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印复合捞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6957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田打捞工具技术领域,即铅印复合捞筒。它包括与钻杆连接的上接头,上接头下部中间内径连接中心捞锥,中心捞锥前端有造扣螺纹,上接头下部外径与辅助筒体相连接,辅助筒体下部是与铅体造扣的特型内锥螺纹,中心捞锥下部是由两段螺距不同的特型打捞螺纹组成,各零件组装后中心捞锥下部比辅助筒体长出一段。采用中心捞锥和辅助筒体同时对铅体造扣,当内锥和外筒同时造扣的力量克服了铅体与套管或油管之间的膨胀力之后上提工具,实现可靠打捞,提高使用效果。提高使用效果。提高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铅印复合捞筒


[0001]本技术涉及油田打捞工具
,即铅印复合捞筒。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铅印是油田用来探测井下油管、套管、抽油杆及其他井下设施损坏程度的一种描述方式。通过采用铅印打印来弄清楚落鱼的鱼顶状况后,来确定最后对坏井采用何种修井工具的一种必要手段。由于铅是一种硬度仅1.5,熔点300

500摄氏度的物质,所以铅印在井下使用时由于操作不善造成铅体落井的事故,因落井事故的轻重程度不一,所以采取的打捞方式也应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由于铅印是带水眼的,修井时往往采用一支打中心捞锥从水眼中心穿过,通过造扣后即可实现打捞(见图2)。但也有特殊情况,由于操作人员使用铅印打印时用力过猛,造成铅印的铅体部分严重变形脱落,以至于铅体膨胀,断裂后胀贴在套管或油管的管壁上,致使采用一般中心捞锥无法克服其与管壁之间的膨胀力。如果继续多次采用中心捞锥打捞,势必造成铅体变成碎块,即使用强磁和捞篮也无可奈何,那样就会造成严重的堵井事故。对此种现象,各地油田都曾有过这种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对铅体打捞效果好的铅印复合捞筒。
[0004]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铅印复合捞筒,包括与钻杆连接的上接头,上接头下部中间内径连接中心捞锥,中心捞锥前端有造扣螺纹,其特征在于上接头下部外径与辅助筒体相连接,辅助筒体下部是与铅体造扣的特型内锥螺纹,中心捞锥下部是由两段螺距不同的特型打捞螺纹组成,各零件组装后中心捞锥下部比辅助筒体长出一段。
[0005]上述方案中,还包括:中心捞锥下部比辅助筒体长出30mm。
[0006]本技术的优点是:采用中心捞锥和辅助筒体同时对铅体造扣,当内锥和外筒同时造扣的力量克服了铅体与套管或油管之间的膨胀力之后上提工具,实现可靠打捞,提高使用效果。
[000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技术结构简图。
[0009]图2是本技术改进前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参见图1,零部件名称如下:上接头1,中心捞锥2,辅助筒体3。
[0011]参见图1,铅印复合捞筒,包括与钻杆连接的上接头1,是钻杆反扣螺纹,可与钻杆相连接。上接头1下部中间内径连接中心捞锥2,同样以连接螺纹与中心捞锥2相连接。上接
头1下部外径与辅助筒体3以连接螺纹相连接,辅助筒体3下部是与铅体造扣的特型内锥螺纹,特型内锥螺纹是指ZM115*10的特型内锥螺纹填上,实现从铅体外部进行打捞。中心捞锥2下部是由两段螺距不同的特型打捞螺纹组成,前段螺距是ZM17*5小螺距而后段是ZM52*10大螺距,这样便于造扣造扣打捞。各零件组装后中心捞锥2下部比辅助筒体3长出30mm。
[0012]本装置是一种可实现内外兼顾的打捞工具。各零件组装后,中心捞锥2下部比辅助筒体3长出30mm,当工具下放遇到落鱼后首先中心捞锥2前部进入铅体中心水眼中,工具边下放边旋转使之与铅体造扣,当继续下放并旋转钻杆,使辅助筒体3下端锐边处也与铅体外径接触并继续与铅体造扣,当内锥和外筒同时造扣的力量克服了铅体与套管或油管之间的膨胀力之后上提工具,即可实现打捞。
[0013]上面描述,只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各种举例说明不对本技术的实质内容构成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铅印复合捞筒,包括与钻杆连接的上接头(1),上接头(1)下部中间内径连接中心捞锥(2),中心捞锥(2)前端有造扣螺纹,其特征在于上接头(1)下部外径与辅助筒体(3)相连接,辅助筒体(3)下部是与铅体造扣的特型内锥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宴江
申请(专利权)人:通化石油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