应的氧化还原体系:包含可引发双键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剂D1);催化引发剂分解的还原剂D2);任选的阻聚剂E)。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制备的聚氨酯基体材料,具有低粘度,较长的室温操作时间等优异的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性能,同时高温固化成型效率高,固化物具有较高玻璃化温度,优异机械性能,适用于制备综合性能极佳的液体成型聚氨酯复合材料。佳的液体成型聚氨酯复合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氨酯基体材料及制备方法、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聚氨酯及复合材料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聚氨酯基体材料及制备方法、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复合材料在国防,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起步早,应用较为成熟。然而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民用领域的消费逐渐升级,复合材料在能源,交通,建筑,体育休闲等民用领域的应用日新月异,而聚氨酯树脂本身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同时其分子和配方性能具备可设计,可调节范围大的特点,具有较好的设计自由度,因此可满足多种应用场景的需求,非常适合作为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
[0003]专利技术专利WO2002083758A1公开了一种聚氨酯组合物,包含羟基的丙烯酸酯,乙烯基单体,聚合多异氰酸酯,自由基反应催化剂和热塑性聚合物,该组合物适合用于RTM,RIM,VARI,SRIM,RRIM和挤出成型等多种复合材料成型方式。
[0004]专利技术专利CN104974502B公开了一种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聚醚多元醇和异氰酸酯的聚氨酯体系中引入含羟基的丙烯酸酯,和自由基引发剂,使体系同时存在异氰酸酯和羟基的反应和自由基反应,制备了机械性能优良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基体树脂。
[0005]然而,聚氨酯树脂作为复合材料的基体仍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其较高的反应活性,存在固化过程放热集中的问题,尤其上述可自由基聚合的聚氨酯组合料,在高温固化成型过程中,放热集中现象更加显著。另一方面,上述专利技术在提高聚氨酯材料的强度,耐热性能的同时难以兼顾聚氨酯基体材料的韧性,而聚氨酯基体材料的韧性对于提高复合材料的疲劳强度,损伤容限等性能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氨酯基体材料及制备方法、应用,通过分子设计,引入含有不饱和键的羟基醚化合物,获得可自由基聚合的聚氨酯基体树脂,解决聚氨酯树脂固化过程放热集中问题,改善聚氨酯基体树脂的韧性和工艺性能,从而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聚氨酯复合材料。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聚氨酯基体材料,其中所述聚氨酯材料作为复合材料的基体,该聚氨酯基体材料包含:
[0009]A)异氰酸酯组分,
[0010]B)多元醇组分,
[0011]C)含不饱和键的羟基醚组分,包括c1或c2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物;
[0012]其中,c1为具有式I结构的单烯丙基羟烷基醚:
[0013][0014]其中n1为1

5的整数。
[0015]c2为具有式II结构的单烯丙基聚氧乙烯醚:
[0016][0017]其中n2为1

10的整数。
[0018]任选的,D)氧化还原剂:包含氧化剂D1)用于引发双键自由基聚合;还原剂D2)用于催化引发剂分解,提高引发剂活性;
[0019]任选的,E)阻聚剂,用于调节氧化还原反应活性的;
[002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氨酯基体材料,所述A)组分选自芳香族、脂肪族或脂环族多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物,包括聚合多异氰酸酯,多异氰酸酯多聚体及其衍生物;基于所述聚氨酯组合物材料总质量按100wt%计算,组分A的含量为25

68wt%,优选40

60wt%;
[002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氨酯基体材料,所述B)组分选自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或小分子多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2]所述组分B的含量为13

58wt%,基于所述聚氨酯材料总质量按100wt%计算。
[002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氨酯基体材料,所述组分B的官能度为1.9

4.1,相对分子量为100

600;
[002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氨酯基体材料,所述c1)组分选自乙二醇单烯丙基醚,丙二醇单烯丙基醚,丁二醇单烯丙基醚,戊二醇单烯丙基醚,己二醇单烯丙基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物,所述c2)组分为单烯丙基聚氧乙烯醚,优选自二乙二醇单烯丙基醚,三乙二醇单烯丙基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物;
[002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氨酯基体材料,所述组分C)优选包括c1和c2。
[002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氨酯基体材料,所述含不饱和键的羟基醚组分C的含量为15

