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湿抗菌的涤纶木棉混纺面料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5261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面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吸湿抗菌的涤纶木棉混纺面料及其制备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木棉纤维与涤纶纤维混合制备了混纺面料,利用两种纤维的复合制备了具有良好透气性与吸水性、力学性能的混纺面料;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混纺面料的抗菌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对涤纶纤维接枝了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湿抗菌的涤纶木棉混纺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面料
,具体为一种吸湿抗菌的涤纶木棉混纺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木棉和涤纶都是常见的纺织原料,它们分别具有天然的透气性和柔软性以及化学纤维的耐磨性和耐用性。在纺织行业中,将木棉和涤纶混纺可以产生具有多种优良特性的面料。其中,抗菌混纺面料是一种近年来越来越受欢迎的面料类型,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生长,减少疾病的传播。
[0003]但现有的抗菌混纺面料大多为未非本征抑菌材料,其自身不带有抗菌性能,而是使用包覆或浸渍的方式负载抗菌物质,从而得到对病菌的抑制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面临着经水洗后抗菌性能减弱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具有多次耐水洗性能的抗菌混纺面料,以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湿抗菌的涤纶木棉混纺面料及其制备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湿抗菌的涤纶木棉混纺面料,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按重量份数计,所述涤纶木棉混纺面料由30

45wt%的抗菌涤纶纤维和55

70wt%的木棉纤维组成;所述混纺面料克重为150

350g/m2。
[0006]进一步的,所述木棉纤维长度为10

35mm;所述抗菌涤纶纤维长度为30

120mm。
[0007]一种吸湿抗菌的涤纶木棉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抗菌涤纶纤维;S11. 将涤纶纤维分整平铺,抽真空至0

5Pa,通入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至常压,对涤纶纤维进行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其中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功率为75

90W,处理时间为150s

240s;S12. 将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涤纶纤维分散至溶有降冰片烯二酸酐的水溶液中,升温至30

45℃,浸渍1.5

3h后,取出涤纶纤维,使用去离子水洗涤5

8次后,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酸酐改性的涤纶纤维;S13. 将1

(二氨基亚甲基)胍溶于甲醇中,加入1

乙基

(3

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混合3

5min后,加入步骤S12制得的酸酐改性的涤纶纤维,升温至25

45℃,反应4

8h后,取出,使用无水乙醇洗涤3

5次后,继续使用用去离子水洗涤3

5次,干燥至恒重后,得到含游离氨基的涤纶纤维;S14. 将含游离环氧基的双子型季铵盐分散至四氢呋喃中,加入步骤S13制备的含游离氨基的涤纶纤维,升温至45

60℃,浸渍反应0.5

3h后,取出,得到抗菌涤纶纤维;
其中,所述含游离环氧基的双子型季铵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 将1,6

二溴
‑2‑
萘酚溶于无水乙醇中,氮气氛围保护,升温至35

45℃,加入N,N

二甲基十二烷胺,反应24

48h后,旋蒸去除多余溶剂后,使用乙醚洗涤3

5次后,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双子型季铵盐;b. 将双子型季铵盐分散至无水乙醇中,冰水浴处理,滴加至1,6

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中,滴加结束后,升温至55

60℃,反应8

12h后,旋蒸去除多余溶剂并干燥至恒重,得到含游离环氧基的双子型季铵盐;S2. 木棉纤维进行清花、梳棉处理,之后将木棉纤维与抗菌涤纶纤维按重量比混合,使用棉纺工艺制备为混合条,并依次经粗纱、粗纱、细纱、终筒、并线、倍捻、织造,得到所述涤纶木棉混纺面料。
[0008]进一步的,步骤S11中,所述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3

