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杆泵驱动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0988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杆泵驱动杆,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内部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外表面均匀设置有不少于两个套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驱动杆、套筒、连接块、转子轴、散热口、导热块,套筒和转子轴的设置,减少了热量产生,增大了承载能力,避免驱动杆发生晃动,且多个套筒由连接块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减小了驱动杆、套筒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了热量产生,即在保留其稳定支撑功能的同时,减少热量产生,散热口的设置有利于套筒内部的散热,套筒表面的热量也可通过导热块传递至第一壳体表面,经由第一壳体散出,避免大量热量聚集在套筒内无法散出。避免大量热量聚集在套筒内无法散出。避免大量热量聚集在套筒内无法散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杆泵驱动杆


[0001]本技术涉及驱动杆
,具体是一种螺杆泵驱动杆。

技术介绍

[0002]螺杆泵是利用螺旋叶片的旋转,使水体沿轴向螺旋形上升的一种泵,即依靠螺杆和衬套形成的密封腔的容积变化来吸入和排出液体,由轴、螺旋叶片、外壳组成。
[0003]现有技术中,螺杆泵是电机输出端连接驱动杆,驱动杆的末端连接螺杆,以此实现液体的吸入排出,为了使驱动杆稳定转动,避免其在转动时发生晃动,驱动杆表面通常设置有各类支撑组件,如公开号为CN21427394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螺杆泵驱动杆,通过在驱动杆外表面设置套筒,使驱动杆在转动时受力更加均匀,但套筒覆盖住驱动杆,与驱动杆紧密连接,驱动杆高速转动下,摩擦产生大量热量,且热量汇及在套筒内较难散出,影响螺杆泵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杆泵驱动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套筒覆盖住驱动杆,与驱动杆紧密连接,转动产生大量热量,且热量汇及在套筒内较难散出,影响螺杆泵工作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螺杆泵驱动杆,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内部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外表面均匀设置有不少于两个套筒,所述套筒之间连接有四个连接块,所述驱动杆与套筒之间均匀设置有转子轴,且驱动杆与套筒之间位于转子轴两端的位置形成有散热口,所述套筒外表面均匀固定有四个导热块,所述导热块一端与第一壳体内壁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外表面固设有散热片。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连接处固定有支撑架,所述驱动杆一端穿过支撑架后固定连接有螺旋杆。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远离第一壳体的一端开设有进口,且第二壳体上表面开设有出口。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下端固定有底座。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技术设置了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驱动杆、套筒、连接块、转子轴、散热口、导热块,套筒和转子轴的设置,减少了热量产生,增大了承载能力,避免驱动杆发生晃动,且多个套筒由连接块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减小了驱动杆、套筒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了热量产生,即在保留其稳定支撑功能的同时,减少热量产生,散热口的设置有利于套筒内部的散热,套筒表面的热量也可通过导热块传递至第一壳体表面,经由第一壳体散出,避免大量热量聚集在套筒内无法散出。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3]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套筒侧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套筒正视图。
[0017]图中: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驱动杆;4、套筒;5、连接块;6、转子轴;7、散热口;8、导热块;9、散热片;10、螺旋杆;11、进口;12、出口;13、支撑架;14、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螺杆泵驱动杆,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共同组成螺旋泵的外壳,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用于保护泵内结构,且为吸入排出工作提供工作场所,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连接处固定有支撑架13,支撑架13用于支撑稳定驱动杆3的转动,驱动杆3一端穿过支撑架13后固定连接有螺旋杆10,第二壳体2远离第一壳体1的一端开设有进口11,且第二壳体2上表面开设有出口12,螺旋杆10转动使液体经进口11进入第二壳体2,再经由出口12流出,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下端固定有底座14,底座14用于固定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
[0020]请参阅图1

4,第一壳体1内部设置有驱动杆3,驱动杆3转动带动螺旋杆10转动,驱动杆3外表面均匀设置有不少于两个套筒4,多个套筒4由连接块5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其增大了承载能力的同时,减小了驱动杆3、套筒4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了热量产生,套筒4之间连接有四个连接块5,连接块5用于连接两个套筒4,使套筒4之间位置固定,驱动杆3与套筒4之间均匀设置有转子轴6,驱动杆3在转动时,多个转子轴6被动转动,减少驱动杆3与套筒4之间的摩擦,减少热量产生,使驱动杆3的整体受力更均匀,避免驱动杆3发生晃动,且驱动杆3与套筒4之间位于转子轴6两端的位置形成有散热口7,套筒4内部产生的部分热量可通过散热口7散出,套筒4外表面均匀固定有四个导热块8,导热块8一端与第一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套筒4表面的热量通过导热块8传递至第一壳体1表面,经由第一壳体1散出;
[0021]请参阅图1

2,第一壳体1外表面固设有散热片9,散热片9增大了第一壳体1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有利于第一壳体1表面的散热。
[002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螺旋泵工作时,电机驱动驱动杆3转动,驱动杆3在转动时,多个转子轴6被动转动,减少驱动杆3与套筒4之间的摩擦,减少热量产生,使驱动杆3的整体受力更均匀,避免驱动杆3发生晃动,多个套筒4由连接块5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其增大了承载能力的同时,减小了驱动杆3、套筒4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了热量产生,套筒4内部产生的部分热量可通过散热口7散出,套筒4表面的热量通过导热块8传递至第一壳
体1表面,经由第一壳体1散出,散热片9的设置有利于第一壳体1表面的散热,驱动杆3转动带动螺旋杆10转动,螺旋杆10转动使液体经进口11进入第二壳体2,再经由出口12流出。
[002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杆泵驱动杆,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内部设置有驱动杆(3),所述驱动杆(3)外表面均匀设置有不少于两个套筒(4),所述套筒(4)之间连接有四个连接块(5),所述驱动杆(3)与套筒(4)之间均匀设置有转子轴(6),且驱动杆(3)与套筒(4)之间位于转子轴(6)两端的位置形成有散热口(7),所述套筒(4)外表面均匀固定有四个导热块(8),所述导热块(8)一端与第一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杆泵驱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占斌
申请(专利权)人:钦德机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