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6450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其中,电池单体包括外壳组件、电极组件和集流构件。外壳组件包括用于输入或输出电能的电极引出部。电极组件容纳于外壳组件内,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和极耳,极耳连接于主体部,极耳与电极引出部的材质不同。集流构件包括与电极引出部材质相同的第一连接部和与极耳材质相同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连,第一连接部与电极引出部焊接连接,第二连接部与极耳焊接连接。通过将集流构件与电极引出部设置为同材质相互焊接,以缓解因集流构件与电极引出部因材质不同进行焊接而造成的熔点不同和热膨胀系数不同等现象,以减少集流构件与电极引出部之间出现焊接裂纹的现象。接裂纹的现象。接裂纹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新能源汽车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在电动汽车领域,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对动力电池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在使用可靠性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其中,电池单体的外壳内通常设置有集流构件,通过集流构件连接电极组件和外壳能够实现电池单体的电能的输入或输出,但是,现有的电池单体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电解液泄漏的现象,从而导致电池单体的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能够有效提升电池单体的可靠性。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包括外壳组件、电极组件和集流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用于输入或输出电能的电极引出部;所述电极组件容纳于所述外壳组件内,所述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和极耳,所述极耳连接于所述主体部,所述极耳与所述电极引出部的材质不同;所述集流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组件内,所述集流构件包括与所述电极引出部材质相同的第一连接部和与所述极耳材质相同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电极引出部焊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极耳焊接连接。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集流构件设置为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电极引出部焊接连接,第二连接部与极耳焊接连接,以实现电极组件与电极引出部之间的电连接,从而能够实现电池单体的电能的输入或输出,通过将第一连接部的材质设置为与外壳组件的电极引出部的材质相同,并将第二连接部的材质设置为与极耳的材质相同,以使这种结构的电池单体一方面便于集流构件与电极引出部以及集流构件与极耳进行焊接连接,有利于降低集流构件与外壳组件的电极引出部之间以及集流构件与电极组件的极耳之间的装配难度,以提升电池单体的装配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实现集流构件与外壳组件的电极引出部之间为同材质相互焊接,以缓解因集流构件与电极引出部因材质不同进行焊接而造成的熔点不同和热膨胀系数不同等现象,从而能够减少集流构件与电极引出部之间出现焊接裂纹的现象,有利于降低电池单体的漏液风险,进而能够有效提升电池单体的可靠性。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所述集流构件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电极引出部之间;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层叠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面向所述电极引出部的一侧。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集流构件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沿第一方向层叠
设置于主体部与电极引出部之间,且第一连接部面向电极引出部设置,从而便于集流构件的第一连接部与外壳组件的电极引出部相互焊接,有利于降低集流构件与电极引出部之间的装配难度,以提升电池单体的装配效率。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极耳设置于所述主体部面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极耳设置为位于主体部在第一方向上面向第二连接部的一侧,使得极耳与第二连接部在第一方向上面向设置,从而便于集流构件的第而连接部与电极组件的极耳相互焊接,有利于降低集流构件与极耳之间的装配难度。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未被所述第一连接部覆盖的连接区,所述连接区与所述极耳焊接连接。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连接部在第一方向上未被第一连接部覆盖的区域形成与极耳相互焊接的连接区,即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极耳相互焊接的区域未被第一连接部遮挡,使得在第二连接部与极耳相互焊接时焊接热量只需穿过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区即可完成第一连接部与极耳之间的焊接连接,从而一方面降低了集流构件与极耳之间的焊接难度,另一方面使得焊接热量无需穿过第一连接部后再焊接第一连接部与极耳,缩短了焊接热量的传递路径,有利于提高第一连接部与极耳之间的焊接质量和焊接效率。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部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区域形成所述连接区。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连接部上设置贯穿第一连接部的两侧的第一通孔,以通过第一通孔对第二连接部进行避让,从而实现第二连接部具有未被第一连接部覆盖的连接区,结构简单,且便于实现。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区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区上设置与第一通孔相互连通的第二通孔,使得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能够配合形成供电解液穿过的通道,以使电解液能够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后进入至电极组件内,有利于提升电极组件的浸润效果,进而能够提升电池单体的使用性能。此外,通过将第二通孔的孔径设置为小于第一通孔的孔径,从而使得连接区未设置第二通孔的区域能够与极耳焊接连接,以便于第二连接部与极耳焊接。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周面平齐。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连接部的外周面与第二连接部的外周面设置为相互平齐的结构,使得集流构件的结构更为规整,以便于对集流构件进行安装以及集流构件与电极引出部和极耳进行焊接连接,且能够降低集流构件与电池单体的其他结构干涉的风险。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区环绕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的投影的外侧。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连接区设置为环绕于第一连接部沿第一方向在第二连接部上的投影的外侧,使得集流构件为第二连接部的边缘超出第一连接部的边缘的结构,
以实现第一连接部对第二连接部进行避让,从而实现第二连接部具有未被第一连接部覆盖的连接区,结构简单,且便于实现。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
[00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连接部上设置第一通孔,并在第二连接部上设置第二通孔,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互连通,从而使得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能够配合形成供电解液穿过的通道,以使电解液能够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后进入至电极组件内,有利于提升电极组件的浸润效果,进而能够提升电池单体的使用性能。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且半径相同。
[00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设置为同轴且半径相等的结构,从而能够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互层叠后同时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分别加工第一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组件,包括用于输入或输出电能的电极引出部;电极组件,容纳于所述外壳组件内,所述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和极耳,所述极耳连接于所述主体部,所述极耳与所述电极引出部的材质不同;以及集流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组件内,所述集流构件包括与所述电极引出部材质相同的第一连接部和与所述极耳材质相同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电极引出部焊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极耳焊接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第一方向,所述集流构件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电极引出部之间;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层叠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面向所述电极引出部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极耳设置于所述主体部面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未被所述第一连接部覆盖的连接区,所述连接区与所述极耳焊接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部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区域形成所述连接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区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周面平齐。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区环绕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的投影的外侧。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且半径相同。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圆盘结构,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同轴设置。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第一方向,所述集流构件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电极引出部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环绕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程杨国众占国银丛岩赖荣财焦程辉柯鹏飞倪秉兴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