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提高齿轮泵吸入高度的齿轮泵轴承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5076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能提高齿轮泵吸入高度的齿轮泵轴承润滑结构,主动齿轮轴上开有一个中心孔以及一个与所述中心孔相通的径向孔,所述径向孔位于前盖板的位置处;被动齿轮轴上开有一个位于中心的贯通孔,前盖板不设润滑通道;后盖板开有后盖润滑通道,泵体上开有一个与入口相通的配合孔,单向阀安装于配合孔中;泵体上设置有泵体润滑通道,泵体润滑通道自后盖板位置延伸到入口处截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提高齿轮泵吸入高度齿轮泵轴承润滑结构,结构简单,易于装配。在泵送低粘度介质时,可以满足高吸入高度的要求。吸入高度的要求。吸入高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能提高齿轮泵吸入高度的齿轮泵轴承润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容积泵
,特别是涉及一种能提高齿轮泵吸入高度的齿轮泵轴承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齿轮泵是在化工、航空、动力机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容积泵,其生产规模大、产品型号多、更新换代快。随着材料科学进步、机械加工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齿轮泵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得齿轮泵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过去的齿轮泵基本应用于泵送粘度在20厘泊以上的润滑油、化工原液等介质的场合,但现在已经可以应用在泵送小于1厘泊的比水的粘度还要低的场合。
[0003]为了对齿轮泵的齿轮轴和轴套进行润滑,齿轮泵都设计有一个自齿根经过轴套然后通向入口的通道,目的是让介质在压力作用下通过轴套部位对轴和轴套这对摩擦副进行润滑同时带走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由于这个通道的存在,使得在泵送低粘度介质时,如果吸入高度较高,则会出现介质吸不上来的情况。
[0004]图1至图3为传统齿轮泵轴承润滑相关结构示意图,图4至图5所示为传统齿轮泵泵体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

图5所示,其前盖板5上开有前盖板润滑通道9,后盖板6上开有后盖板润滑通道8,这两个通道均和泵体1上的润滑通道10相通,而泵体1上的润滑通道10与入口相通。轴套4和主动齿轮轴2和被动齿轮轴3之间是一对滑动副,因此必定存在间隙,并且间隙间充满泵送介质。间隙内的介质压力在靠近齿根处为进出口压差的一半,间隙内的介质压力在轴套4和前盖板5和后盖板6接触处的压力等于入口压力。这样,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介质从高压侧向低压侧流动,实现了润滑了冷却的双重作用。但由于这个通道的存在,造成了入口的真空度的降低,影响了泵的吸入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能提高齿轮泵吸入高度的齿轮泵轴承润滑结构,其结构合理,易于装配,可以有效解决齿轮泵在泵送低粘度介质存在的吸入高度较低的问题。
[0006]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能提高齿轮泵吸入高度的齿轮泵轴承润滑结构,包括泵体、主动齿轮轴、被动齿轮轴、轴套、前盖板、后盖板,所述主动齿轮轴与被动齿轮轴平行布置在所述泵体中并通过轴套所述泵体的内腔连接,所述前盖板、后盖板各自布置于所述泵体的前俯侧以及后侧,所述轴套和主动齿轮轴、被动齿轮轴之间是一对滑动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轴上开有一个中心孔以及一个与所述中心孔相通的径向孔,所述径向孔位于所述前盖板的位置处;所述被动齿轮轴上开有一个位于中心的贯通孔,所述前盖板不设润滑通道;所述后盖板开有后盖润滑通道,所述泵体上开有一个与入口相通的配合孔,单向阀安装于所述配合孔中;所述泵体上设置有泵体润滑通道,所述泵体润滑通道自后盖板位置延伸到入口处截止。
[0008]其中,所述后盖润滑通道为V形槽,与后盖内侧的两个圆形凹槽相通,两个所述圆形凹槽各自与主动齿轮轴、被动齿轮轴同轴心布置。
[0009]其中,所述配合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入口的轴线方向垂直。
[0010]其中,所述前盖板设置有主动齿轮轴伸出的主动轴孔以及与所述被动齿轮轴配合的圆形槽,所述主动轴孔的外侧形成同心的阶梯孔,所述阶梯孔与所述径向孔相通。
[0011]其中,所述径向孔与所述中心孔形成L形状,所述中心孔经所述径向孔与外界相通。
[0012]本技术的提高齿轮泵吸入高度齿轮泵轴承润滑结构,结构简单,易于装配。在泵送低粘度介质时,可以满足高吸入高度的要求。采用此结构后,大大提高了齿轮泵的应用领域,在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计量、输送低粘度介质应用中,都可以采用此种结构齿轮泵。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图2沿C

