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尼机构以及利用这一阻尼机构的钢材打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5275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阻尼机构以及利用这一阻尼机构的钢材打捆机,在旋拧机械手的外侧设置阻尼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隔板,以及设置在每个隔板外侧的磁铁,隔板间形成延伸送丝通道,作为旋拧机械手的通孔以及内送丝通道的水平延伸。在送双丝时,由于磁铁作用,前一根丝被磁铁吸附进而靠在隔板表面,这根丝与隔板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阻力,大于两根丝之间的摩擦,第二移动部件在送丝槽中推顶另一根丝的尾部,此时,这根丝并未受到磁铁吸附,进而送丝阻力相对前一根丝的阻力较小,以使两根丝的尾部平齐,此时,两根丝的头部基本平齐,进入延伸送丝通道,均受到磁铁作用,两者的阻力基本一致;再由第二移动部件共同推顶两根丝的尾部进行送丝。送丝。送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尼机构以及利用这一阻尼机构的钢材打捆机
[0001]本申请是母案申请“可开合的送丝机构及利用这一送丝机构的钢材打捆机”的分案申请,母案申请的申请日为2023年5月22日,申请号为2023212446130。


[0002]本技术属于打包机设备领域,更加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阻尼机构以及利用这一阻尼机构的钢材打捆机。

