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锅炉炉顶管屏吊杆部位保温层的护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5333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余热锅炉炉顶管屏吊杆部位保温层的护板结构,属于锅炉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横截面呈“Z”形的对置连接的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两个分别固定于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两端的侧护板、至少一个开设于第一折板与第二折板的连接处供管屏吊杆穿过的通孔、固定于通孔处的枷形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折板结构配合侧护板及枷形板,拼合成底部可供管屏吊杆穿过的一面开口的盒体结构,枷形板的使用进一步确保了管屏吊杆穿过的通孔处的密封性,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实现安装简便,结构稳定的同时确保足够的密封性。同时确保足够的密封性。同时确保足够的密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余热锅炉炉顶管屏吊杆部位保温层的护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余热锅炉炉顶管屏吊杆部位保温层的护板结构,属于锅炉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余热锅炉内部具有高温、高流速、紊乱的烟气,拥有很强的冲刷力,为保护炉顶内部设备不被烟气冲散,阻挡烟气热量的传递,达到绝热保温的目的,需在炉顶设置保温装置,保温装置主要包括内部的保温棉和用于固定保温棉,避免烟气对保温棉造成破坏的固定结构。炉顶内部大部分都是平整的表面,因此只需采用整片的钢板作为固定结构,然而在有管屏吊杆穿过的位置则呈现向炉顶内部凸出的结构,此时就需要形状较为复杂的固定结构,现有的固定结构是将普通钢板运送到现场通过仰焊一片片焊接在炉顶,安装复杂,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采用折板结构配合枷形板拼合而成的用于余热锅炉炉顶管屏吊杆位置的安装方便的保温层的护板结构。
[0004]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技术包括横截面呈“Z”形的对置连接的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两个分别固定于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两端的侧护板、至少一个开设于第一折板与第二折板的连接处供管屏吊杆穿过的通孔、固定于通孔处的枷形板,枷形板中部形成一个与管屏吊杆外径匹配并覆盖于通孔之上的圆孔,第一折板、第二折板、侧护板、枷形板共同构成一个上部敞口的盒体。
[0005]作为优选,第一折板下端的第一底板与第二折板下端的第二底板对接,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对接的一边均布置有若干齿状凸起,对置的齿状凸起之间形成通孔。
[0006]作为优选,侧护板包括设置于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两端的主板、至少一个一边与主板固定连接且叠置于第一折板及第二折板外侧的片状结构。
[0007]作为优选,第一折板与所述第二折板的顶部均开设有若干用于连接炉顶的固定孔,片状结构在与固定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至少一个侧护板固定孔。
[0008]本技术结构简单,具有以下优点:
[0009]本技术采用折板结构配合侧护板及枷形板,拼合成底部可供管屏吊杆穿过的一面开口的盒体结构,枷形板的使用进一步确保了管屏吊杆穿过的通孔处的密封性,该技术在实现安装简便,结构稳定的同时确保足够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0010]附图1是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1]附图2是附图1中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的示意图;
[0012]附图3是附图1中侧护板的示意图;
[0013]附图4是附图1中枷形板的示意图。
[0014]附图5是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第一折板1,第一底板11,第二折板2,第二底板21,侧护板3,主板31,片状结构32,侧护板固定孔33,通孔4,齿状凸起41,枷形板5,半板51,半圆形开口52,圆孔53,固定孔6,管屏吊杆7,炉顶8,螺栓9,保温棉10。
实施方式
[0016]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17]如附图1、2、3、4、5所示,本技术包括横截面呈“Z”形的对置连接的第一折板1和第二折板2、两个固定于第一折板1和第二折板2两端的侧护板3,枷形板5,第一折板1下端的第一底板11与第二折板2下端的第二底板21对接,第一底板11与第二底板21对接的一边均匀布置有六个齿状凸起41,对置的齿状凸起41相互错位连接,相邻的齿状凸起41之间形成通孔4,侧护板3包括设置于第一折板1和第二折板2两端的主板31、三个一边与主板31固定连接且叠置于第一折板1及第二折板2外侧的片状结构32,枷形板5固定于通孔4处,枷形板5由两片边缘开设有半圆形开口52的半板51对接而成,两个半圆形开口52相对并在枷形板5中部形成一个与管屏吊杆外径匹配并覆盖于通孔4之上的圆孔53,第一折板1、第二折板2、侧护板3及枷形板5共同构成一个上部敞口而底部具有通孔4和圆孔53的盒体。
[0018]第一折板1与第二折板2的顶部均开设有七个用于连接炉顶的固定孔6,片状结构32在其与固定孔6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一个侧护板固定孔33。
[0019]本技术在使用时先将枷形板5套设于管屏吊杆7上,然后将第一折板1及第二折板2对接并置于枷形板5下方,使得管屏吊杆7穿过圆孔53及通孔4,枷形板5可以将通孔4与管屏吊杆7之间的空隙封堵,侧护板3将第一折板1与第二折板2的两端密封并包裹住,保障本技术的稳定性,形成一端开口而底部通孔的盒状护板结构,螺栓9穿过侧护板固定孔33、第一折板1与第二折板2顶部的固定孔6并拧紧于炉顶8,使得本技术固定于炉顶8并将保温棉10压紧于本技术内。
[0020]当然上述附图和实施例仅为了用于解释和说明本技术,并不能作为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凡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做出等效调整与变化而得到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锅炉炉顶管屏吊杆部位保温层的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截面呈“Z”形的对置连接的第一折板(1)和第二折板(2)、两个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折板(1)和第二折板(2)两端的侧护板(3)、至少一个开设于所述第一折板(1)与所述第二折板(2)的连接处的供管屏吊杆穿过的通孔(4)、固定于所述通孔(4)处的枷形板(5),所述枷形板(5)中部形成一个与管屏吊杆外径匹配的并覆盖于所述通孔(4)之上的圆孔(53),所述第一折板(1)、第二折板(2)、侧护板(3)、枷形板(5)共同构成一个上部敞口的盒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锅炉炉顶管屏吊杆部位保温层的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板(1)下端的第一底板(11)与所述第二折板(2)下端的第二底板(21)对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毅申丁华季划赖泽林石梦琦史丹君陈震宇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菱日锅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