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阳极泥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5759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1
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弃电路板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阳极泥搅拌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端盖,所述壳体内部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内部空心的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端盖的中部,且所述转轴位于壳体内部的一端上至少圆周均布设有两片旋转叶片,所述旋转叶片的内部中空,且和转轴的内部连通,所述叶片的切割面上设有若干拨齿,所述拨齿的内部中空,且与叶片的内部连通,所述拨齿朝向叶片的一侧面上设有若干出液孔,一部分所述出液孔的出液方向指向旋转叶片的上表面。本技术方案用以解决搅拌阳极泥时,由于阳极泥的比重大,导致液体难以进入其中部进行混合的问题,以及搅拌叶片的转动阻力大的问题。以及搅拌叶片的转动阻力大的问题。以及搅拌叶片的转动阻力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阳极泥搅拌装置


[0001]该技术涉及废弃电路板回收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阳极泥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废电路板是电子废弃物中价值最高、处理难度最大的组成部件,由30%的无机氧化物(硅酸盐)、30%的有机物(各类树脂)和40%的金属(铜铅锡金银等)组成。以高温熔池熔炼和电解精炼为特征的火法

湿法综合处理工艺可以直接处理破碎后的电子废弃,充分利用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化学能,其中的玻璃纤维等组分又可以作为冶炼熔剂,火法冶炼产出的铜合金称为杂铜,加工成阳极板后电解精炼,得到阴极铜产品和阳极泥。阳极泥再经过一系列处理,即可高效回收其中的金银铂钯等贵金属组分。
[0003]在阳极泥的后续处理中,其中就需要将阳极泥和液体(化学试剂和/或水)进行搅拌混合的步骤,而在执行该步骤时,由于阳极泥比重大,因此就会存在如下问题:液体从外部难以进入阳极泥的中部进行混合,以及搅拌叶片转动时的旋转阻力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阳极泥搅拌装置,用以解决搅拌阳极泥时,由于阳极泥的比重大,导致液体难以进入其中部进行混合的问题,以及搅拌叶片的转动阻力大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阳极泥搅拌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端盖,所述壳体内部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内部空心的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端盖的中部,且所述转轴位于壳体内部的一端上至少圆周均布设有两片旋转叶片,所述旋转叶片的内部中空,且和转轴的内部连通,所述叶片的切割面上设有若干拨齿,所述拨齿的内部中空,且与叶片的内部连通,所述拨齿朝向叶片的一侧面上设有若干出液孔,一部分所述出液孔的出液方向指向旋转叶片的上表面,另一部分出液孔的出液方向指向旋转叶片的下表面,所述转轴位于壳体外侧的一端上设有向其内部注液的注液机构。
[0007]进一步,所述注液机构包括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一端和转轴位于壳体外侧的一端通过旋转接头连接。
[0008]进一步,所述端盖上设有进料板,所述进料板和端盖之间通过合页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拨齿的内部设有挡块和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拨齿的内侧面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挡块上,所述挡块的形状与拨齿设置出液孔处的内侧面形状匹配,所述弹簧将挡块抵紧于拨齿内侧面上。
[0010]进一步,所述端盖上还设有带动转轴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和驱动皮带,所述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分别固定于转轴端部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驱动皮带安装与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上。
[0011]进一步,所述拨齿设置出液孔的一侧面垂直于水平面设置。
[0012]进一步,所述端盖上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件驱动电机固定于端盖上。
[0013]进一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垂直于端盖安装。
[0014]进一步,所述转轴上设有多组旋转叶片。
[0015]进一步,所述壳体的下部为漏斗形,且其直径较小的一端上设有导料管,所述导料管的一端于壳体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壳体的外侧,所述壳体下部直径较小的一端上设有控制阀。
[0016]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0017]当转轴带动旋转叶片旋转对阳极泥进行搅拌时,注液机构通过转轴内部注液,液体从拨齿上设置的出液孔排出,排出的液体可以对阳极泥起到注液稀释的作用,且出液孔的液体喷出至旋转叶片的表面上,能起到润滑的作用,降低旋转叶片搅拌时的旋转阻力。
[0018]本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技术效果如下:
[0019](1)本技术方案中拨齿的设置,可起到切割阳极泥的作用,降低旋转叶片启动时的旋转阻力;(2)相对于拨齿切割面的背面上设置出液孔的方式,使注入的液体能直接喷射至旋转叶片与阳极泥的接触面上,可起到润滑的作用,即可进一步降低旋转叶片旋转时的阻力;(3)通过转轴进入,拨齿出液的方式,可将液体直接注入到壳体内堆积阳极泥的内部,提升阳极泥的注液和搅拌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搅拌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搅拌装置正视图的示意图;
[0022]图3为搅拌装置中旋转叶片和转轴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4为拨齿中设置弹簧和挡块的示意图。
[0024]附图编号
[0025]壳体1、端盖2、进料板3、转轴4、第一皮带轮5、第二皮带轮6、驱动皮带7、驱动电机8、安装板9、导料管10、旋转接头11、进液管12、加压装置13、旋转叶片14、拨齿15、出液孔16、挡块17、弹簧18。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如图1