技术介绍

[0003]传统工业中,对钢筋、型钢等进行包装打捆往往是通过人工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打捆,人工劳动情况下,由于工作强度大易造成员工工作疲劳,还很有可能发生工伤,对安全生产不利,同时也使得打捆效率低下,打捆质量不高。为解决这些问题,市场上出现一些钢筋打捆设备,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棒材捆扎机及捆扎方法”(申请号为CN2010105702801,申请日为2010年12月02日,授权公告日为2012年8月15日),但这些设备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对打包钢丝的抓紧力不够,使得打捆拧紧力度不够,造成打捆松懈;(2)打捆用的钢丝在进丝时容易缠绕打卷;(3)打捆用的钢丝缺乏自动进丝的相关设计。
[0004]为克服传统工业和已有钢筋打捆机的问题,相关合作公司研制开发了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全自动机械手钢筋打捆机”(申请号为2015103507968,申请日为2015年6月23日,授权公告日为2017年12月26日)和“一种基于从动开合夹块装置的钢筋打捆机”(申请号为2016102833451,申请日为2016年4月28日,授权公告日为2018年5月11日)。
[0005]公告号为CN104925293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名称为“全自动机械手钢筋打捆机”的钢筋打捆设备,该技术专利通过下穿丝矫直工作台和旋转夹紧机械爪的配合使用实现对钢筋束的打捆,下穿丝矫直工作台由基座、乱线框、锟式矫直机、液压剪、开合导管和立柱组成,开合导管由顶紧液压缸、四连杆机构和导向管组成(顶紧液压缸通过四连杆机构可以控制导向管的开合状态);工作时,下穿丝矫直工作台负责将打捆用的钢丝穿过钢筋束的底部并穿入旋转夹紧机械爪中(此时下穿丝矫直工作台的开合导管处于闭合状态,钢丝穿入开合导管中,开合导管起到穿丝导向作用),当送丝长度达到设定的送丝长度后液压剪动作将钢丝切断,然后开合导管打开,旋转夹紧机械爪将钢丝两端上拉到设定的高度后进行旋拧,实现对钢筋束的打捆。
[0006]公告号为CN105775201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一种基于从动开合夹块装置的钢筋打捆机”,其中的从动开合夹块装置用以替代公告号为CN104925293B中的开合导管,该从动开合夹块装置与公开号为CN104925293B中的开合导管相比,其结构简单,不需要液压缸或者气缸等主动动力驱动部件,从而简化了运动机构,节省了成本,同时省去了液压缸或者气缸等主动动力驱动部件的控制程序,有效避免发生故障。
[0007]虽然这些打捆机不仅仅解决了上述问题,同时获得了市场的青睐,但上述钢筋打捆机在实际使用中仅仅能够实现一根打捆钢筋的穿丝、打捆和旋转,即针对待打捆的钢筋,只能使用一根钢筋来进行打捆(针对某一个固定的待打捆位置,只能一次使用一根钢筋来
打捆),无法实现多根钢筋的打捆(即无法针对某一个固定的待打捆位置,采用多根钢筋来打捆)。虽然打捆机的打捆效果很好,使用一根钢筋进行打捆,也能够满足客户需要,但在某些条件下,必需同时使用两根钢筋进行打捆,才能满足运输和使用要求,则严重限制了钢筋打捆机的适用,打捆机无法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使用;此外,前后顶进的送丝方式,需要精确控制打捆用钢筋的送丝过程,容易造成送丝不畅或者错误。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在现有及研发的钢筋打捆机的基础上,保持基本结构不变,进行结构和/或组成的调整,以适应针对一根或者多根打捆用钢筋的送丝和打捆。
[0009]本技术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10]可开合的送丝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钢材打捆机内送丝通道和液压剪之间的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以及设置在钢材打捆机的旋拧机械手的左、右旋转臂之间的第三固定部件,其中:
[0011]第一固定部件、第二固定部件和第三固定部件均沿着打捆用钢筋的送丝方向平行设置;在第二固定部件和第三固定部件中设置送丝槽,在送丝方向上,第二固定部件的送丝槽和第三固定部件的送丝槽相对,以形成连续送丝通道,在第二固定部件以及第三固定部件的送丝槽的上方设置可控制移动的盖板,以实现对送丝槽的开合控制;
[0012]在第一固定部件上设置可沿打捆用钢筋送丝方向进行移动的第一移动部件,第二移动部件的一端与第一移动部件相连,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固定部件的送丝槽中,第一移动部件在第一固定部件上进行运动时,第一移动部件带动与其相连的第二移动部件同样沿着送丝方向进行移动,位于第二固定部件的送丝槽中的第二移动部件的另一端同样沿着送丝方向进行移动,实现将位于送丝槽中的打捆用钢筋推向内送丝通道。
[0013]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盖板与盖板控制系统相连,盖板控制系统由盖板控制气缸和移动机构组成,盖板控制气缸的气缸输出轴与移动机构的支撑传动部件相连,支撑传动部件顶部设置盖板,支撑传动部件底部设置移动部件,移动部件设置在轨道上。
[0014]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第二移动部件,包括横向部,竖向部以及突出部,横向部的一端与第一移动部件固定相连,以使第二移动部件和第一移动部件连接成一体,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固定部件的送丝槽的上方;与横向部基本呈垂直的竖直向下的方向上设置竖向部,竖向部的底部设置突出部,竖向部和/或突出部的形状与第二固定部件的送丝槽的形状相配合,在第二移动部件的竖向部设置送丝通孔。在第二移动部件的结构中,与竖向部相连的横向部上设置滑槽,在滑槽周边的横向部上设置第二连接孔,挡片的竖直部分与挡片的水平部分基本呈九十度角相连,通过螺钉或者螺栓将挡片的竖直部分与第二连接孔相连,插片设置在滑槽中,插片与插片控制系统相连,以通过插片控制系统对插片在竖直方向的运动进行控制。
[0015]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插片控制系统为插片控制气缸,插片控制气缸的气缸输出轴和插片顶部相连或者接触,以插片控制气缸的气缸输出轴在竖直方向的运动,带动插片在竖直方向的运动,进而实现插片底端对送丝通孔的开合状态进行控制,作为插片控制系统的插片控制气缸选择设置在液压剪上或者第二移动部件的横向部上。在滑槽中设
置滑孔,插片的滑块设置在滑孔中;滑槽的上表面与竖向部、突出部的上表面平齐;在竖直方向上,挡片的水平部分到第二移动部件底端的距离,与第二固定部件的送丝槽深度大体基本一致。
[0016]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在内送丝通道的若干个第三固定部件之间设置顶起机构,优选设置在两个第三固定部件之间的中央位置;顶起机构,包括顶起气缸,使用安装支架将整体顶起机构安装在打捆机的第三固定部件的安装基座上,顶起气缸固定设置在下安装板的下方,顶起气缸的输出轴穿过下安装板并与顶起芯体的底端相连,下安装板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机构设置在旋拧机械手的外侧,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隔板,以及设置在每个隔板外侧的磁铁,隔板间形成延伸送丝通道,作为旋拧机械手的通孔以及内送丝通道的水平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延伸送丝通道与旋拧机械手的通孔以及内送丝通道基本位于一个水平面上。3.钢材打捆机,其特征在于,安装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阻尼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材打捆机,其特征在于,在内送丝通道的若干个第三固定部件之间设置顶起机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材打捆机,其特征在于,在两个第三固定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福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