3.5):(7

7.5)。
[0009]进一步的,步骤S12中,涤纶纤维与降冰片烯二酸酐的质量比为1:(2.5

5),涤纶纤维与溶有降冰片烯二酸酐的水溶液的浴比为1:(20

30)。
[0010]进一步的,步骤S13中,1

(二氨基亚甲基)胍、1

乙基

(3

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涤纶纤维的质量比为(0.5

1.5):(0.05

0.08):1。
[0011]进一步的,步骤S14中,含游离环氧基的双子型季铵盐与含游离氨基的涤纶纤维的质量比为(0.3

0.5):1。
[0012]进一步的,步骤a中,1,6

二溴
‑2‑
萘酚、N,N

二甲基十二烷胺的摩尔比为1:2

2.1。
[0013]进一步的,步骤b中,所述双子型季铵盐、1,6

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的质量比为2.5

3.3:10。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 本专利技术使用木棉纤维与涤纶纤维混合制备了混纺面料,其中木棉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与吸湿性,涤纶纤维则具有这良好的耐磨性能,混纺后可以有结合两种纤维优点,保证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混纺面料具有足够的透气性与吸水性的同时,仍具有足够的耐磨性能与力学性能;2. 本专利技术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混纺面料的吸水性与抗菌性能,首先对涤纶纤维使用了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从而在涤纶纤维表面制备羟基基团,从而提高高后续过程中的接枝活性,并且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涤纶纤维表面进行粗化,进一步的提升其吸附面积,并改变其亲水性,从而可以大幅提高其吸水性;3. 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使用了低生物毒性的降冰片烯二酸酐处理涤纶纤维,从而在涤纶纤维表面接枝羧基基团,之后使用具有抑菌性的1

(二氨基亚甲基)胍与涤纶纤维表面的羧基反应,从而接枝在涤纶纤维表面;4.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混纺面料的抗菌性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制备了含游离环氧基的双子型季铵盐,首先使用1,6

二溴
‑2‑
萘酚与N,N

二甲基十二烷胺反应,制备得到端羟基的双子型季铵盐,之后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使用1,6

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与双子型季铵盐反应,并限定其添加顺序,从而得到了端环氧基的双子型季铵盐,双子型季铵盐具有两个带正电荷的氮原子,具有更高的抗菌性能,并且有于双子型季铵盐为双子结构,可以在分子内部形成更稳定的结构,可以与细菌细胞膜更容易结合在一起,进一步的提升了其抗菌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湿抗菌的涤纶木棉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涤纶木棉混纺面料由30

45wt%的抗菌涤纶纤维和55

70wt%的木棉纤维组成;所述混纺面料克重为150

350g/m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湿抗菌的涤纶木棉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棉纤维长度为10

35mm;所述抗菌涤纶纤维长度为30

120mm。3.一种如权力要求1所述的吸湿抗菌的涤纶木棉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抗菌涤纶纤维;S11. 将涤纶纤维分整平铺,抽真空至0

5Pa,通入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至常压,对涤纶纤维进行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其中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功率为75

90W,处理时间为150s

240s;S12. 将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涤纶纤维分散至溶有降冰片烯二酸酐的水溶液中,升温至30

45℃,浸渍1.5

3h后,取出涤纶纤维,使用去离子水洗涤5

8次后,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酸酐改性的涤纶纤维;S13. 将1

(二氨基亚甲基)胍溶于甲醇中,加入1

乙基

(3

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混合3

5min后,加入步骤S12制得的酸酐改性的涤纶纤维,升温至25

45℃,反应4

8h后,取出,使用无水乙醇洗涤3

5次后,继续使用用去离子水洗涤3

5次,干燥至恒重后,得到含游离氨基的涤纶纤维;S14. 将含游离环氧基的双子型季铵盐分散至四氢呋喃中,加入步骤S13制备的含游离氨基的涤纶纤维,升温至45

60℃,浸渍反应0.5

3h后,取出,得到抗菌涤纶纤维;其中,所述含游离环氧基的双子型季铵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 将1,6

二溴
‑2‑
萘酚溶于无水乙醇中,氮气氛围保护,升温至35

45℃,加入N,N

二甲基十二烷胺,反应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飞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明富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