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1583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田修井工具技术领域,即刮蜡器。它包括筒状主体,其特征在于筒状主体包括一个上接头,上接头下端内连接有管体,管体上自下而上间隔镶嵌有多个锥形套筒刀片,间隔的锥形套筒刀片由小径逐渐增大形成锥体形状。改变了原来单调单一直径的结构,改进后在主体镶上刀片,主体尺寸呈锥体形状,先由小径逐渐增加,循序渐进的进行刮蜡,满足井内不同挂蜡部位处理,刮蜡效果好,一次下井即可完成作业,减少了管柱下井的次数,减少成本投入。减少成本投入。减少成本投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刮蜡器


[0001]本技术涉及油田修井工具
,即刮蜡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刮蜡器是油田最常用的辅助打捞工具之一。油田的井壁中常常有砂蜡凝结,会阻碍管柱下行,影响处理油田事故,常用刮蜡器处理。使用时刮蜡器连接好后下放到井中(见图2),靠刮蜡器的筒壁进行上下撞击,迫使砂蜡在外力作用下,松动脱落。每个以往刮蜡器外径是固定的,不能变径刮削,要想使刮削效果好,需要多次将原来的刮蜡提到地面,对于大块的砂蜡的作用效果并不好,需要更换不同外径的刮蜡器,再次放到井里进行刮蜡,每次更换都人力物力投入,增加成本,作业效率低,增加了打捞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一次下行作业,使得作业效率高,打捞成本低的刮蜡器。
[0004]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刮蜡器,包括筒状主体,其特征在于筒状主体包括一个上接头,上接头下端内连接有管体,管体上自下而上间隔镶嵌有多个锥形套筒刀片,间隔的锥形套筒刀片由小径逐渐增大形成锥体形状。
[0005]每个锥形套筒刀片由圆柱段和圆锥段组成。
[0006]本技术的优点是:改变了原来单调单一直径的结构,改进后在主体镶上刀片,主体尺寸呈锥体形状,先由小径逐渐增加,循序渐进的进行刮蜡,满足井内不同挂蜡部位处理,刮蜡效果好,一次下井即可完成作业,减少了管柱下井的次数,减少成本投入。
[000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技术结构简图。
[0009]图2是刮蜡器改进前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参见图1,零部件名称如下:上接头1,管体2,锥形套筒刀片3,圆柱段4,圆锥段5。
[0011]参见图1,刮蜡器,包括筒状主体,筒状主体包括一个上接头1,上接头1下端内连接有管体2,管体2上自下而上间隔镶嵌有多个锥形套筒刀片3,图1为六组锥形套筒刀片3组成,间隔的锥形套筒刀片3由小径逐渐增大形成锥体形状,即锥端的直径最小,从锥端到上端,每组锥形套筒刀片3直径逐渐增大,实现逐渐刮蜡。每个锥形套筒刀片3由圆柱段4和圆锥段5组成。
[0012]参见图1,刮蜡器上接头1与管柱连接好后,下放管柱由刮蜡器刮蜡锥端进入油田的井内管柱开始旋转刮削,将井壁上的挂蜡由刀片旋转清除。由刮蜡器小径先进行工作,逐
渐增大刮削直径范围,最终将残留在管壁上的硬蜡、水泥块、各种盐类结晶或沉积物等脏物,清除干净,以便畅通无阻地下入各种井下作业工具。这样的结构减少了下井次数,提高了油田的经济效益,而且刮削效果比较好,改形后的结构使用效果显著。
[0013]改进后的工具,是通过工具旋转,由刀片进行刮蜡,先由前端的小直径刀片开始刮蜡,蜡逐渐脱落,使井壁变大。管柱断续旋转并下行,后面大径刀片断续进行刮削,使井壁挂蜡越少,井壁越来越大,直至恢复正常。这样一次下井就能完成刮蜡的全部工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0014]上面描述,只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各种举例说明不对本技术的实质内容构成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刮蜡器,包括筒状主体,其特征在于筒状主体包括一个上接头(1),上接头(1)下端内连接有管体(2),管体(2)上自下而上间隔镶嵌有多个锥形套筒刀片(3),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艳
申请(专利权)人:通化石油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