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刚线上砂母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6464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4
一种金刚线上砂母槽装置,包括上砂母槽圆筒、上砂母槽圆筒盖、上砂发热管、回液管、电机以及立式泵,上砂母槽圆筒盖设置于上砂母槽圆筒的顶部,上砂母槽圆筒的底部为锥形结构,上砂母槽圆筒盖上设置有发热管口,上砂发热管通过发热管口设置于上砂母槽圆筒的内部,回液管贯穿所述上砂母槽圆筒盖且回液管的一端设置于上砂母槽圆筒的内部、另一端延伸至上砂母槽圆筒盖的上方,电机设置于所述上砂母槽圆筒盖上,且电机的输出端贯穿上砂母槽圆筒盖,立式泵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立式泵设置于所述上砂母槽圆筒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利用立式泵泵出冲入的循环过程,可以使得上砂母槽圆筒下端锥形部分金刚石砂颗粒堆积的问题得到解决。部分金刚石砂颗粒堆积的问题得到解决。部分金刚石砂颗粒堆积的问题得到解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刚线上砂母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镀金刚线
,尤其涉及一种金刚线上砂母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由于光伏产业兴起,晶硅切割的工具已从砂线转变为金刚线,相较于砂线切割,金刚线具有耐磨性好,切削时间长,环境污染小等优点,随着光伏行业的不断发展,现在光伏行业对金刚线要求也不断提高。
[0003]现有的金刚线的工艺过程主要包括:脱脂、活化、预镀、上砂、加厚等步骤,其中上砂是影响电镀金刚石切割线质量的关键步骤。现有的上砂母槽中多通过搅拌桨来分散金刚石砂颗粒,由于搅拌时离搅拌中心越近,受到的离心力越小,砂粒易聚集于母槽底部,不利于上砂的均匀性使砂粒在线上团聚、堆积,影响切割。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镀液循环的方式使金刚石颗粒在电镀液中的分布更加均匀性,解决搅拌造成金刚石砂堆积于母槽底部中央从而使镀液中砂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从而提高金刚线上砂均匀性,减少砂粒堆积从而影响切割使用现象出现的金刚线上砂母槽装置。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金刚线上砂母槽装置包括上砂母槽圆筒、上砂母槽圆筒盖、上砂发热管、回液管、电机以及立式泵,所述上砂母槽圆筒盖设置于所述上砂母槽圆筒的顶部,所述上砂母槽圆筒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所述上砂母槽圆筒盖上设置有发热管口,所述上砂发热管通过发热管口设置于所述上砂母槽圆筒的内部,所述回液管贯穿所述上砂母槽圆筒盖且回液管的一端设置于上砂母槽圆筒的内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上砂母槽圆筒盖的上方,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上砂母槽圆筒盖上,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上砂母槽圆筒盖,所述立式泵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立式泵设置于所述上砂母槽圆筒内部。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上砂母槽圆筒上设置有两根筒盖支撑杆,所述两根筒盖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电机的两侧。
[0007]进一步的,所述回液管朝向上砂母槽圆筒内部的底端上设置有角度为直角弯头。
[0008]进一步的,所述回液管的数量为四根,且四根所述回液管依次平行等距贯穿所述上砂母槽圆筒盖。
[0009]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与立式泵的数量均为三台。
[0010]进一步的,所述立式泵的输出端上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出液口贯穿所述上砂母槽圆筒盖且延伸至上砂母槽圆筒盖的上方。
[0011]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为三相异步电机。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通过设置四根底端设置有支架弯头的回液管,镀液通过回液管下端的直角弯头冲入上砂母槽圆筒形成漩涡,
