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桃蛀螟成虫诱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581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桃蛀螟成虫诱捕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右侧靠近顶部固定安装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右侧滑动连接有诱捕箱,所述诱捕箱内腔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腔均卡接有卡块,所述卡块顶部共同固定安装有粘虫板,所述诱捕箱内腔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外侧边缘靠近底端处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底端固定安装有网格罩;放料组件,所述放料组件左侧固定安装在诱捕箱右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桃蛀螟成虫诱捕装置具有方便工作人员对放置皿进行更换糖醋液,使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便于对糖醋液进行更换,避免降低装置诱捕效率,操作简单,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桃蛀螟成虫诱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害虫防治
,尤其涉及一种桃蛀螟成虫诱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桃蛀螟,为属鳞翅目螟蛾科, 蛀野螟属的一种昆虫,也称桃蛀野螟。幼虫俗称蛀心虫,属重大蛀果性害虫,主要危害板栗、玉米、向日葵、桃、李、山楂等多种农林植物和果树,成虫羽化后白天潜伏在高粱田经补充营养才产卵,把卵产在吐穗扬花的高粱上,卵单产,每雌可产卵169粒,初孵幼虫蛀入幼嫩籽粒中,堵住蛀孔在粒中蛀害,蛀空后再转一粒,3龄后则吐丝结网缀合小穗,在隧道中穿行为害,严重的把整穗籽粒蛀空。
[0003]在相关技术中,通常在诱捕装置放入糖和醋对桃蛀螟成虫进行捕捉,增大诱捕率,然而,现有的部分诱捕装置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定时跟换材料,诱虫剂通常都放置在网格罩底部,容易造成诱捕成功的成虫逃脱,降低装置的实用性。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桃蛀螟成虫诱捕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桃蛀螟成虫诱捕装置,解决了然而,现有的部分诱捕装置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定时跟换材料,诱虫剂通常都放置在网格罩底部,容易造成诱捕成功的成虫逃脱,降低装置的实用性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桃蛀螟成虫诱捕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右侧靠近顶部固定安装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右侧滑动连接有诱捕箱,所述诱捕箱内腔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腔均卡接有卡块,所述卡块顶部共同固定安装有粘虫板,所述诱捕箱内腔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外侧边缘靠近底端处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底端固定安装有网格罩;
[0007]放料组件,所述放料组件左侧固定安装在诱捕箱右侧,所述放料组件包括放料箱,所述放料箱左侧固定安装在诱捕箱右侧,所述放料箱内腔固定安装有两个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相连一侧均开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内腔均滑动连接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内腔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顶端均转动连接在升降板内腔顶部,所述螺纹杆底端贯穿升降板内腔底部,并固定安装有旋转阀,所述升降块之间共同固定安装有U型板,所述U型板底部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U型板顶部放置有放置皿。
[0008]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底部靠近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滑动轮,所述滑动轮左侧均固定安装有衔接底座,所述衔接底座内侧转动连接有挂钩,所述挂钩前后一侧靠近底端处均固定安装有弹性定位杆,所述弹性定位杆底端均固定安装在衔接底座相连一侧,所述挂钩内腔底部套接有存放袋。
[0009]优选的,所述诱捕箱底端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底端均转动连接有调节螺块,所述调节螺块内腔中心处均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底端均转动连接在安装板顶部。
[0010]优选的,所述诱捕箱前侧开设有箱门,所述箱门前侧靠近底部处固定安装有握把,所述箱门前侧靠近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合页,所述箱门通过合页与诱捕箱前侧转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放料箱内腔底部中心处开设有移动口,所述放料箱内腔右侧固定安装有微型气泵。
[0012]优选的,所述放料箱左侧与诱捕箱相连处均开设有过滤网,所述诱捕箱内腔顶部固定安装有LED诱虫灯。
