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居家服上的抗菌面料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6045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居家服上的抗菌面料及其加工工艺,运用于除菌抗菌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应用竹纤维和蚕丝纤维作为居家服的加工材料,能够帮助排汗和保持身体的干爽,同时应用麻纤维、金属纤维和活性炭纤维作为加工材料,除了能够帮助调节体温和抗菌,还能够吸附和去除空气中的异味和细菌,使居家服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可以达到吸汗抗菌的效果。可以达到吸汗抗菌的效果。可以达到吸汗抗菌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居家服上的抗菌面料及其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除菌抗菌
,特别涉及为一种应用于居家服上的抗菌面料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现今居家服是指在家中休息、操持家务或会客等,穿着的一种服装,具有面料舒适,款式繁多,行动方便等特点。居家服是由睡衣演变而来的,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现在的居家服早已摆脱了纯粹睡衣的概念,涵盖的范围更广。从世纪欧洲人穿上睡袍以来,睡衣随着时代变化也不停的改变着形象。到了上个世纪,社会气氛变得宽松和活跃,卧室着装也向着新的款式发展,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把目光聚焦在如何更好的享受生活,居家服体现的是对待生活的态度,也使人们处于最放松的状态,为人们带来更加舒适的体验。
[0003]然而现有的居家服,只是比常规的服装较为宽松,完全起不到放松身体的作用,且透气性较差,吸湿性液一般,特别在炎热的天气下,容易出汗,汗水会被家居服锁在内侧,无法快速的排出,导致居家服上因此滋生各种细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的居家服透气性差,容易滋生细菌的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居家服上的抗菌面料及其加工工艺。
[0005]本专利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居家服上的抗菌面料,所述抗菌面料的原料份数包括:
[0007]竹纤维材料5

10份;
[0008]蚕丝纤维材料10

20份;
[0009]麻纤维材料3

6份;
[0010]金属纤维材料4

8份;
[0011]活性炭纤维材料6

12份。
[0012]进一步地,所述麻纤维材料的原料成分包括:
[0013]亚麻纤维25份;
[0014]大麻纤维15份。
[0015]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纤维材料的原料成分包括:
[0016]银纤维13份;
[0017]铜纤维10份。
[0018]进一步地,所述活性炭纤维材料的原料成分包括:
[0019]椰壳3份;
[0020]煤炭5份;
[0021]聚酯纤维30份;
[0022]聚酰胺纤维35份。
[002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于居家服上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4]S1:将竹纤维材料和蚕丝纤维材料浸入带有抗菌整理液的浸泡盆中进行水浴,控制两种材料与所述抗菌整理液的浴比为2g:15mL,控制所述浸泡盆的温度在40

60℃,将浸泡时段控制在60

90min,将所述两种材料从所述浸泡盆中取出,并对所述两种材料进行轧液,控制所述轧液在60

80℃下进行干燥3

6h,得到第一抗菌纱线;
[0025]S2:按比例选取麻纤维材料、金属纤维材料和活性炭纤维材料放入具备预设溶液的浸泡桶内进行浸泡,所述浸泡的温度保持在45℃,待所述浸泡时长进行至30min后将混合材料取出;
[0026]S3:将所述混合材料进行脱水处理,浸于带有纳米抗菌液的浸泡缸中,将浸泡缸的温度控制在50

55℃,浸泡时段控制在1

3h后,将所述浸泡缸的温度升温至70

90℃并再次浸泡3

5h,从所述浸泡缸中取出所述混合材料,将预设的抗菌整理剂涂抹在所述混合材料的表面后进行烘干,得到第二抗菌纱线;
[0027]S4:将所述第一抗菌纱线和所述第二抗菌纱线进行粗疏和精梳,将梳理完毕的第一抗菌经纱和第二抗菌纬纱置于织造机上进行织造,织造环境的温度设定在16

30℃,相对湿度设定为67%,由织造机对处理布料织造完毕后生成待上色居家服;
[0028]S5:使用超声波对所述待上色居家服共同进行染色处理,处理得到居家服。
[0029]进一步地,所述S2中的预设溶液具体制备过程为:
[0030]将预装设的2L纯净水倒入至浸泡桶内,在所述浸泡桶中加入10g生石灰,均匀搅拌以将所述纯净水的PH值下调至5;
[0031]在所述浸泡桶中加入交联剂6g/L、氯化镁催化剂5g/L,有机氟化合物40g/L,混合搅拌15min后,得到预设溶液。
[0032]进一步地,所述S3的烘干过程具体为:
[0033]在60