C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现有技术下齿轮泵轴承润滑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2沿B

B 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现有技术下齿轮泵泵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现有技术下齿轮泵泵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6是图7沿C

C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7是本申请的齿轮泵轴承润滑结构示意图。
[0020]图8是7沿B

B 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9是本申请的齿轮泵泵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10是图9齿轮泵泵体沿A

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
[0024]1、泵体,2、主动齿轮轴,3、被动齿轮轴,4、轴套,5、前盖板,6、后盖板,7、单向阀,8、后板润滑通道,9、前板润滑通道,10、泵体润滑通道,11、入口。
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图6、7、8所示为本申请提高齿轮泵吸入高度的齿轮泵轴承润滑结构示意图,图9、10示是本申请的提高齿轮泵吸入高度结构中的泵体和单向阀示意图。
[0027]本申请实施例下的提高齿轮泵吸入高度的齿轮泵轴承润滑结构包括泵体、主动齿轮轴、被动齿轮轴、轴套、前盖板、后盖板,所述主动齿轮轴与被动齿轮轴平行布置在所述泵体中并通过轴套所述泵体的内腔连接,所述前盖板、后盖板各自布置于所述泵体的前俯侧以及后侧,所述轴套和主动齿轮轴、被动齿轮轴之间是一对滑动副,以上为现有技术,请参阅
技术介绍
说明以及相应的附图,和传统现有技术下的齿轮泵结构相比,本申请实施中的被动齿轮轴3增加了一个位于中心的贯通孔14,沿被动齿轮轴的轴向贯通两端布置,主动齿轮轴2中心增加了位于中心的孔12并和一个位于前盖板5的位置处的一个径向孔15相通,孔
12的另一端与后盖板侧的端面贯通,去掉了前盖板5的润滑通道(请参见图8,并与图3对比),将泵体1上之前的贯通到入口11的润滑通道10改为只从后盖板6贯通到入口11处,并在其中安装一个流向是指向入口的单向阀7,即所述单向阀7的安装方向为流动方向指向入口。其中,所述单向阀的开启压力为0.15

0.17MPa。
[0028]和传统现有技术的齿轮泵一样,本申请实施中的轴套4和主动齿轮轴2和被动齿轮轴3之间同样存在介质润滑通道。但由于主动齿轮轴设置有所述中心的孔,径向孔,被动齿轮轴设置有一个中心贯通孔,这样在泵体的内部的润滑通道被改进或改造,润滑介质可以进入主动齿轮轴以及被动齿轮轴内部,且去掉了前盖板5的润滑通道,保留了去掉了后盖板的润滑通道,并且将泵体1上之前的贯通到入口11的润滑通道10改为只从后盖板6贯通到入口11处,并在其中安装一个流向是指向入口的单向阀,这样能使泵体内部的润滑通道的容积增大,从而可以容纳更多的介质,与单向阀的开启控制配合,从而克服了以前依靠轴套4和主动齿轮轴2和被动齿轮轴3之间同样存在介质润滑通道进行润滑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能提高齿轮泵吸入高度的齿轮泵轴承润滑结构,包括泵体、主动齿轮轴、被动齿轮轴、轴套、前盖板、后盖板,所述主动齿轮轴与被动齿轮轴平行布置在所述泵体中并通过轴套所述泵体的内腔连接,所述前盖板、后盖板各自布置于所述泵体的前俯侧以及后侧,所述轴套和主动齿轮轴、被动齿轮轴之间是一对滑动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轴上开有一个中心孔以及一个与所述中心孔相通的径向孔,所述径向孔位于所述前盖板的位置处;所述被动齿轮轴上开有一个位于中心的贯通孔,所述前盖板不设润滑通道;所述后盖板开有后盖润滑通道,所述泵体上开有一个与入口相通的配合孔,单向阀安装于所述配合孔中;所述泵体上设置有泵体润滑通道,所述泵体润滑通道自后盖板位置延伸到入口处截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能提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阳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兆川机电制造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