图4所示,一种阳极泥搅拌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上端设有端盖2,壳体1内部设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内部空心的转轴4,转轴4转动连接于端盖2的中部,且转轴4位于壳体1内部的一端上至少圆周均布设有两片旋转叶片14,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旋转叶片14的数量为3片,当然转轴4上可以设有多组旋转叶片14,并不一定只设置于转轴4的端部,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设置。旋转叶片14的内部中空,且和转轴4的内部连通,连通的方式可以理解为打孔的方式,在叶片的切割面上设有若干拨齿15,拨齿15的形状可以理解为挖机上挖斗上齿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切割面指的是,转轴4转动时与阳极泥最先接触的一个面,同时拨齿15的内部也为中空,且与叶片的内部连通,拨齿15朝向叶片的一侧面上设有若干出液孔16,朝向叶片的一个面可以理解为靠近旋转叶片14的一个面,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优选拨齿15设置出液孔16的一侧面垂直于水平面设置,因为这样设置,该面与阳
极泥的接触阻力小,不对其上出液孔的出液造成影响,为了降低旋转叶片14的旋转阻力,不难理解的是一部分出液孔16的出液方向指向旋转叶片14的上表面,另一部分出液孔16的出液方向指向旋转叶片14的下表面,以便于向旋转叶片14的两侧面供入液体,从而实现不断跟随叶片形成的阳极泥空隙向阳极泥的内部供入液体,提升混合效果。转轴4位于壳体1外侧的一端上设有向其内部注液的注液机构,具体的设置方式可以为出液孔16上下排布设置,本附图中画出的是出液孔16指向旋转叶片14上表面的实施例,可根据该设置方式对出液孔16同时指向下表面的方式进行设计。
[0028]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在端盖2上还设有带动转轴4旋转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8、第一皮带轮5、第二皮带轮6和驱动皮带7,第一皮带轮5和第二皮带轮6分别固定于转轴4端部和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上,驱动皮带7安装与第一皮带轮5和第二皮带轮6上,不难理解的是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指代的是经过检索机构后的输出轴,以便对电机进行降速增扭,此处采用皮带传动是为了实现柔性传动,缓解混合过程中电机频繁启停中叶片受到的阻力冲击,端盖2上设有安装板9,安装板9件驱动电机8固定于端盖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阳极泥搅拌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内部空心的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端盖的中部,且所述转轴位于壳体内部的一端上至少圆周均布设有两片旋转叶片,所述旋转叶片的内部中空,且和转轴的内部连通,所述叶片的切割面上设有若干拨齿,所述拨齿的内部中空,且与叶片的内部连通,所述拨齿朝向叶片的一侧面上设有若干出液孔,一部分所述出液孔的出液方向指向旋转叶片的上表面,另一部分出液孔的出液方向指向旋转叶片的下表面,所述转轴位于壳体外侧的一端上设有向其内部注液的注液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阳极泥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机构包括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一端和转轴位于壳体外侧的一端通过旋转接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阳极泥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上设有进料板,所述进料板和端盖之间通过合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阳极泥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上还设有带动转轴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和驱动皮带,所述第一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华刚宋玮华刘梦瑶马健峰张寻吴春廷朱彩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节能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