90℃的温度下进行烘干成型,烘干时间设定为5min,接着在90

150℃的温度下进行烘焙交联,交联时间设定为10min,烘焙交联后从干燥机中将混合布料取出。
[0034]进一步地,所述S4中的粗疏和精梳过程具体为:
[0035]将所述第一抗菌纱线和所述第二抗菌纱线送入粗疏机,通过所述粗疏机的滚筒、刷子和针板进行梳理,以使所述第一抗菌纱线和所述第二抗菌纱线排列整齐并去除纤维束、杂质和短纤维,经过粗梳后形成纤维带,将纤维带进行切断和合并,使所述第一抗菌纱线和所述第二抗菌纱线的宽度足以进行精梳;
[0036]将纤维带置入精梳机中,通过精梳机的梳理装置将纤维带中的短纤维、杂质和粗纤维梳理出去,使纤维排列更加整齐,并形成更细的成品纤维带,成品纤维带通过进行拉伸、捻合和加湿处理,从第一抗菌纱线中得到待织造的第一抗菌经纱,从第二抗菌纱线中得到待织造的第二抗菌纬纱。
[0037]进一步地,所述S4中的织造过程具体为:
[0038]将第一抗菌经纱和第二抗菌纬纱分别安装到织布机的经纱轴和纬纱轴上,第一抗菌经纱沿着织布机的纵向方向拉伸,第二抗菌纬纱则横跨经纱,第一抗菌经纱和第二抗菌纬纱在编织过程中相互交织,第二抗菌纬纱通过梭子从一侧穿过第一抗菌经纱,待织布机完成抗菌织物的编织后,将抗菌织物从织布机上取下,得到抗菌织物,对抗菌织物进行洗
涤、烘干、熨烫和柔软处理,以获得待上色的居家服布料。
[0039]进一步地,所述S5的染色处理具体过程包括:
[0040]将待上色居家服置放在放料轴上,应用预设的输入机构对待上色居家服进行导引输送,通过所述输入机构将待上色居家服送入超声波染色箱;
[0041]通过所述超声波染色箱将待上色居家服依次经过两组超声波染色池进行分批次的二次染色,染色池内预设有与居家服相匹配的染色剂,应用超声波的高频震荡使染色剂快速分解渗透到待上色居家服中,以此分别对待上色居家服进行染色,得到上色居家服;
[0042]将上色居家服置入轧液机构进行均匀挤压,排出上色居家服多余未浸入布料的染液,最后经所述输出机构将上色居家服重新输送至收料轴上,将上色居家服进行收卷。
[004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应用于居家服上的抗菌面料及其加工工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4]本专利技术通过应用竹纤维和蚕丝纤维作为居家服的加工材料,能够帮助排汗和保持身体的干爽,同时应用麻纤维、金属纤维和活性炭纤维作为加工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居家服上的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面料的原料份数包括:竹纤维材料5

10份;蚕丝纤维材料10

20份;麻纤维材料3

6份;金属纤维材料4

8份;活性炭纤维材料6

1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居家服上的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麻纤维材料的原料成分包括:亚麻纤维25份;大麻纤维1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居家服上的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纤维材料的原料成分包括:银纤维13份;铜纤维10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居家服上的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纤维材料的原料成分包括:椰壳3份;煤炭5份;聚酯纤维30份;聚酰胺纤维35份。5.一种应用于居家服上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竹纤维材料和蚕丝纤维材料浸入带有抗菌整理液的浸泡盆中进行水浴,控制两种材料与所述抗菌整理液的浴比为2g:15mL,控制所述浸泡盆的温度在40

60℃,将浸泡时段控制在60

90min,将所述两种材料从所述浸泡盆中取出,并对所述两种材料进行轧液,控制所述轧液在60

80℃下进行干燥3

6h,得到第一抗菌纱线;S2:按比例选取麻纤维材料、金属纤维材料和活性炭纤维材料放入具备预设溶液的浸泡桶内进行浸泡,所述浸泡的温度保持在45℃,待所述浸泡时长进行至30min后将混合材料取出;S3:将所述混合材料进行脱水处理,浸于带有纳米抗菌液的浸泡缸中,将浸泡缸的温度控制在50

55℃,浸泡时段控制在1

3h后,将所述浸泡缸的温度升温至70

90℃并再次浸泡3

5h,从所述浸泡缸中取出所述混合材料,将预设的抗菌整理剂涂抹在所述混合材料的表面后进行烘干,得到第二抗菌纱线;S4:将所述第一抗菌纱线和所述第二抗菌纱线进行粗疏和精梳,将梳理完毕的第一抗菌经纱和第二抗菌纬纱置于织造机上进行织造,织造环境的温度设定在16

30℃,相对湿度设定为67%,由织造机对处理布料织造完毕后生成待上色居家服;S5:使用超声波对所述待上色居家服共同进行染色处理,处理得到居家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居家服上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的预设溶液具体制备过程为:将预装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耿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玛丝菲尔噢姆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