[00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桃蛀螟成虫诱捕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一种桃蛀螟成虫诱捕装置,通过设置放料组件和微型气泵,使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转动旋转阀,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螺纹杆带动升降块在升降槽内腔进行滑动,使U型板向下移动,穿过移动口,方便工作人员对放置皿进行更换糖醋液,使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便于对糖醋液进行更换,避免降低装置的诱捕效率,微型气泵将放置皿产生的气体通过过滤网吹入诱捕箱内腔,配合LED诱虫灯和粘虫板进行工作,有效增加装置的诱捕效果,操作简单,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桃蛀螟成虫诱捕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所示放料组件右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所示诱捕箱正视图的示意图。
[0018]图中标号:1、安装板;2、滑动轮;3、衔接底座;4、弹性定位杆;5、挂钩;6、螺杆;7、调节螺块;8、固定套筒;9、卡块;10、粘虫板;11、卡槽;12、微型气泵;13、放料组件;131、放料箱;132、U型板;133、挡板;134、螺纹杆;135、升降板;136、升降块;137、放置皿;138、升降槽;14、螺纹套筒;15、连接管;16、LED诱虫灯;17、网格罩;18、诱捕箱;19、箱门;20、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桃蛀螟成虫诱捕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放料组件右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诱捕箱正视图的示意图。一种桃蛀螟成虫诱捕装置,包括安装板1,安装板1右侧靠近顶部固定安装有滑动块,滑动块右侧滑动连接有诱捕箱18,诱捕箱18内腔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开设有卡槽11,卡槽11内腔均卡接有卡块9,卡块9顶部共同固定安装有粘虫板10,诱捕箱18内腔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管15,连接管15外侧边缘靠近底端处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14,螺纹套筒14底端固定安装有网格罩17;
[0021]放料组件13,放料组件13左侧固定安装在诱捕箱18右侧,放料组件13包括放料箱131,放料箱131左侧固定安装在诱捕箱18右侧,放料箱131内腔固定安装有两个升降板135,升降板135相连一侧均开设有升降槽138,升降槽138内腔均滑动连接有升降块136,升降块136内腔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34,螺纹杆134顶端均转动连接在升降板135内腔顶部,螺纹杆134底端贯穿升降板135内腔底部,并固定安装有旋转阀,升降块136之间共同固定安装有U型板132,U型板132底部固定安装有挡板133,U型板132顶部放置有放置皿137。
[0022]安装板1底部靠近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滑动轮2,滑动轮2左侧均固定安装有衔接
底座3,衔接底座3内侧转动连接有挂钩5,挂钩5前后一侧靠近底端处均固定安装有弹性定位杆4,弹性定位杆4底端均固定安装在衔接底座3相连一侧,挂钩5内腔底部套接有存放袋。
[0023]诱捕箱18底端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套筒8,固定套筒8底端均转动连接有调节螺块7,调节螺块7内腔中心处均螺纹连接有螺杆6,螺杆6底端均转动连接在安装板1顶部。
[0024]诱捕箱18前侧开设有箱门19,箱门19前侧靠近底部处固定安装有握把,箱门19前侧靠近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合页20,箱门19通过合页20与诱捕箱18前侧转动连接。
[0025]放料箱131内腔底部中心处开设有移动口,放料箱131内腔右侧固定安装有微型气泵12。
[0026]放料箱131左侧与诱捕箱18相连处均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桃蛀螟成虫诱捕装置,包括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右侧靠近顶部固定安装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右侧滑动连接有诱捕箱(18),所述诱捕箱(18)内腔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开设有卡槽(11),所述卡槽(11)内腔均卡接有卡块(9),所述卡块(9)顶部共同固定安装有粘虫板(10),所述诱捕箱(18)内腔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管(15),所述连接管(15)外侧边缘靠近底端处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14),所述螺纹套筒(14)底端固定安装有网格罩(17);放料组件(13),所述放料组件(13)左侧固定安装在诱捕箱(18)右侧,所述放料组件(13)包括放料箱(131),所述放料箱(131)左侧固定安装在诱捕箱(18)右侧,所述放料箱(131)内腔固定安装有两个升降板(135),所述升降板(135)相连一侧均开设有升降槽(138),所述升降槽(138)内腔均滑动连接有升降块(136),所述升降块(136)内腔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34),所述螺纹杆(134)顶端均转动连接在升降板(135)内腔顶部,所述螺纹杆(134)底端贯穿升降板(135)内腔底部,并固定安装有旋转阀,所述升降块(136)之间共同固定安装有U型板(132),所述U型板(132)底部固定安装有挡板(133),所述U型板(132)顶部放置有放置皿(13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桃蛀螟成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巫辅民曾黎明潘如军庞新华黄思婕李冰李穆李季东蔡元保黄锦渊林玉虹叶维雁黄运鹏赵渊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