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防治茶饼病的农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6057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治茶饼病的农药,包括嘧菌酯和溴菌腈,嘧菌酯与溴菌腈的质量比为1~2:1~4,用于防治茶饼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嘧菌酯和溴菌腈两种药剂进行复配混用,使他们具有增效作用,克服了抗药性茶饼病菌对单一嘧菌酯或溴菌腈的抗药性的问题,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尤其对嘧菌酯或溴菌腈产生抗药性的病原菌,防治效果更加显著,能有效降低农药的用量,不仅减小了劳动强度,节省了成本,解决滥施农药的问题,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茶饼病的农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
,特别涉及茶区防治茶饼病的农药


技术介绍

[0002]茶叶是我国传统农产品之一,是世界上广泛流传的饮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茶叶产业已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和外贸的支柱产业。近几年来,我国茶叶种植面积在5000万亩左右,绿色生态茶园建设加快,茶叶产品向优质多元方向发展。茶饼病是一种危害茶树嫩梢嫩叶的重要病害,在我国几乎所有茶区均有发生,对茶叶生产造成40%~50%的产量损失。目前在生产实践中,防治茶饼病一般都是选用单一的农药。单一药剂防治茶饼病,病菌更易容产生抗性,在生产上势必造成防治次数和农药用量的成倍增加,防治费用也相应提高,对环境的污染也较为严重。
[0003]综上,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农药防治效果逐渐变差,持久性逐渐减弱,施药劳动力成本高,药物成本高,由此而广泛存在滥施农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茶饼病的农药,能减少劳动力,降低成本,并解决滥施农药的问题,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治茶饼病的农药,包括嘧菌酯和溴菌腈,嘧菌酯与溴菌腈的质量比为1~2:1~4,用于防治茶饼病。
[0006]所述嘧菌酯为,质量百分比为25%的嘧菌酯悬浮剂。
[0007]所述溴菌腈为,质量百分比为25%的溴菌腈可湿性粉剂。
[0008]所述嘧菌酯与溴菌腈的质量比为1:2。
[0009]嘧菌酯是一种茶饼病的防治药剂,具有杀菌谱广、提高抗逆力、延缓衰老、用药量低、持效期长、高效安全、使用方便等优点。
[0010]溴菌腈是一种低毒广谱兼有杀菌、防霉、灭藻性能的化合物,能抑制和铲除细菌、真菌及藻类的生长,对农作物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广泛适用于果树、葡萄、蔬菜、棉花、花生、西瓜、烟草、茶树、花卉等多种作物,防治炭疽病、茶饼病、疮痂病、白粉病、锈病、立枯病、猝倒病、根茎腐病、溃疡病、青枯病、角斑病等多种真菌性、细菌性的病害。应用方式灵活,叶面喷雾、种子处理和土壤灌根,都表现出较好的防效。应用方式灵活,叶面喷雾、种子处理和土壤灌根,都表现出较好的防效。
[0011]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将嘧菌酯和溴菌腈两种药剂进行复配混用,使他们具有增效作用,克服了抗药性茶饼病菌对单一嘧菌酯或溴菌腈的抗药性的问题,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尤其对嘧菌酯或溴菌腈产生抗药性的病原菌,防治效果更加显著,能有效降低农药的用量,不仅减小了劳动强度,节省了成本,解决滥施农药的问题,简单易行,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
[0012]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
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0014]实施例1
[0015]S1.材料与设计
[0016]S1.1.供试药剂:
[0017]质量百分比为25%的嘧菌酯悬浮剂(江苏省南通神雨绿色药业有限公司);
[0018]质量百分比为25%的溴菌腈可湿性粉剂(江苏托球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0019]S1.2.试验设计:
[0020]25%的嘧菌酯悬浮剂(25mL/亩)
·
25%的溴菌腈可湿性粉剂(50g/亩)(有效成分配比1:2),对照药剂25%的嘧菌酯悬浮剂50mL/亩,25%的溴菌腈可湿性粉剂75g/亩及空白对照(清水处理),共4个处理,每处理4次重复,计16个小区,每小区50m2,随机排列,各处理区除了施药方式外,土地情况、栽培条件和水肥管理基本一致。
[0021]S2.试验方法
[0022]本试验在贵州省晴隆县碧痕镇东风村进行,试验地地势平坦,肥力中等,灌溉方便,常年茶饼病发生严重。供试茶品种“黔茶8号”,茶树长势、管理水平一致,试验期间未使用其他药剂。用WBD

18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雾,用水量为50L/亩,4个小区一次配药。第一次施药在2022年6月21日,第二次施药在即6月28日。施药当天为晴天,无异常天气,气温19℃

27℃,平均23℃。
[0023]S3.调查方法
[0024]分别于施药前、第1次施药后7d、第2次施药后7d、第2次施药后14d调查1次试验区茶饼病病情指数,每小区随机选取新梢的芽下第3叶调查,共调查100片叶,记录各级病叶数,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用Duncan新复极差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0025][0026][0027]式中:CK0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CK1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0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1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0028]S4.病情指数:
[0029]调查发病分级标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药效实验准则(二)GB/T 23222

2008》。
[0030]0级:无病斑;
[0031]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以下;
[0032]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6%~10%;
[0033]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11%~25%;
[0034]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26%~50%;
[0035]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0%以上。
[0036]目测法调查记录药害类型和程度,描述药害症状(矮化、褪绿、畸形等)。同时记录对作物有益的影响(如加速成熟、增加活力等)。此外,对其它病虫害的任何一种影响均应记录,包括有益和无益的影响。
[0037]在茶叶收获时采集样品,测定试验药剂在茶叶、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
[0038]S5.结果与分析
[0039]25%的嘧菌酯悬浮剂(25mL/亩)
·
25%的溴菌腈可湿性粉剂(50g/亩)(有效成分配比1:2)对茶饼病的防治效果如表1所示,药后7d、14d、和21d的效果分别为83.04%、87.44%和90.03%。
[0040]对照药剂25%的嘧菌酯悬浮剂50mL/亩在药后7d、14d对茶饼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85%、73.88%和67.67%。
[0041]对照药剂25%的溴菌腈可湿性粉剂75g/亩在7d、14d对茶饼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60%、7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茶饼病的农药,其特征在于,包括嘧菌酯和溴菌腈,嘧菌酯与溴菌腈的质量比为1~2:1~4,用于防治茶饼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茶饼病的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嘧菌酯为,质量百分比为25%的嘧菌酯悬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毛韩磊李姣红张雪飞郑韩定宏于嘉兴尹杰陈立杰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