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苎麻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5970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型苎麻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织物制备技术领域;复合型苎麻面料包括苎麻纤维、改性涤纶纤维、活性碳纤维、棉纤维、竹纤维和羊毛纤维;改性涤纶由涤纶依次经碱减量、壳聚糖浸渍并干燥所得;复合型苎麻面料的制备方法为:S1纺纱:通过混合、梳棉、并条、粗纱和细纱工序,将苎麻纤维、改性涤纶纤维和活性碳纤维混纺成经纱,将棉纤维、竹纤维和羊毛纤维混纺成纬纱;S2织造:通过络筒、整经、浆纱、织造工序,将经纱和纬纱织造成坯布;S3整理:将坯布进行烧毛、退浆煮练、柔软、预缩、预定型制成复合型苎麻面料;本发明专利技术面料具有优异的弹性、吸湿性、抗皱性、柔软性、抗静电性能以及易于染色等特性。易于染色等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型苎麻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织物制备
,特别是一种复合型苎麻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苎麻作为“中国草”,是一种多旱生、环保抗虫害的纤维作物。苎麻纤维是纯天然纤维,其吸湿透气性是棉纤维的3

5倍左右,同时含有叮咛、嘧啶、嘌呤等有益元素,具有抑菌、透气、凉爽、防腐、防霉、吸汗等功能,是世界公认的“天然纤维之王”。我国苎麻产量占世界产量的90%以上,其纤维生产的面料具有强力高、耐穿、耐磨,更是具有其他纤维不具备的超强透气、透湿性能、快干的凉爽性能,特别适合用于在炎热的夏季、温湿度明显高于人体热量交换的日子。
[0003]然而,苎麻纤维柔软度、弹性、以及抗皱性均较差,在实际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复合型苎麻面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型苎麻面料通过将苎麻纤维、改性涤纶纤维、活性碳纤维、棉纤维、竹纤维和羊毛纤维经纺纱、织造、整理等工艺制成,制得的面料具有优异的弹性、吸湿性、抗皱性、柔软性以及抗静电性能,有效克服由单一的苎麻纤维制得的面料的缺陷。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复合型苎麻面料,包括苎麻纤维、改性涤纶纤维、活性碳纤维、棉纤维、竹纤维和羊毛纤维;
[0007]所述改性涤纶由涤纶依次经碱减量、壳聚糖浸渍并干燥所得。
[0008]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实施方式,所述面料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40

50份苎麻纤维、20

30份改性涤纶纤维、5

10份活性碳纤维、10

20份棉纤维、10

20份%竹纤维和5

10份羊毛纤维。
[0009]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实施方式,所述面料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43

48份苎麻纤维、22

28份改性涤纶纤维、6

9份活性碳纤维、13

17份纤维、12

18份竹纤维和6

8份羊毛纤维。
[0010]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实施方式,所述面料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45份苎麻纤维、24份改性涤纶纤维、7份活性碳纤维、15份纤维、14份竹纤维和7份羊毛纤维。
[0011]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实施方式,改性涤纶纤维浸渍时,使用的壳聚糖的质量分数为0.7