使进入上砂母槽的镀液充分混合,使镀液中金刚石颗粒分布均匀,达到甚至超出搅拌所能实现的效果;(2)本技术的镀液在立式泵出冲入的循环过程中,上砂母槽圆筒下端锥形部分金刚石砂颗粒堆积的问题得到解决,回液冲击力会冲散积留在上砂母槽圆筒下端锥形部分上的金刚石砂,从而解决搅拌造成金刚石砂堆积于母槽底部中央从而使镀液中砂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2背部角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发热管口、2.回液管、3.上砂母槽圆筒、4.上砂母槽圆筒盖、5.筒盖支撑杆、6.电机、7.立式泵、8.上砂发热管、9.直角弯头、10.出液管、11.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参照附图1

附图3,本实施例包括上砂母槽圆筒3、上砂母槽圆筒盖4、上砂发热管8、回液管2、电机6以及立式泵7,其中回液管2设置有四根,电机6以及立式泵7均设置了三台,上砂母槽圆筒3的底部为锥形结构,上砂母槽圆筒盖4设置于上砂母槽圆筒3的顶部,上砂母槽圆筒盖4上设置有发热管口1,上砂发热管8通过发热管口1设置于上砂母槽圆筒3的内部,具体设置方式为:上砂发热管8的一端通过发热管口1向上砂母槽圆筒3的内部延伸,之后上砂发热管8延伸入上砂母槽圆筒3内部的一端在从发热管口1出来,使整个上砂发热管8呈一个回流的形态,并且处于上砂母槽圆筒3内部的部分上砂发热管8均接近上砂母槽圆筒3的内壁;四根回液管2贯穿上砂母槽圆筒盖4且回液管2的一端设置于上砂母槽圆筒3的内部、另一端延伸至上砂母槽圆筒盖4的上方,并且,四根回液管2依次平行等距贯穿上砂母槽圆筒盖4,同时回液管2朝向上砂母槽圆筒3内部的底端上设置有角度为直角弯头9,其中,四个直角弯头9的出口朝向需要确保不能完全一养,例如,四个直角弯头9中上面两根的出口朝向一致,下面两根的出口朝向一致,从而使其能够确保回液管2下端出液时,电镀液冲入上砂母槽圆筒3形成漩涡即可。三台电机6设置于上砂母槽圆筒盖4上,且电机6的输出端贯穿上砂母槽圆筒盖4,三台立式泵7与三台6电机的输出端一一连接对应,并且三台立式泵7均设置于上砂母槽圆筒3的内部,三台立式泵7的输出端上均设置有出液管10,出液管10的出液口11贯穿上砂母槽圆筒盖4且延伸至上砂母槽圆筒盖4的上方,并且出液管10的出液口11与上砂子槽(未标示)的进液口连接,同时回液管2延伸出上砂母槽圆筒盖4的端口与上砂子槽(未标示)的回液口连接,从而使装置整体形成完整的回流,而为了确保上砂母槽圆筒盖的稳定性,上砂母槽圆筒4上设置有两根筒盖支撑杆5,且两根筒盖支撑杆5设置于三台电机6的两侧,使得筒盖支撑杆5能够围住电机6;而为了保障电机6输出的高效性,本实施例中选用的电机为三相异步电机。
[0019]工作原理:工作时,上砂母槽圆筒3内的电镀液通过立式泵7进入上砂子槽(未标示),然后通过回液管2使上砂子槽(未标示)内的电镀液回流入上砂母槽圆筒3内部,回流时,电镀液通过直角弯头9从平行于上砂母槽圆筒3的边缘方向冲出,电镀液冲击上砂母槽
圆筒3的内部圆筒壁或以一定的冲击力冲入上砂母槽圆筒3的电镀液中,使回流入上砂母槽圆筒3的电镀液和上砂母槽圆筒3中的电镀液中的金刚石砂颗粒更加分散在泵入上砂子槽(未标示)中,如此循环往复达到电镀液中金刚石砂分布均匀的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刚线上砂母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砂母槽圆筒、上砂母槽圆筒盖、上砂发热管、回液管、电机以及立式泵,所述上砂母槽圆筒盖设置于所述上砂母槽圆筒的顶部,所述上砂母槽圆筒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所述上砂母槽圆筒盖上设置有发热管口,所述上砂发热管通过发热管口设置于所述上砂母槽圆筒的内部,所述回液管贯穿所述上砂母槽圆筒盖且回液管的一端设置于上砂母槽圆筒的内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上砂母槽圆筒盖的上方,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上砂母槽圆筒盖上,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上砂母槽圆筒盖,所述立式泵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立式泵设置于所述上砂母槽圆筒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刚线上砂母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砂母槽圆筒上设置有两根筒盖支撑杆,所述两根筒盖支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佳葳蒋罗雄张昆熊浩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益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