60wt%,优选20

50wt%,基于所述聚氨酯材料总质量按100wt%计算;
[002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氨酯基体材料,所述D1)组分为过氧化物引发剂或偶氮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碳酸酯等有机过氧化物,添加量为聚氨酯基体材料的总质量的(0.1

1.1)wt%,D1的作用是引发剂,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D2)组分选自铜,钾,钙,钴,钠,镁,铝的有机金属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钴金属的异辛酸盐或环烷酸盐,添加量为聚氨酯基体材料的总质量的(10

100)ppm;还原剂D2)可提高引发剂的活性,降低其引发温度
[0028]所述组分E)选自烷基磷,有机多元磷酸,磷酸盐,磷酸,聚合磷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组分E)的添加量为聚氨酯基体材料总质量的3

20ppm;
[002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聚氨酯基体材料的制备方法,1)黑料制备:将组分A、任选的组分D1和任选的组分E在密闭环境下均匀混合,混合温度为20

30℃,充氮气,并在室温密闭保存;2)白料制备:将组分B、组分C和任选的组分D2在密闭环境下均匀混合,混合温度为20

30
℃,充氮气,并在室温密闭保存;3)使用时,将黑料和白料混合均匀,脱除气泡后,可升温至50

80℃进行固化。
[003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聚氨酯基体材料的应用,其用于制造液体成型复合材料,包括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氨酯基体材料和增强体。所述增强体选自玻璃纤维,碳纤维,碳纳米管,石墨烯,芳纶纤维,天然纤维,硼纤维,碳化硅纤维,聚酯纤维,尼龙纤维,玄武岩纤维,晶须,核壳橡胶粒子,无机填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0031]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液体成型复合材料可采用树脂传递模塑RTM,湿法模压WCM,缠绕成型,拉挤成型或真空灌注成型法制备而成,优选真空灌注或RTM成型工艺;
[0032]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聚氨酯基体材料在液体成型过程中,适用的固化温度为40

100℃,优选50

80℃,固化时间为2h

7h,优选3

5h。
[00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创造性和先进性在于:
[0034](1)本专利技术中含有不饱和键的羟基醚化合物中的柔性醚键,赋予聚氨酯交联结构优异的韧性,同时通过设计羟基醚中软段的分子量可获得不同程度韧性的提高,树脂基体韧性的提高显著改善了最终复合材料的耐疲劳性和断裂韧性;(2)羟基醚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氨酯基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材料作为复合材料的基体,该聚氨酯基体材料包含:A)异氰酸酯组分,B)多元醇组分,C)含不饱和键的羟基醚组分,包括c1或c2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物;其中,c1为具有式I结构的单烯丙基羟烷基醚:其中n1为1

5的整数;c2为具有式II结构的单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其中n2为1

10的整数;任选的,D)氧化还原剂:包含氧化剂D1);还原剂D2);任选的,E)阻聚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基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选自芳香族、脂肪族或脂环族多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物,基于所述聚氨酯基体材料总质量按100wt%计算,组分A的含量为25

68wt%,优选40

60wt%。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基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B)组分选自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或小分子多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的,所述组分B的含量为13

58wt%,基于所述聚氨酯材料总质量按100wt%计算;优选的,所述组分B的官能度为1.9

4.1,相对分子量为100

60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基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c1)组分选自乙二醇单烯丙基醚,丙二醇单烯丙基醚,丁二醇单烯丙基醚,戊二醇单烯丙基醚,己二醇单烯丙基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物,所述c2)组分为单烯丙基聚氧乙烯醚,优选自二乙二醇单烯丙基醚,三乙二醇单烯丙基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物;优选的,所述组分C)包括c1和c2。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聚氨酯基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含不饱和键的羟基醚组分C)的含量为15

60wt%,优选20

50wt%,基于所述聚氨酯材料总质量按100wt%计算。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聚氨酯基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D1)组分为过氧化物引发剂或偶氮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碳酸酯,添加量为聚氨酯基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大伟赵明坤刘赵兴牟通黄岐善
申请(专利权)人: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