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6703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一种空气净化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风道,所述风道包括主风道、第一副风道和第二副风道;第一过滤结构,所述第一过滤结构设置在所述主风道内;风机,所述主风道和/或所述第一副风道和/或所述第二副风道上设置有所述风机;等离子集尘器,所述等离子集尘器设置在所述主风道或所述第二副风道上;负离子发生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副风道上;以及雾化器,所述雾化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副风道自所述雾化器的下部伸入。空气净化装置具有多种的净化模式,可以按照需求选择合适的净化模式,对空气的净化效果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净化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
,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越来越多的重复性工作都可以由机器人来处理,例如清洁、配送、巡视、运输等领域。该类机器人普遍应用于人流量密集的大型公共空间,如机场、火车站、写字楼、商场、学校、医院、酒店等场所。而近年来人们对公共空间的消杀也有着更迫切的需求。因此消杀作业成为了公共空间必不可缺的工作。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02191242U的中国专利公布种负离子清洁机器人,该负离子清洁机器人具有自走吸尘与释放负离子的功能,该负离子清洁机器人包括:吸尘模块,该吸尘模块包括:集尘盒;负离子产生器,该负离子产生器用以产生一负离子;以及风扇,该风扇与该负离子产生器相邻,该风扇用以产生一气流,由该气流的引导可将外部灰尘收集于该集尘盒内,并且该气流亦可引导该负离子离开该负离子清洁机器人;以及主体,该主体与该吸尘模块连接,该主体包括:移动装置,该移动装置用以驱动该负离子清洁机器人移动;以及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分别与该负离子产生器、该风扇以及该移动装置电性连接,以分别控制该负离子产生器、该风扇以及该移动装置。
[0004]负离子产生器可以起到除尘、降尘的作用,但无法消灭病毒、霉菌等,对空气的净化能力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设备,解决现有负离子清洁机器人可以起到除尘、降尘的作用,但无法消灭病毒、霉菌等,对空气的净化能力有限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设备,包括:
[0007]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风道,所述风道包括主风道、第一副风道和第二副风道,所述主风道的出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副风道的进风口、所述第二副风道的进风口连接,所述第一副风道与所述第二副风道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副风道具有弯折部位;
[0008]第一过滤结构,所述第一过滤结构设置在所述主风道内;
[0009]风机,所述主风道和/或所述第一副风道和/或所述第二副风道上设置有所述风机;
[0010]等离子集尘器,所述等离子集尘器设置在所述主风道或所述第二副风道上;
[0011]负离子发生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副风道上;以及
[0012]雾化器,所述雾化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副风道自所述雾化器的下部伸入,且往所述雾化器出雾的方向延伸。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主风道具有梯形部,所述主风道的出风口在所述梯形部上,所述梯形部沿出风方向的宽度逐渐变大。
[0014]进一步的,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副风道和所述第二副风道均为分段设计。
[0015]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三壳体上,所述第三壳体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四壳体上;
[0016]所述第一副风道包括第一连接风道、第二连接风道、第三连接风道和第四连接风道,所述雾化器具有所述第一连接风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所述第二连接风道,所述第二壳体具有所述第三连接风道,所述第三壳体具有所述第四连接风道;
[0017]所述第二副风道包括第五连接风道、第六连接风道和第七连接风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所述第五连接风道,所述第二壳体具有所述第六连接风道,所述第三壳体具有所述第七连接风道。
[0018]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器的底部具有进风口,顶部具有雾化喷头,出雾的方向为向下而上,所述第一连接风道自所述雾化器底部的进风口伸入,且向上方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风道靠近所述雾化喷头的一端侧壁具有出风口。
[0019]进一步的,所述风机有两个,两个所述风机分别为第一风机、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第四连接风道中,所述第二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七连接风道中。
[0020]进一步的,所述负离子发生器设置在所述第六连接风道上。
[0021]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过滤结构,所述第二过滤结构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的孔径,所述第二过滤结构设置在所述主风道内,所述第二过滤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的后端。
[0022]进一步的,还包括紫外灯,所述紫外灯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位于所述风道的一侧。
[0023]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风机、所述等离子集尘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所述雾化器连接。
[0024]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一种空气净化设备,第一过滤结构可以过滤空气中的微粒,对空气起到初步净化的作用;负离子发生器生成空气负离子,带负电荷的负离子与漂浮在空气中带正电荷的烟雾粉尘进行电极中和,使其自然沉积,进而起到降尘、除尘的作用;等离子集尘器产生等离子体,可以过滤掉空气中0.3

0.5μm以下的大部分微颗粒、死皮屑、粉尘、花粉等,杀死空气中细菌、病毒、霉菌;雾化器形成雾化颗粒喷出外部空间,非常有利对局部物体表面进行消杀;风道为双通道——第一副风道和第二副风道,第一副风道和第二副风道各自独立,使得由主风道出来后的气流分成两股,可以更好地将两股气流隔离开,第一股进入第一副风道中,第二股进入第二副风道中,第二副风道连接有负离子发生器/等离子集尘器,第一副风道具有弯折的部位,连接有雾化器,可以降低液滴回流的难度,避免降低负离子发生器/等离子集尘器的净化效果;空气净化装置具有多种的净化模式,可以按照需求选择合适的净化模式,对空气的净化效果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实施例中空气净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实施例中空气净化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实施例中负离子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实施例中壳体、第一副风道和第二副风道分段式设计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实施例中雾化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实施例中雾化器的仰视图;
[0031]图7为本实施例中雾化器和水箱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2]图8为本实施例中雾化器和水箱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1、壳体;
[0035]11、进风口;
[0036]12、出风口;
[0037]13、主风道;131、梯形部;
[0038]14、第一副风道;
[0039]141、第一连接风道; 142、第二连接风道;
[0040]143、第三连接风道; 144、第四连接风道;
[0041]15、第二副风道;
[0042]151、第五连接风道;152、第六连接风道;
[0043]153、第七连接风道;
[0044]16、第一壳体; 17、第二壳体;
[0045]18、第三壳体;19、第四壳体;
[0046]2、第一过滤结构;
[0047]3、等离子集尘器;
[0048]4、负离子发生器;
[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风道,所述风道包括主风道、第一副风道和第二副风道,所述主风道的出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副风道的进风口、所述第二副风道的进风口连接,所述第一副风道与所述第二副风道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副风道具有弯折部位;第一过滤结构,所述第一过滤结构设置在所述主风道内;风机,所述主风道和/或所述第一副风道和/或所述第二副风道上设置有所述风机;等离子集尘器,所述等离子集尘器设置在所述主风道或所述第二副风道上;负离子发生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副风道上;以及雾化器,所述雾化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副风道自所述雾化器的下部伸入,且往所述雾化器出雾的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道具有梯形部,所述主风道的出风口在所述梯形部上,所述梯形部沿出风方向的宽度逐渐变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副风道和所述第二副风道均为分段设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三壳体上,所述第三壳体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四壳体上;所述第一副风道包括第一连接风道、第二连接风道、第三连接风道和第四连接风道,所述雾化器具有所述第一连接风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所述第二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桂冬钟猛龙刘锐滨肖建辉陈文强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汉特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