0.8%,浸渍时间为5

7min。
[0012]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复合型苎麻面料的制备方法,
[0013]包括如下步骤:
[0014]S1通过混合、梳棉、并条、粗纱和细纱工序,将所述苎麻纤维、改性涤纶纤维和活性碳纤维混纺成经纱,将所述棉纤维、竹纤维和羊毛纤维混纺成纬纱;
[0015]S2通过络筒、整经、浆纱、织造工序,将所述经纱和纬纱织造成坯布;
[0016]S3将所述坯布进行烧毛、退浆煮练、柔软、预缩、预定型制成复合型苎麻面料。
[0017]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实施方式,经纬纱支为20*16;经纬密度为150*100;斜纹。
[0018]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实施方式,所述棉纤维为经过丝光和碱缩处理后的棉纤维。
[0019]相较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苎麻纤维、改性涤纶纤维、活性碳纤维、棉纤维、竹纤维以及羊毛纤维经纺纱、织造、整理等工艺制成复合型苎麻面料,制得的面料具有优异的弹性、吸湿性、抗皱性、柔软性、抗静电性能以及易于染色等特性,有效克服由单一的苎麻纤维制得的面料的缺陷。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2]由单一的苎麻纤维生产的面料具有强力高、耐穿、耐磨、超强透气、透湿性能、快干的凉爽性能,特别适合用于在炎热的夏季、温湿度明显高于人体热量交换的日子,但是因苎麻纤维柔软度、弹性、以及抗皱性均较差,仅用其制备面料时,会导致面料具有柔软度、弹性、以及抗皱性均较差的问题,在实际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0023]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型苎麻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4]一种复合型苎麻面料,包括苎麻纤维、改性涤纶纤维、活性碳纤维、棉纤维、竹纤维和羊毛纤维;
[0025]所述改性涤纶由涤纶依次经碱减量、壳聚糖浸渍并干燥所得。
[0026]上述方案中,苎麻纤维柔软度、弹性、以及抗皱性均较差等,若将其直接制备为苎麻面料,则这些缺陷依然存在。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在苎麻纤维的基础上,加入涤纶纤维,涤纶纤维的弹性、强度和耐磨性均较好,通过将其和苎麻混纺制备的面料牢度高、挺括、不易变形,耐皱性强、弹性强、耐弱酸及弱碱,能够有效克服单一的苎麻面料具有的弹性差以及抗皱性差的缺陷;但是,涤纶纤维具有低吸湿性以及易产生静电等问题,即使与苎麻复配,难以有效克服该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入了活性碳纤维以及将涤纶纤维依次进行碱减量以及浸渍壳聚糖处理,活性碳纤维具有导电性能,能够避免静电积累,能够使复配后的面料具有一定的抗静电性能;通过将涤纶纤维经碱减量处理,能够使涤纶纤维在强碱性条件下部分酯键发生水解反应,在涤纶纤维表面形成许多凹坑,并在涤纶纤维分子上产生一定量的羧基,这些凹坑和羧基能够使壳聚糖分子通过氢键及范德华力嵌附在涤纶纤维上,并与涤纶纤维分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共价键,以使得复配后的面料在活性碳纤维以及壳聚糖的共同作用下获得永久的抗静电效果;此外,因涤纶纤维上负载大量的改性壳聚糖,改性壳聚糖中的大量羟基和氨基等强极性基团,能够有效提高涤纶面料的吸湿性,进而改善涤纶纤维的透湿性差的问题。进一步的,壳聚糖中的羟基、氨基等基团会与活性碳纤维中羧基、氨基等基团产生氢键,使活性碳纤维与其它纤维之间形成有效的界面耦合作用,提高界面强度,还能够因氢键作用,有效改善加入活性碳纤维导致复配面料难以染色的问题;进
一步的,在壳聚糖改善染色难的基础上,加入透气、柔软且易染色的棉纤维,能够进一步克服复配面料难以染色的缺陷。
[0027]此外,因涤纶纤维浸渍壳聚糖后,其弹性作用有一定的降低,导致复配面料的弹性改善效果欠佳,在此基础上,加入竹纤维和羊毛纤维,竹纤维为中空纤维,弹力十足、还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柔软等优点;羊毛纤维柔软而富有弹性,通过竹纤维和羊毛纤维的共同作用,能够有效克服涤纶纤维弹力降低以及苎麻纤维柔软度差的技术问题。
[0028]此外,因霉菌等微生物对棉纤维有破坏作用,通过苎麻纤维和竹纤维等的抑菌作用,能够有效抑制霉菌等微生物的生物活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苎麻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苎麻纤维、改性涤纶纤维、活性碳纤维、棉纤维、竹纤维和羊毛纤维;所述改性涤纶由涤纶依次经碱减量、壳聚糖浸渍并干燥所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苎麻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40

50份苎麻纤维、20

30份改性涤纶纤维、5

10份活性碳纤维、10

20份棉纤维、10

20竹纤维和5

10份羊毛纤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苎麻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43

48份苎麻纤维、22

28份改性涤纶纤维、6

9份活性碳纤维、13

17份纤维、12

18份竹纤维和6

8份羊毛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苎麻面料,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武周汤剑平何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豪尔泰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